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爲什麼唐朝之後就沒再當過首都?


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為什麼唐朝之後就沒再當過首都?


長安城曾經是古代中國人的驕傲,她作為十三朝古都,曾經見證了漢唐的風采,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是,輝煌的唐朝之後,卻再也沒有一個朝代將她作為首都。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唐朝之後的宋、元、明、清四個統一的正統王朝都沒有將長安城作為首都,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常年戰亂帶來的巨大破壞


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為什麼唐朝之後就沒再當過首都?


唐朝雖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但是它的首都長安城卻遭遇了“天子九逃,國都六失”!其中天寶十五年(公元750年)的安史叛軍;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的吐蕃、党項等聯軍;廣明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起義軍等都對長安城進行洗劫,而公元904年朱溫更是將長安城幾乎完全摧毀。晚唐詩人鄭谷曾經這樣描寫被毀之後的長安:“秋光不見舊亭臺,四顧荒涼瓦礫堆”,如此一來,後世王朝若想定都長安,都必須重建才行,這無疑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二、長安城環境惡化


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為什麼唐朝之後就沒再當過首都?


長安城自漢朝至唐朝就已經是千年的古都了,不斷的開發已經透支了這座城市的承載力。周邊森林消失、土地肥力下降並急劇鹽鹼化、水土流失嚴重等等問題都證明長安需要休息了。其實早在隋朝建國時,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楊堅在長安附近新建了大興城。

第三、後世面臨的威脅不同

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為什麼唐朝之後就沒再當過首都?


唐朝及之前的朝代所面臨的主要敵人——即匈奴、突厥、吐蕃等遊牧民族基本上都活動在中原王朝的西北方向,天子戍邊更利於國家的穩定,而後世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活動在中原的東北方向,超過了長安城的有效輻射範圍。

長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為什麼唐朝之後就沒再當過首都?


另外,長安處於高原地區,其漕運之便遠遠比不上東邊的洛陽、南京、北京等城市;唐朝之後南方相對比較穩定,經濟也相對發達,這也是唐朝之後不在長安定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