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項羽滅秦取天下之後,爲何定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霸王項羽滅秦取天下之後,為何定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宣佈起義,掀起了秦末大起義的高潮。外患不斷之際,秦國內部又產生內鬥——秦二世胡亥被趙高所殺,隨後子嬰即位並去除帝號。不久之後,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又迫於壓力而將咸陽城拱手讓給了西楚霸王項羽。那麼,當時中國的實際領導者項羽為何沒有定都咸陽,而是定都在偏遠的彭城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項羽滅秦後定都彭城可能包括以下三個原因:

霸王項羽滅秦取天下之後,為何定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第一、項羽入主咸陽之後幹了幾件為後世詬病的事,《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一系列的舉動均體現出項羽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他一把火燒了秦朝經營十幾年的阿房宮,毀壞了咸陽城,更是讓他失去了定都咸陽,扼住天下嚥喉的機會。舊朝國都被毀,項羽只能另選新都。

霸王項羽滅秦取天下之後,為何定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第二、項羽雖然自稱“西楚霸王”,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但是各路諸侯名義上的統治者乃是項梁所立的楚懷王熊心(後來被項羽所殺)。當時的天下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國號,但天下共主是楚國人,國都自然要定在楚國。

霸王項羽滅秦取天下之後,為何定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第三、項羽有衣錦還鄉的情節。項羽滅秦之後曾經有人建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而項羽卻一心想著衣錦還鄉,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從他的這種心理我們就可以看出項羽沒有政治家的長遠謀略,當時給他提建議的人(史書上並沒有留下他的姓名)聽說之後嘲笑道:“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一怒之下將他烹殺。

霸王項羽滅秦取天下之後,為何定都彭城而不是咸陽?


在冷兵器時代,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山河之險就可以省去大量的軍隊,而咸陽地區又有物產豐富的八百里秦川,這實在是天然的霸王之基,號稱盛世的漢、唐均定都於此,宋太祖趙匡胤也曾欲遷都長安。項羽主動放棄咸陽並因個人喜好而定都彭城,實在不是一個優秀政治家之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