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稱號爲何成立?

心絃指間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幾百位皇帝,雖然有幾百位皇帝,但是能名垂青史的好皇帝卻並不多。從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之後的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都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秦始皇開創了封建時代,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僅憑這一項他就可以成為“古來帝王NO1”的種子選手。漢武帝驅逐匈奴,打出了大漢的氣勢和天威,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大唐的繁榮神話延續至今。這麼多創造了偉業的皇帝,被歷史冠以“千古一帝”的只有秦始皇和康熙。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努爾哈赤是後金的建立者,不能算清朝皇帝)。康熙全名是愛新覺羅-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接替順治皇帝即位後,年號康熙,後世人一般稱他為康熙皇帝。

康熙一生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第一就是削除三藩。三藩顧名思義就是三個藩王,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藩王幾乎佔領了整個華南地區,三人連成一線,擁兵自重,成為清廷統治的巨大威脅,其中尤其以雲南王吳三桂的勢力最為強大。

滿清入關以後,既要不斷用兵消滅明朝殘餘勢力,又要不斷撲滅佔領區域人民的反抗鬥爭,連年軍費開支甚大,國庫入不敷出。到了康熙時期,財政困難的局面並沒有好轉,而此時三位藩王在自己的封地設立稅卡,私下鑄錢,買賣人口,圈奪土地。康熙帝除掉鰲拜之後,三藩就成為了康熙帝最先要解決的心腹大患。

當時朝廷上只有少數官員贊同康熙削三藩的主張,20歲的康熙皇帝力排眾議,下令削藩。康熙帝下令削藩後,京城內外都爆發了叛亂,北京還發生了地震,太和殿又無故起火,達賴喇嘛也為吳三桂說情,但是這些都沒能阻止康熙帝削藩的決心。經過八年的鬥爭,康熙帝終於平定了三藩,穩固了自己的統治。

第二是統一臺灣。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派衛溫到達臺灣。在明朝天啟皇帝統治時期,被稱為“海上馬車伕”的荷蘭藉口修補破船靠岸,一步步佔領了臺灣。此時明朝內憂外患不斷,暫時沒空料理他。

隨著明朝的逐漸衰落,滿清的崛起,明朝的戰略中心放在了東北與滿清的對抗上。最終吳三桂引狼入室,滿清入關開啟了滅亡明朝的戰爭。當時在南方還有南明朝廷在與滿清對抗,但是南明朝廷覆滅也只是時間問題,南明將領鄭成功為了保存一絲反清的力量,東渡臺灣海峽,趕走了荷蘭侵略者,成功收復了臺灣。

此時,中華大地與臺灣陷入了分裂。鄭成功不久後去世,他的後人也缺乏對抗滿清的實力和勇氣。而滿清外有噶爾丹不斷生事,內憂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在招兵買馬意圖造反,暫時沒空對付臺灣。

在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後,統一臺灣也成為了康熙帝下一步的戰略目標。康熙二十二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去世,他年幼的兒子鄭克爽繼位。康熙帝抓住了臺灣內訌,政局不穩的時機,以施琅為水師提督,率軍統一了臺灣。康熙帝統一臺灣後,設立臺灣府,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三是抵禦外敵。我們讀中學的時候,都學過雅克薩之戰。雅克薩之戰是中國和俄國的一場戰爭。當時,俄國從一個小公國迅速發展,不斷向東擴張,逐漸侵襲到滿清的控制範圍,也就是黑龍江流域。

在皇太極時期,黑龍江就歸屬了清朝,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的雅克薩、尼布楚等城市,等同於對清朝開戰。康熙帝馬上下令,調遣軍隊進行了兩次雅克薩戰爭,而這兩次戰爭都以清朝的勝利而告終。

雅克薩之戰後,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規定了雙方的領土邊界。雖然尼布楚條約中沙俄佔盡了便宜,但是那是因為當時的清朝情報不足,而沙俄準備充分才被沙俄佔了便宜。總的來說,《尼布楚條約》的簽訂表示這康熙帝獨立自主的外交勝利。

除了這三大功績,康熙皇帝還交好了蒙古,徹底解決了糾纏了中國幾千年的北方遊牧民族的難題。他還興修水利,重視教育,主持編修了《康熙字典》等典籍。為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康熙帝統治時期,中國的經濟逐步恢復,清帝國成為了亞洲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現代中國的版圖基本上就是康熙帝時期確定的。

有很多人說,秦皇漢武,唐太宗、隋文帝也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確實,我也認同這個說法,這幾位皇帝都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而康熙帝的主要貢獻就是對外擴大了疆域,對內穩固了統治,這就是他能成為千古一帝的原因。


歷史風雲閣閣主


著名包衣奴才閻崇年在某家講壇上吹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