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實名舉報鄭俊懷及其保護傘:懇請徹查

伊利實名舉報鄭俊懷及其保護傘:懇請徹查

今日上午10點49分,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認證微博賬號“伊利”及官網發公開信舉報鄭俊懷及其保護傘。具體內容如下:

1、今年3月謠言案案發前,鄭俊懷北京密會劉成昆,詆譭伊利的謠言文章隨即出爐;

2、索要鉅額犯罪所得不成,造謠伊利套路十幾年如出一轍;

3、原國家級領導、多位省部級領導、廳局級領導充當鄭俊懷保護傘,人為抹掉鄭俊懷數億元犯罪事實,運作假減刑;

4、鄭俊懷6年刑期,被人為操縱以“發明假節水設備專利”和“表現好”為由減刑2年半,實際服刑過程中如住賓館可隨時回家;

5、記錄鄭俊懷挪用2.4億公款犯罪事實、證據確鑿、犯罪分子供認不諱的78冊案卷,14年來一直存放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今年機構改革後轉到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被長期包庇,至今未公訴;

6、2015年,有正義感的馬永勝檢察長從內蒙古檢察院反貪局調出鄭俊懷挪用2.4億公款的案卷,僅用2小時就落實清楚:證據鏈完整、犯罪分子供認不諱,可以立即提起公訴,然而在鄭俊懷強大保護傘的阻撓下,14年卻無人敢處理,並謊稱“還未結案”;

7、今年3月謠言案發生後,伊利再次向正在內蒙古的最高檢第三巡視組及各級司法機關遞交了關於鄭俊懷已被查實的挪用2.4億公款案及諸多涉嫌重大經濟犯罪線索長達14年無人處理、被人為假減刑的彙報材料,半年過去至今仍無任何實質性進展;

8、昨天伊利又正式向正在內蒙古的中央巡視組遞交了以上材料,期待能給社會一個公正的交代

第一項指控與3月的潘剛失聯謠言有關: 3月24日,微信公眾號“天祿財經”發表了《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出烏蘭記——童話故事》三篇文章,讀者普遍認為該小說影射伊利集團;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作者鄒光祥隨後與劉成昆聯繫,被劉成昆告知:“他最近回來了,下了飛機在機場就被帶走去調查,最近剛回來,這兩天的事兒,所以我的消息有點滯後。”3月26日上午,鄒光祥向伊利公司求證被否定後,仍寫下了《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或“失聯”》的文章稱潘剛已於近期回國,但很快被有關部門帶走並協助調查。伊利集團因此向公安機關報案。今天上午9點30分,鄒光祥、劉成昆涉嫌犯尋釁滋事罪一案已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開宣判。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鄒光祥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劉成昆有期徒刑八個月,兩人當庭表示上訴。伊利在公開信中披露,公訴人出具的證據顯示,劉成昆與鄭俊懷之間有微信聊天記錄,謠言引爆網絡後劉成昆向鄭俊懷彙報,說“給我更多消息,才能接著寫”。

第二項指控是,2004年鄭俊懷挪用公款案發突然,一些從集團非法轉移的鉅額資產沒來得及轉移到他及親信名下,鄭俊懷出獄後,一直用起訴、威脅、謠言、通過時任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些領導及領導親屬甚至最高檢某原副檢察長給伊利管理層施壓等手段,要求配合將鄭俊懷被捕前非法轉移出去的資產落實到他們名下。

第三至七項指控則質疑2005年鄭俊懷挪用公款一案的判決與執行。2005年,鄭俊懷因挪參與挪用公款165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2008年即出獄。伊利公開信指,當年檢察院認定已經坐實的、證據鏈完善、當事人供認不諱的挪用公司資金2.4億元,全部案件卷宗78冊就存在內蒙古反貪局,但在強大保護傘的操控下,最終只選擇了涉案金額比較小的一項罪名進行了公開審判,並象徵性地作出了6年有期徒刑的從輕判決,在保護傘運作下又被人為操控做了假減刑,減掉2年半,剩下的3年半鄭俊懷入住賓館一般,隨時可以回家。因此呼籲司法機關對當年沒有審判的犯罪事實繼續提起公訴。

伊利還控訴了鄭俊懷十多年來糾集寫手攻擊伊利管理層、包裝自己的受害者身份的行為,稱“十幾年的輪番炒作,不僅洗白了鄭俊懷的罪行,謠言更大有取代事實真相之勢,其中兩次大的謠言案直接導致股票暴跌。”

在公開信的最後,伊利宣稱包庇鄭俊懷的保護傘涉及原國家級領導、多名省部級領導和多名廳局級領導,還包括內蒙古某知名企業原董事長。伊利表示,已當面向中央第八巡視組進行了彙報並正式遞交了實名舉報材料,期待能給企業、給社會一個交代。

北京晚報 白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