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熊孩子的「縱容」 會造成什麼後果

“小孩子都這樣”,這句話真是耳熟能詳了,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用這句話“縱容”小孩子。

每個熊孩子背後的家長,都熟練掌握了這個套路,為他們開脫:

你在玩手機時,熊孩子也想要體驗一把,你怕他弄壞,家長來了一句:給他玩一下有多大事啊?

你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他也喜歡,你表達了一點抗議,和他爭論不休,他以眼淚博取“同情”、打滾耍賴。父母可能會說:你跟小孩計較什麼?

小孩大吵大鬧,你忍不住說了一句,他父母會反過來兇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管那麼多幹嘛?

如果你不幸把他弄哭了,他的家長總會讓你為之尷尬:你哪裡疼,我們打這個姐姐好不好?

…………

對熊孩子的“縱容” 會造成什麼後果

家長的不明事理之處,是遇到事情第一反應不是道歉,而是給孩子開脫;開脫不了就逃避責任,指責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也會把你“拉下水”,甚至以威脅、暴力讓你恐懼。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無賴”的家長在給他們“擦屁股”。而這些孩子還沒長大,就已經毀了。

在現在這個社會“媽寶”這個詞比較常見。“媽寶”是指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以媽媽是對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的人。亦指那些被媽媽寵壞了的孩子。但也有一種含義,就是媽媽的寶貝,從媽媽的角度分析,表達永遠是媽媽心裡的寶貝。媽寶,不僅在生活中、事業上、愛情上......都以“媽媽”為中心,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因為總會有媽媽作為後盾。做錯事也會有媽媽“擦屁股”......他們把自己也活成了巨嬰。

每個人遭到指責,第一時間都會逃避,都會找理由開脫,“錯不在我”是一種典型。但任何一個有擔當的成年人,都會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立即糾正自己,向他人賠禮道歉。有些家長則以愛護小孩為由,一次又一次逃避,為自己和孩子開脫,“媽寶”的父母是典型中的典型。

對熊孩子的“縱容” 會造成什麼後果

家長對孩子有著直接影響,因為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是一張白紙,每個孩子的長大,都會對周圍的大人進行模仿。家庭教育尤為重要,言傳身教勝過一切。

家長維護孩子的樣子,可以顛倒黑白、是非不分,讓人無奈又氣憤,甚至有時讓你百口莫辯。

——做錯了事不用付出代價、打了人可以逃避責任、毀壞公物可以不用賠償

.......

這是“熊孩子”中的熊孩子,讓你無可奈何。

對熊孩子的“縱容” 會造成什麼後果

身邊有這樣“縱容”孩子的家長,很難對他們長大後的樣子抱有希望。

——很多家長似乎相信“小孩就是這樣,長大了就懂事了”。

這種父母的一廂情願、自欺欺人,隱藏著潛在又巨大的威脅。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而不是毫無原則、毫無底線的包庇者、開脫者。

否則這些“熊孩子”長大成人後,後果無法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