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北漂的馬云為什麼在北京沒有取得成功?

zhangbaozhi


我們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員工的家長已經見證並研究認為:馬雲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社會企業家的六大貢獻。第一、他創辦了一個世界級的高科技互聯網平臺公司;第二、在創辦公司過程中,總結歸納整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創辦世界級高科技公司的管理理論與制度體系,阿里巴巴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與創新機制;第三馬雲先生是一個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著名社會活動家,為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第四、馬雲先生是世界級青年人立志創業的榜樣和表率作用,影響整個一代人的創業激情;第五、馬雲先生創辦的阿里系公司,為中國孩子們提供了發揮才智的大平臺,直接或間接地為近百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與就業機會。第六、馬雲老師開啟了阿里巴巴集團等世界級民營企業通過合夥制度接班繼續發展的先河;堅信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由馬雲先生提出的趕超亞馬遜的戰略目標是遲早的事,馬雲老師選擇的接班人張勇一定可以勝此重任,實現阿里趕超亞馬遜的戰略目標。


劉群173802660


1995年,馬雲創辦中國黃頁,這是他投身互聯網的第一個事業。他辭去英語老師的工作,帶著中國黃頁營銷總監何一兵,第一次北漂,拜會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的創始人張樹新,尋求合作。可是,張樹新並不看好他。

馬雲只好在北京到處奔波,推銷中國黃頁,但根本沒人理會他。當時,央視為馬雲拍了一部紀錄片,他梳著八分頭,背一個黑色的單肩包,敲門就和人說“我是來推銷中國黃頁的”,隨即被對方“請了出去”。在拍攝期間,有個編導對同行說:“這人一看就不像好人。”

一天晚上,在北京的街頭,馬雲望著萬家燈火,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知道我是幹什麼的。”


馬雲的第一次北漂就這樣結束了。回到杭州之後,中國黃頁意外地做起來了,馬雲還為浙江外宣辦做了個網站,被外經貿部相中,把他和他的團隊請到北京開發官網。

就這樣,馬雲開始了第二次北漂。他和他的團隊住進外經貿部東郊潘家園的集體宿舍裡,13個人分住在三套簡陋的房間裡,沒有編制,沒有特別待遇,經常加班。

馬雲說服外經貿部改變方案,上線“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吸引了大量中小企業,一年就賺了287萬。但在政府部門條條框框的束縛下,馬雲始終沒辦法大展拳腳,他不甘心只做一個沒編制的打工仔。

1998年底,馬雲正式決定,回杭州創業。臨行之前,他和小夥伴們在長城遊玩一圈,然後去一家小酒館痛飲,最後抱頭痛哭,唱起《真心英雄》,之後便離開北京。


電子商務的主體是中小企業,而江浙等沿海地區,聚集了中國最大一片中小企業群。北京國企林立,傲慢自大,商務網站註定發展不起來。

在外經貿部工作的一年多,讓馬雲收穫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見識和人脈。更重要的是,之後出現在湖畔花園的那些人經過磨礪,已不是烏合之眾,而是當時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佼佼者。這樣子,阿里巴巴才能一路披荊斬棘。


猛哥V


曾經在多個場合聽到過馬老師說過自己的創業史,從最開始的海博翻譯社,再到後來的中國黃頁,到最後攜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創立阿里巴巴,可謂是奮鬥的生涯,一本創業的教科書。最開始其實馬雲也是個北漂,但是就是在互聯網如今如此發達的北京,馬老師卻沒能在這裡取得成功,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慘痛經歷,與其說為什麼馬雲沒有在北京取得成功,我更願意綜合比較,馬雲為什麼在杭州成功了!

  • 對不起:這件事情首先你得先約

其實這句話側面反應就是一句話:搞定政府關係!

在馬老師一次偶然經歷去了美國以後,被互聯網驚呆了,那時的馬老師,不懂電子商務,不懂金融,不懂商業,只知道:Internet這玩意沒準能火!

