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早上問孩子想吃什麼的時候,他說要吃麵包,但是坐到餐桌面前的時候,卻說自己不想吃麵包;
說好了就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但是時間到了就撒潑打滾,就是不肯撒手,非要繼續看,自己說過的話總是不遵守,出爾反爾,說話不算話。面對孩子這種情況,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為什麼經常答應的事情卻做不到呢?
1 、本能反應
幼兒心理學指出:孩子6歲以前,還沒有形成道德觀;9歲以後,道德感才在孩子的人格中漸漸穩定下來。
也就是說,孩子在6歲之前,思維是很簡單的,哭鬧、耍賴都是最本能的手段,孩子只是直接表達出來而已。
2、模仿家長
家長在哄孩子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哭鬧的時候,總是會用“許下承諾”的方式來哄孩子,但是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家長就忘了自己做過的承諾。
但是孩子是真的對家長作出的承諾信以為真的,才會馬上不哭了的,那麼之後孩子並沒有得到家長承諾的東西,那麼就會讓孩子尚未成型的價值觀中有這樣一個概念——“說話是可以不算話”的。
那麼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說到做到”的能力呢?
1、培養孩子契約精神
在《媽媽是超人》第三季,賈靜雯帶上咘咘和小女兒Bo妞上了節目,有一天早上的時候,咘咘主動說要把一盤水果吃光光,結果卻沒有做到。為了讓女兒有“說話算話”的意識,爸爸被罰變成了一個“小人偶”,他通過無線隔空呼喚咘咘:“只要咘咘說話算話,吃掉水果,爸爸就會變回來哦!”
為了拯救爸爸,咘咘努力吃掉橙子,實現了“說話算話”的要求。
方法雖然很童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很管用,讓孩子能夠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學會“說話算話”。
2、達成互惠雙贏的約定
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都答應了父母就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但是最後都不肯撒手,其實就是在孩子的認知裡,對這樣的約定是不認可的。
所以想要讓孩子能夠遵守約定,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拿看動畫片這件事情來說,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商量,告訴孩子“看久了,眼睛會很花,爸爸到家了你都看不到”,然後讓孩子去選擇,一天是看多長時間,是3集,還是半個小時;
讓孩子自己選擇,雖然偷換了概念,孩子只有兩個選擇,但是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就會以為自己是做了主的,就會更有認同感一些。並且孩子完美完成之後,記得誇讚孩子遵守約定這個行為,那麼孩子受到了誇獎,也會更願意去執行。
即使在執行的時候,偶爾會“開小差”,但是隻要稍加提醒,孩子也會更願意主動調整去執行。
3、必要時要強制執行
給孩子的愛應當是有底線的,這也有利於孩子更清楚地明白什麼是“規則”。
例如昨天剛給孩子買了玩具,今天在逛商場的之前,就和孩子約定好了,今天不買玩具,但是看到玩具的時候,立馬就把“約定”忘到腦後去了,說什麼都要買。
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一定要溫柔且堅定的執行規矩,說了今天不買就是不買。告訴孩子,這是出門前的約定,要說到做到。
當然,如果孩子情緒好轉,這個話題就可以過去了,但是如果孩子依舊大哭大鬧的話,那麼就可以選擇延遲滿足孩子,告訴孩子,今天不買,這是約定,但是如果你能做到XXX,那麼做到之後就給你買。
不對孩子有求必應,也不對孩子事事不回應。
讓孩子明白“規則”是什麼的時候,家長也可以藉助一些繪本,將“規則”這個抽象化的概念更具體的展現在孩子面前。
推薦《0-3歲兒童行為習慣繪本》全套10冊,每冊書一個主題,包括《規則》《責任》《禮儀》《噓!安靜》
等都是在通過簡潔有趣的故事,生動有趣的畫面,教會孩子什麼是責任,什麼是規則。《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全套10冊,是中英雙語故事書,同樣也是每冊一個主題,包括《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養成好習慣》《做最棒的自己》等都含有精美的手繪插畫,能夠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根據孩子的視覺創作,溫暖的故事中蘊含大道理,通俗易懂。↓↓↓↓↓點擊圖片購買
閱讀更多 囡囡育兒筆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