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十家中爲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大家好,我是喜歡以閱讀玄幻修真小說打發時間的小染!

九流十家是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諸子是指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級、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百家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據《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

諸子十家中為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班固《漢書·藝文志》言:"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十家

諸子百家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十家。

九流

九流是指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

諸子十家中為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那麼為什麼小說家只在十家而沒能入選九流呢?

典籍

在春秋戰國時,有學人策士為了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引用史事,巧借神話,用寓言的形式修飾言說以增強效果。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莊子認為小說是淺識小道,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

諸子十家中為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寫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

諸子十家中為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班固認為小說家所做的事以記錄民間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人所造,論語中認為君子是不會去學習這種小道的,也因此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者,但是它也不會被消滅。

東漢時期桓譚在其所著的《新論》寫道:"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桓譚認為小說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諸子十家中為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那麼小說家沒有進入九流的原因應該有:

  • 當時的小說多是民間言談和神話以寓言的手法加以改編,本身就帶著一些虛構的性質,表現的是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識,更是摻雜
    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
  • 小說家主要表現形式是在一個故事中挖掘做人做事的道理,本身並沒有最主要的一派思想,在社會經濟政治上均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不像法家以法治國、儒家強調教育、道家無為而治、墨家兼相愛交相利、名家辯論名實、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縱橫家合縱連橫、雜家兼儒墨合名法、農家注重農業。
  • 小說家代表平民社會之四方風俗,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君王的思想觀念中百姓的地位或者並沒有那麼高;而且作為一個君王,即使知道小說家表達的意思,但他明面上應該並不會去承認那些好的道理。我認為這可能也是小說家比較矛盾的一個地方,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的故事,小說的意圖都是希望君王能知道其中好的道理,那麼君王依照好的道理去做了豈不是說他以前不懂得這個道理。
諸子十家中為何只有小說家不入九流,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了


雖然小說家反映了古代平民的思想,但是卻是其它九流學派都無法所能代替的。以上均是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或者不同的意見請多多指出


如果你有更多更好的玄幻修真小說語句和故事請關注評論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