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風花雪月古城開,洱海蒼山次第排。

玉塔生輝金殿襯,千秋佛國庶民來。

洱海其實不是海,而是一個高原湖泊,古時候名叫葉榆澤,因形狀像人的耳朵而得名。其湖水透明、清澈如鏡,被人們稱為“玉洱”,更是享譽中外的“高原明珠”。

作為雲南第二大湖,洱海北起洱源縣南端,南止大理市下關,南北長40公里,形成於冰河時代末期,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白族文化。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共有3島、4洲、5湖、9曲。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瑕美玉”。傳說在海底生長著一棵碩大無比的玉白菜,這碧波瑩瑩的湖水,就是一滴滴從玉白菜的心底沁湧出來的玉液。

三島:金梭島/玉幾島/赤文島

金梭島是洱海里最大的島嶼,位於洱海的東南部,是大理洱海三島中的第一大島。南詔時稱它為中流島,白族話則叫它“串諾”。據說天上一位善織彩錦的仙女將自己的金梭遺落洱海幻化為島,成為人間美景。又說因島的形狀好像一把織布的梭子,日出東山霞光萬道映入洱海水中,就像金絲閃爍在島上,因此得名金梭島。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玉幾島位於洱海西面,古時候也叫工幾島、天生營,有“蒼洱第一村”的美譽,因島上有玉幾庵而得名。島上保留著很多完好的白族傳統民居,也有新興的現代建築,以伸入洱海的著名建築“青廬”和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而聞名。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赤文島,俗稱鹿峨山,是位於挖色村和康廊村之間的一個風光秀麗的半島。遠眺赤文島,如一隻臥虎雄踞在洱海波濤之中。海濱礁石嵯峨,沙灘迷人。島上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有白族先民居住,臨海的島北有飛簷高翹的觀音閣,島南有八仙台和白魚洞,洞上方有赤巖如文字,被人們稱為赤文島。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四洲:青莎濞洲/大鸛淜洲/鴛鴦洲/馬濂洲

青莎濞洲,位於喜洲沙村東北面,點蒼山萬花溪入海口處,即大理地區眾人皆知的“海舌”。俯瞰青莎濞洲,洲長3裡許,舌根部寬約200米,其洲頭恰似一條長舌舔海,吞波吐浪。海舌一年四季風景各異,沿岸柳樹成蔭,沙灘柔軟,碧水、藍天、白雲、水鳥、白帆在這裡構成了一幅幅靈秀的中國水墨畫。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大鸛淜洲,位於喜洲金圭寺北面,青莎濞洲南三公里處。相傳,從前洱海龍王的一顆“碧沙珠”不慎失落這裡,從此,各方流沙就向這裡源源匯聚,最後形成了這個沙洲。鸛者,鳥類一屬,形狀像白鶴,嘴長而直,羽毛灰色、白色或黑色,生活在水邊,吃魚、蝦等。古代,大鸛淜洲群鳥雲集,更是白鶴大鸛經常棲息的地方。《大理縣誌稿》對葉榆(大理)十六景之一的“鶴洲浮浪”註釋為:“洱水中有洲曰大鸛,隨水浮沉。”所指的是洱海水位上漲時,洲上的碧草樹林常被浸泡水中,給人以綠島飄浮之感。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鴛鴦洲,位於灣橋古生村下陽溪東,點蒼山十八溪之陽溪入海口處,洲長約1500米。這裡風光秀美,清晨,薄霧輕籠,漸漸揭開面紗,露出俊美的容顏;旭日東昇,沙洲海浪,湧金流彩,鴛鴦戲水,白帆點點;夕陽西下,晚霞錯綺,歸帆綽綽,鳥鳴滿湖;若逢月夜,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風來波動,猶如萬點星光,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馬濂洲,位於洱海東南岸的滿江夏家村海邊,是鳳儀波羅江流入洱海的入水口。馬濂洲形狀極象喜洲的青莎濞洲,故又稱為“滿江小海舌”。洲長1裡許,寬約100米,由東向西,緩緩伸入碧波盪漾的洱海,面對白雪皚皚的巍巍蒼山十九峰,真可謂“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站立洲頭,遠觀近望,“山則蒼蘢疊翠,海則半月拖藍”,這裡,能使離人生情,遊子懷鄉,記住鄉愁。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五湖:星湖/翥湖/神佛湖/太平湖/蓮花湖

星湖,位於大理洱海西、才村北,原湖已不存。現在的星湖是在原址北面新建的湖潭,儘管如此,當地白族村民仍叫它“星湖”。《大理縣誌稿》載:“按諸湖中,魚味頗佳,星湖之魚尤為肥美;秋月,水天一色,遊人雲集,八月尤盛。”可見當年的星湖魚肥草美、風光迤邐。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翥湖,位於大理洱海西,鳳鳴村南。取名“翥湖”,是這裡群鳥經常聚集往蒼山方向飛翔,一會兒又飛回湖面嬉戲,一派“龍翔鳳翥”,鳥鳴魚歡的景象。而今湖水依然清澈,白鷺不時掠過湖面,鴨子悠閒遊弋湖中,湖畔菜農澆灌蔬菜的水柱在空中劃出一條條美妙的孤線,好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場景。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神佛湖,位於大理洱海西,鳳鳴村東南,本主廟的東面。本主李定國,為明末農民起義軍大西軍張獻忠部將,後歸順南明政權,在雲南堅持抗清,病故於中緬邊界地區。雲南人視李定國為滇中脊樑,被部分白族村莊奉聖為本主。李國顯說:鳳鳴村現有李氏族群162戶,610餘人,我們都是李定國的後裔。神佛湖原來面積很大,與洱海連通,裝載5噸多貨物的大漁船可輕鬆進入神佛湖內。只是,現在的“環洱海遊路”把原聯通五湖的渠道全部堵死了。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太平湖,位於大理洱海西,下雞邑村西南。現圍湖建有民居。白族人家推窗見水,出門跨橋,即是耕者,又是漁家。秋水初平,湖中三塔之影忽隱忽現,倒影夢幻般于波光縹緲之中。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蓮花湖,位於大理洱海西,鳳鳴村西北。蓮花湖水清色碧,湖中巍巍蒼山倒影搖搖,波光塔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卷。蓮花湖四季風光各異,景色宜人。夏季荷花盛開時節,萬畝荷塘,讓您欣賞“出淤泥而不梁,濯清漣而不妖”的荷姿,盡享“柳影滲滲水底天,荷氣微風香暗通”的情趣。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九曲:鳳翼曲/

