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收養日本傷兵47年,還將他送回國,傷兵給500萬被拒絕

1931年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歷經長達14年之久,中國犧牲人數超過3500萬,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因此即便到了現在,很多中國人只要提起日本,幾乎都沒有好的印象,然而卻有一位河南農民收養一個日本傷兵長達47年,還將他送回了日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河南農民收養日本傷兵47年,還將他送回國,傷兵給500萬被拒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全國上下一片呼喚之聲,對於河南農民孫邦俊家同樣如此,歷經殘酷的戰爭,他幸運的活了下來,但生活依然很艱難。1946年的一天,孫邦俊挑著膽子去鎮上賣東西,走著走著,突然眼前出現一個身穿破爛日本軍服的男人,看上去好像受傷了,他不會說中文,就用手持比劃著給孫邦俊看,告訴他自己餓了。

不一會已經圍上了許多村民,他們紛紛呼喊不能給日本人吃的,餓死他算了,對於百姓的氣憤很好理解,孫邦俊也猶豫了一會,不過看著日本傷病在寒風中不停地發抖,孫邦俊起了善心,他不顧周圍人的目光,拿出了兩個窩頭給傷兵吃。此時周圍的村民都議論紛紛,大家對孫邦俊的行為很不理解,甚至氣憤。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個日本傷病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一直跟著孫邦俊不願離開,最後來到了孫邦俊家中,孫邦俊妻子和家人都要趕走日本傷病,但孫邦俊想想趕走他之後,肯定會餓死,於是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要收養這位日本傷病,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村鎮,大家對孫邦俊十分不理解。

河南農民收養日本傷兵47年,還將他送回國,傷兵給500萬被拒絕

時間一天天過去,村裡的人發現這位日本傷兵也沒做什麼壞事,加上孫邦俊堅持無微不至的照顧,鄉親們慢慢改變了對這個日本傷兵的印象,有時候還會把家裡的東西拿來給日本傷兵,村裡分地的時候也有日本傷兵一份,就這樣這個日本傷兵在中國一住就是47年。

1962年病重的孫邦俊要求孩子繼續照顧這位日本人,並且希望能為他找到日本親人,送他回國。孫邦俊死後,他的兒子孫保傑就開始張羅著日本士兵尋親回國的事情。後來中日關係漸漸緩和,1990年日本代表團訪問中國時得知了此事,便將此事帶回日本,希望能幫助日本傷兵找到親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一位名叫津田康道的日本人看到了這則消息,他立刻認出了照片裡的人,那是他的哥哥石田東四郎,他本來是日本一名學生,1937年被日軍逼迫參加對華戰爭,後來受傷遇到了孫邦俊。對於孫邦俊一家人對哥哥的照顧,津田康道來信表示萬分感謝。

河南農民收養日本傷兵47年,還將他送回國,傷兵給500萬被拒絕

1993年在孫保傑的陪同下,石田東四郎回到了日本,他的親人對孫保傑十分感恩,希望盡一切可能回報孫家,當即表示要拿出500萬日元給孫保傑,但卻被孫保傑拒絕了,他說”我們照顧他不為錢,只希望中日兩國不再發生戰爭“。

對於孫邦俊救助侵華日軍傷兵的事,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