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資本論》(一):《資本論》爲何被譽爲 「工人階級的聖經」

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

工人階級的聖經

顧海良:“工人階級的聖經”在全世界都被看作是對《資本論》的一種最高的評價,這個說法是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第一次提出來。因為,《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是1867年發佈的,到恩格斯把它寫在英文版序言中已經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間,《資本論》第一卷在歐洲工人運動中得到廣泛地傳播,工人運動的領袖們認為《資本論》第一卷是工人階級的聖經,恩格斯在英文版序言中沿用了這個說法。他想表達的就是“工人階級的聖經”是指對工人運動

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工人運動思想的重要的指導,比較確切地說明了《資本論》第一卷對工人運動指導思想的影響和它具有的理論上的崇高地位

另外一個方面,經濟學界也出現了很多新的理論觀點。有的理論觀點馬克思認為可以吸收,有的理論觀點馬克思認為要糾正他們的錯誤。馬克思根據這些情況,把應該吸收的吸收到《資本論》中間來,把應該指出的一些錯誤觀點同樣在自己的書中做了深入和深刻的批判,這樣就使得《資本論》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髮展、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所以我們現在讀《資本論》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最能感動我們,也最能成為我們學習《資本論》的一種精神財富。

主持人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也就是說《資本論》不是一個教條的理論,可以不斷地豐富、完善它

通過顧海良教授今天的介紹我們也對《資本論》這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再次感謝顧海良教授做客我們的演播室,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下期預告

【同期聲】資本主義發展也有它自身不可迴避的矛盾。

【同期聲】經濟危機爆發以後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同期聲】馬克思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按照時代發展所需要的課題來研究來探討。

【配音】下期,顧海良教授將為我們講解《資本論》的創作背景,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