但是中國黃頁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你的項目或者企業沒有達到一定分量的時候,尤其是在那個大家對於互聯網還一無所知,很多人都不知道電腦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你想要找某些機構某些人和你一起去做一件他們看起來天荒夜談的事情很顯然是不靠譜的。這其實也是那個年代的通病,這不是說那些人迂腐或者說不近人情,人家也是沒有辦法,於是這種事情最後換來的結果是:你得先約!

相信現在很多創業者應該很清楚了,搞定政府關係是多麼重要!

  • 帝都是國企的天下,魔都外企的港灣,而在杭州我是“獨生子女”

那個年代,互聯網還沒有開始,很多人還在混,四大門戶也還沒有籌建,BAT還沒有成立,彼時的丁磊還在電信局,馬化騰還在做白領,李彥宏還在硅谷做程序員,張朝陽正好是MIT畢業的檔口...王志東、雷軍等等已經小有名氣!

當時的帝都北京更喜歡的是國企,而魔都上海更喜歡的是外企,小的民營資本根本入不了帝都和魔都兩大最發達大陸城市的法眼。很難,真的很難,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馬雲不僅想過在北京發展,甚至曾一度把阿里全球總部設在美國,把中國總部設在上海,但是結果證明都是一樣的:戰略失敗!這跟城市有太大關係了!!

而在杭州,阿里是絕對的獨生子女,享受一切獨生子女帶來的各種好處,因為杭州獨寵你一人!!!從政策支持,到濱江區批地建立阿里第一個戰略上真正的全球總部,再到餘杭區批地,阿里總部核心遷移到西溪,可以說每一次杭州都在給這家企業提供一切便利。毫無疑問,也因為如此,杭州成為和北京、深圳同時擁有本土科技巨頭的三大城市之一,如今更是坐擁阿里系“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兩大集團,風頭無兩!

  • “雞毛換糖”==淘寶C2C==每一箇中小微資本都被尊重

如果要問阿里的騰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什麼時候逐步成為國際性科技巨頭的!這個答案只有一個:淘寶!直到現在,淘寶都是阿里創新業務的孕育基地,孕育出了天貓、阿里雲、支付寶等等阿里系重要的業務單元,而淘寶的本源就是C2C,這一點真符合浙江這麼多年商業歷史的發展。

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一個縮影,浙江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這點在歷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而淘寶的發展就是一個從線下往線上搬遷的過程。是阿里的存在,讓那些中小微資本得到了尊重,因為銀行永遠只關注大企業!而這一點是阿里成功的關鍵,因為那些不起眼的小商品市場,是全中國最大的商業群體,沒有之一!

  • 北京時的馬雲縱使有十八羅漢的雛形,但沒有蔡崇信、沒有關明生

如果說前面更多的是天時地利,那麼最後來說一點人和!

阿里另一個成功的因素,就是在阿里創業的時候,馬老師不再孤單,不僅有了完整的十八羅漢,更重要的是阿里歷史上應該銘記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關明生,一個是蔡崇信,可以說沒有這兩個人物,也就沒有今天的阿里,今天的馬雲!

一個好漢三個幫恰巧說明了這一點!阿里早期出現了很多戰略決策上的失誤,每一次出問題,在生死邊緣上,都是關明生出面幫馬老師解決好了問題,並且懸崖勒馬,最著名的就是當年因為香港、美國兩個錯誤總部的設立,關明生懸崖勒馬,並且鐵血裁員保住了阿里的生還機會。

而蔡崇信則是阿里創業過程中真正的財神爺,從最開始1999年拿到高盛的500萬美金風險投資,到2000年著名的6分鐘2000萬來自軟銀孫正義的投資,再到後面的2004年成立淘寶以後軟銀增資8200萬美金,每一次資本運作的背後,蔡崇信功不可沒,可以說沒有這位財神爺,也許阿里也不會成功。

所以這是人的關係!當然阿里每一個創始人,每一個員工的努力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機會永遠只留給那些敢打敢拼的人,而馬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如今的阿里不僅是杭州的驕傲,馬老師締造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兩大商業帝國,也是中國互聯網的驕傲,業務範圍遍及幾乎每一個互聯網領域!並且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經是市值超5000億美金的超級巨頭,螞蟻金服一旦上市也是接近1000億美金的體量,可以說這是一個商業神話,也是一個商業傳奇!

