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峯神祕的小山包,出土中國第一尊女神頭像,還是特級的國寶!

談起雕塑,很多讀者朋友就會想到外國,一談起女神,99%的讀者就會想起維納斯。其實我們的老祖先,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在玩雕塑,而且用黃泥燒製的雕塑製品,就已經達到了比例勻稱,舒展大方,手法高明,讓世界最偉大的雕塑家都矚目、驚詫的程度。

赤峰神秘的小山包,出土中國第一尊女神頭像,還是特級的國寶!

今天小編要講的這面出土的女神頭像可是大大的有名,它的名字叫紅山文化女神彩塑頭像。

談起古代的文化,不少讀者都會知道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等等屬於華夏民族的遠祖文化,在東北地區的遼河流域,具體到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淩河為中心的五六千年前的時間裡,在這片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孕育出了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的遺址最早發現於1921年,因為那時候的民國,正好是軍閥混戰的年代,故此,對赤峰東郊紅山遺址進行發掘,就延後到了1935年,隨著紅山陶器、石器以及玉器的出土,1956年,紅山文化被正式定名。

一轉眼,到了1970年,赤峰和瀋陽的有關的文化考古部門,聯合北京的歷史和考古學的專家,就對赤峰和朝陽地區的紅山文化遺址,展開了一次全面性的考古發掘。

赤峰神秘的小山包,出土中國第一尊女神頭像,還是特級的國寶!

考古的收穫是豐碩的,一千多處紅山文化的遺址被搞清,其中十幾位考古專家在距離牛河梁女神廟一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小土山,這座土山直徑有40米,高16米,這是一座由人工夯築的土山,山腳下,圍著3圈巨石,山上也被三圈巨石圍繞著。

在這座土山的旁邊,還有30多座積石冢,當時,經過考古專家們初步的推斷,這座人工土山,很有可能是一座紅山文化時期的祭臺,但考察剛剛開始,就在淺土層出土了為數不少的冶煉銅礦石的坩堝陶片,這些出土的文化遺蹟,還是讓考古專家們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

如果這座土山,是一座祭臺,那麼出土的這些坩堝瓷片又怎麼解釋?古人冶煉銅,莫非是對天神獻祭時使用嗎?還是古人認為,在祭臺上冶煉銅純度更好,更容易取得成功?

赤峰神秘的小山包,出土中國第一尊女神頭像,還是特級的國寶!

面對手邊必須要完成的考古任務,這些問題只能在以後尋求答案了。考古專家隨後對小山包展開了發掘,蘊藏著紅山文化的土層被一點點被清理掉,隨後出土了不少帶有紅山文化特徵的“之”字紋彩陶片、石制工具以及一些古人鍊銅的遺蹟。

這些出土的“文物”在以前也有發現,故此,不能算作珍貴,正當考古專家們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一位用考古剷剷土的考古工作者“啊”地發出了一聲驚叫,驚叫聲很快吸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他挖出了一件不同尋常的“文物”,這件文物是一件用黃泥燒製成的女性面具。面具剛剛出土的時候,是硃紅的顏色,隨著著色層被空氣氧化,這張面具就變成了普通黃泥的黑褐色。

赤峰神秘的小山包,出土中國第一尊女神頭像,還是特級的國寶!

這張面具,高22.5釐米、寬16.5釐米,基本等同於人臉的大小,如果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絕非一件雕塑的精品,可是這件顴骨高聳,頦尖豐滿,眉弓高隆,雙眼嵌著淡青色圓餅狀玉片的面具,在5000年前,那可是了不起的傑作。

這件十分獨特的面具被送到遼寧省考古研究所後,經過專家的鑑定,認定是一件用黃土摻草禾製成胚胎,外面用細泥打磨光滑的面具,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這件面具,最後被定名為紅山文化女神彩塑頭像,這件面具,在我國考古史上,是最早的實物女神頭像面具,代表著我國新石器時代彩塑的最高水平。

赤峰神秘的小山包,出土中國第一尊女神頭像,還是特級的國寶!

紅山文化女神彩塑頭像經過瀋陽市刑偵專家的人臉技術復原,最後確定彩塑頭像的模特,應該是一位漂亮的年輕女性。這個頭像的發現,不僅對我國考古工作有一個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紅山女神面貌的復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5000年前祖先的真實形象。

紅山文化女神彩塑頭像,最後被確定為國家特等文物,也是64件不可移動的文物之一,出國展出想都不要想,想瞻仰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只能去遼寧考古研究所,才可以看到它的真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