牛角曲/蘿蒔曲/蓮花曲/蟠磯曲/鶴翥曲/大鸛曲/波作曲/高巖曲

鳳翼曲,俗名“小邑曲”,上關鎮馬場小學前觀音閣至海潮河鰲山之間約3.5公里的海灣。這裡是洱海北端的第一個海灣,這一景區內有著名的佛教名勝“樹抱石”觀音閣景點。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牛角曲,上關鎮鰲山至雙廊鎮紅山之間約3公里的海灣,其間之陸地稱“外南甸”。牛角曲柳樹成蔭,碧波拍岸,沙灘柔軟,時有白鷺歇息水牛背,一幅自然生態和諧美圖畫。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蘿蒔曲,雙廊鎮紅山至沙牛半島之間約3.5公里的弧形海灣,蘿蒔曲有千年不衰的白族民俗盛會----紅山廟會。每年農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洱海上所有的大、小木質漁船都要到此集結,白族村民祭拜、迎送紅山本主、趕龍王廟會、舞獅耍龍、誦經祭海,物貿交流、人潮湧動,千船泊岸,在蘿蒔曲海灣形成蔚為壯觀的“千船歸港”壯美畫卷;近代,由於醜陋的鐵皮船取代了原生態的大、小木船,加之這一期間恰逢所謂的“封海禁魚期”,“千船歸港”這一絕美景觀已經絕跡,以往的佳景成為了流芳千古的絕唱,我們只能從歷史照片中才能看到她震撼人心的芳容。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蓮花曲,雙廊鎮蛇山半島至青巔山青雞嶺之間約3公里的半圓形海灣。歷史上漁民在洱海邊、低窪水塘、水田廣種蓮藕,夏季荷花盛開時,呈現出一幅蓮花曲勝景大觀。蓮花曲東岸,留存有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全木質結構的廟宇“飄來閣”,是探訪、研究白族建築、宗教信仰、風土人情的好去處。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蟠磯曲,俗名“彎曲甸”,雙廊鎮青巔山青雞嶺至挖色鎮、康廊鹿峨山之間約4公里的海灣。景區內有著名的祭天台、望海亭(觀音閣)景觀,望海亭礁岩邊是一片迷人的金沙灘。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鶴翥曲,俗稱“大場曲”,挖色鎮康廊鹿峨山至海印村雞額嶺之間約3公里的海灣,曲之東面陸地即是著名的魯川(魯甸)。景區內有聞名遐邇的洱海之印----小普陀,“嵐靄普陀”是“洱海八景”中的絕妙佳景;夕陽西下,滄波漁舟使鶴翥曲充滿詩情畫意。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大鸛曲,海東鎮天境閣至塔村之間約4.5公里的海灣,據史志記載,南詔晚期這裡曾經是洱海東邊莊嚴肅穆的佛教聖地。大鸛曲北岸的羅荃半島上,南詔時就修建了三足鼎立的一寺一閣和一塔,寺就是羅荃寺,閣就是天鏡閣,塔就是羅荃塔。大鸛曲“山環吞海,澄然如鏡”,海中還有一塊大礁石,也就是白族民間傳說《望夫雲》中的石騾子。古人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吟詠大鸛曲景區的名句詩篇,如“西望銀蒼如畫稿”、“水圍三面照蒼穹”、“檻外千峰插海波”等,讚頌了這裡絕佳的山水風光。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波作曲,海東鎮塔村至南村西海岸之間約4公里的海灣,波作曲景區在歷史上就有久負盛名的景觀----金梭島。“洱海八景”之“金梭煙雲”,讓人賞心悅目,如痴如醉,猶如進入神話般境界。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高巖曲,海東鎮下和村至鳳儀鎮石房子之間約3.5公里的海灣。最近幾年,這裡已規劃建設了較好的溼地公園,修建了觀海迴廊、觀景臺,種植了睡蓮、茭草等,蒼茫洱海煙波浩渺,帆影綽綽,水鳥飛翔,四周則垂柳依依,一派清涼。海風吹來,綠絲拂面,如珠如簾,於此垂釣,彷彿置身世外桃源,好不快哉!

邂逅靜美,獨享洱海時光

狹長形的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讓挑剔的眼光肆意徜徉於碧波盪漾的寬闊海面上,在那裡,一條條小漁船上的漁民正忙碌地撒網捕魚,時而會從漁船上飄來一陣悠揚的歌聲,側耳傾聽,那是屬於洱海不動聲色的恬靜、秀美和靈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