中國的互聯網正在迎來超級變革,我們也逐漸從只會模仿到慢慢創新,我相信未來的互聯網一定屬於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以及這片神奇土地上偉大的人民!


EmacserVimer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但是,這恰好也說明創業並非一蹴而就。

從創業失敗的角度來看,當年馬雲也是失敗過的,印象有個電視紀錄片,記錄了馬雲去一些部委推介電子商務,講述當年阿里黃頁服務的價值,但是,遭受了冷遇。

當然,這並不能怪誰。一方面,當時互聯網剛剛進入國內,是個新鮮事物,到底怎麼用,很多人都不清楚,另一方面,當時實際使用過互聯網的人也很少,對於沒使用過的人給他講明白也很費勁。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天時地利人和。

馬雲看到了互聯網對商務或交易可能帶來的影響,從B2B起步,又涉足C2C,隨後,又孵化出B2C、支付等各類業務,所有業務之前都互補或衍生效應。

簡單說,基礎打的越牢靠,對其他業務的支撐越到位,最後,形成了現在龐大的阿里大生態。

因此,北漂的馬雲沒成功,說到底還是當時的環境或互聯網發展階段,不具備成功的可能。

在當時,最重要的業務應該解決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的入網工作,然後,才是基於互聯網的使用,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事實上,當前阿里巴巴等巨頭之所以壯大,完全依賴於我國的互聯網接入覆蓋率、用戶基數等等。如果阿里的這些技術,放在馬雲北漂之時,依舊會是失敗的。

因此,馬雲北漂失敗是必然的,因為時機尚未成熟。


李俊慧


一寸水土養一方人,北京當年的土壤,並不適合馬雲心中“商務網站”種子的生長。

馬雲的“北漂”經歷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何一兵,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網站取名“中國黃頁”,因為北京互聯網技術信息集中,所以馬雲去了北京,並上門拜訪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可惜以張樹新為代表的北京最早一批互聯網公司並不看好馬雲。

1996年,在央視為馬雲拍紀錄片時,甚至有個編導對記者說,這人不像好人。四處碰壁的馬雲在深夜“惡狠狠”地丟下一句話,“再過幾年,北京都不會這麼對我了,再過幾年,你們都知道我是幹什麼的!”然後狼狽回了杭州。

(馬雲在紀錄片中吐露心聲)

幾年後,因為中國黃頁在杭州紅火起來,馬雲為浙江外宣辦做的網站也頗有名氣。外經貿部專門邀請馬雲去北京開發官方網站,“北漂”變成了“北邀”。一年多過去,馬雲主導開發的“中國商品網上交易市場”賺了287萬。

但馬雲想做的不止於此,在看到新浪、搜狐等網站誕生後,決定告別北京。1998年底,馬雲等人再次回杭。

馬雲為什麼不留在北京?

回到杭州後,馬雲的“互聯網版圖”真正拉開了序幕:1999年,阿里巴巴正式創立;2003年,淘寶網創立;2005年,與雅虎牽手;2006年,打敗eBay;2009年,造節“雙十一”;2013年,成立“菜鳥”、餘額寶誕生……

從時間線上看,似乎馬雲一切加身的榮譽與輝煌,都是因為離開了北京,但實則不然。這不是地理位置的問題,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少。

天時:馬雲曾說過選擇杭州的原因。90年代,北京大多數都是國有企業;上海當時只歡迎跨國公司,尤其喜歡歐美公司,他們不歡迎馬雲的公司。但時代在進步,信息化正在取代傳統工業化,在舊時代被視為長板的存在,如今往往成為城市之間競爭的劣勢,北京和上海的土壤與環境,已經不能為“互聯網電商”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

