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宋襄公竟想稱霸天下。公子目夷勸止說:“小國爭霸,是自取其禍啊。”如此明智的諍言,宋襄公卻聽不進去。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宋襄公

想當霸主,談何容易。既要有橫蠻的武力,又要有高明的手段。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宋襄公以近乎愚蠢的仁義和一敗塗地的戰績,居然躋身為春秋五霸之一。

這真是一位奇怪的霸主,平生霸績只有敗仗和屈辱。

在霸主地位的強烈誘惑下,宋襄公的行動力足夠快。他已詔告天下,邀集諸侯會盟。

按照成規,誰能成功發起並主持盟會,誰就是霸主。宋襄公此舉,實際上是宣佈自己要開創霸王基業。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會盟的地點,照理應在霸主之國,但宋襄公想要楚國把幾個附庸國讓給自己,就不能不照顧楚王的情緒,於是將會盟之地定在了楚國的鹿上。

宋襄公的影響力實在太小,此次會盟只有宋、楚、齊三國參加。但不管怎麼說,還是有諸侯來了。會議按照既定儀式,如期舉行。

會上,宋襄公向楚王提出,希望楚國把幾個附庸小國分幾個給自己,楚王居然也同意了。這次會盟取得圓滿成功,從理論上講,宋襄公自然也就成為了繼齊桓公之後的春秋第二霸主。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只是楚王又氣惱又好笑。他笑宋襄公自不量力。想當霸主不說,還要楚國讓出幾個附庸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姑且佯裝同意,再找機會好好羞辱他,楚王打定了這個主意。

宋襄公不知就裡,正春風得意,滿懷希望的準備接管陳、蔡、鄭、許、曹等五個小國。於是,在鹿上之盟的第二年,迫不及待地又發起會盟,邀請了楚國和五個靠近宋國的附庸國。宋襄公計劃在會上,與楚國辦理移交手續。會盟地點定在宋國的邊境——盂。

正當宋襄公做著他的春秋大夢之際,楚王厲兵秣馬,準備趁此之機,俘虜宋襄公。於是在盂地暗伏兵馬,楚王親乘戰車赴盟。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宋襄公也美滋滋地備好了車輛,準備出發。公子目夷再次勸諫說:“您的要求如此過分,楚乃強國,怎會接受呢?只怕禍患將至啊!”宋襄公已利令智昏,自然不會聽從。

目夷清醒地看到危險的局勢,提醒宋襄公說:“楚乃蠻夷強國,您即便要去,也要做好準備以防不測。您應當改坐戰車,而不能坐這種普通的乘車。”

宋襄公聽罷,傲然一笑說:“按照規定,參加盟約之君都要乘坐乘車,我如今貴為霸主,且平生只信奉仁義二字,如何能帶頭破壞規矩。”於是毫無防備去到盂地參會,被楚王輕而易舉的俘虜,好好的羞辱了一備,後經魯國斡旋,楚王才放了他。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宋襄公顏面掃地回到宋國。但霸王之心未死。他要動之以武,挽回威信,選擇了較近、較弱又喜歡搗蛋的鄭國作為征伐對象。

鄭國向楚王求救,楚國馬上集結大軍,攻討宋國,宋國也盡銳而動,雙方在泓水隔岸而望。

宋軍已擺好陣勢,楚軍正在渡河。公子目夷向宋襄公建議說:“敵眾我寡,可趁其半渡之際,迎頭痛擊。”宋襄公說:“這不是趁人之危嗎?這是仁者所不為的,絕不可以。”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過了一會,楚軍全部上了岸,正在排列陣式,公子目夷又說:“現在可以攻擊了吧,趁著他們立足未穩,還有取勝的希望。”宋襄公說:“人家陣式沒擺好,我們怎能進攻呢,不行。”

等到楚軍擺好陣式,宋襄公才下令進擊,被楚軍打得大敗而回,宋襄公大腿深深的中了一箭。

宋襄公遭到舉國譴責,他卻說:“我們要講仁慈啊,決不乘人不備而發起進攻。不攻擊隊列不整的敵人,看到敵人受了傷,就不再殺傷他,看到頭髮斑白的敵軍不去俘虜他,此乃古之君子所為。我們即使失敗,也要講究仁義啊。”

真是奇怪,這位小國之君憑著敗仗和屈辱當上了霸主

沒過多久,這位最講究仁義的霸主因腿上的箭傷發作而離世。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稱過霸。但後世之人為了宣揚仁義思想,就把他列入春秋五霸之一,以褒揚他躬行仁義的精神。

他真是史上最奇怪的霸主,平生業績只有敗仗和屈辱,他的霸業在哪裡呢?這隻能留待博學君子來解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