地利:

馬雲選擇回杭州,一方面是因為杭州是家鄉,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杭州等沿海地區,當時聚集著的中國最大的一片中小企業群,而這正是馬雲心中“商務網站”的服務對象。智谷趨勢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回溯到十多年前,因為浙商起步早,民營經濟高度發達,從數據來看,當時的杭州經濟總量高居省會城市第二(僅次於廣州)、副省級城市第三(僅次於廣州、深圳)。

人和:在北京推廣“中國黃頁”的嘗試,讓馬雲堅定了互聯網電商擁有廣闊的未來,這才有了未來的阿里巴巴;而第二次去北京開發官方網站,除了堅定了想要大展拳腳的心,還積累了經驗,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經此磨礪,早已蛻變成了踏浪者。事實也證明,大機構中的小團隊以及獨立的中小創新創業團隊,將日益成為經濟生活中的骨幹,舊的大工業生產機制必然受到衝擊。

如今,於2003年初提出的“環杭州灣產業帶”已逐漸成了現實,適合馬雲“商務網站”種子生長的杭州,也已經逐漸成為了全球性信息門戶和樞紐。而馬雲,從迷茫實意到重新起航,從第一次創業到第二次轉型,選擇了最適合種子生長的城市。

馬雲和阿里的成功,其實早從1995年的北京,就已經開始了。


天下網商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牛哥也沒法深層次的解剖馬雲大佬在北京失意的原因,但是牛哥把這個問題歸納了一下到兩個疑問:

馬雲為什麼要去北京?

馬雲去一共去過兩次北京創業,第一次是去推廣他的“中國黃頁”,但是沒辦法,沒人脈、沒資源的馬雲只好在北京到處奔波,根本沒人理會他。

當時馬雲為了尋求合作的機會,拜訪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的創始人張樹新,然而卻吃了閉門羹。就這樣他望著窗外的燈火說道,“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知道我是幹什麼的。”,第一次北漂就此結束。

回到杭州後,馬雲的“中國黃頁”越來越紅火了,這時外經貿部需要開發官網,把馬雲團隊請了過去,就這樣,馬雲的第二段北漂之旅開始了。

作為北漂一族,馬雲和他們的團隊在沒有編制、跟外包沒有任何區別的待遇下,快速的開發出了成果,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開發出來的網站被企業所冷落,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也在馬雲意料之中,只怪當初那些政府領導們沒有接受他關於互聯網的方案。於是,馬雲說服政府改變了方案,隨即帶領團隊開發“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項目,一年就賺了287萬。

馬雲為什麼離開?

1998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如雨後春筍搬湧現出來,搜狐、網易、新浪等網站不斷的面世,馬雲有點坐不住了,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制的束縛,思維的隔閡衝突日見明顯,即商人和官員的衝突日見劇烈。

儘管政府高層給了馬雲很高的禮遇,很高的職務,但馬雲心裡清楚:他不過就是一個做網站的高級打工仔,他們的團隊只不過是一個外包團隊。他和他的北京團隊一直都是外經貿部的編外人員,如果部裡有會做網絡的人才,誰會找他們?

而馬雲進京是來創業的,是來追尋他的互聯網夢想的,他不是來簡單地打工掙錢的。所以1998年底,馬雲正式決定,放棄北京優越的創業條件,回杭州創業。

北京讓馬雲吃盡了苦頭,兩次北漂飽受冷嘲熱諷讓馬雲記住了一輩子,在要從北京返回杭州那天,馬雲帶著他的團隊爬了長城,然後晚上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飯館裡喝酒,一起抱頭痛哭,最後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

在回到杭州後,創辦瞭如今大家熟知的“阿里巴巴”,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牛哥侃科技


馬雲思想超前意識,10年,20年的準確判斷,在北方意識落後,一特大城市也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落後的思想把馬雲當了騙子,可惜了這塊奇才晚了10多年發光,若早10年,阿里巴巴市值早超萬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