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最新大盘点(二线城市)——石家庄


石家庄,简称“石”,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截至2016年底,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1087.99万人,下辖8个区、1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京石、石太、石黄、石安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国道以及2条省道、42条县道在石家庄市域纵横交错。石家庄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石家庄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单元,是全 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生产规模位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 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十世纪初,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清光绪三十三年,横跨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河北省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大石桥”竣工;正太铁路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桥,在石家庄和京汉铁路连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石家庄,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并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正太路起点南移,正定城市中心开始南移;真正使石家庄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民国二十六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河北省石门市。 民国三十六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市极其周边所有县城,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 民国三十六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民国三十七年5月至民国三十八年3月间,石家庄市西北部的平山县的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毛主席、党中央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民国三十七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宣告成立,并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

石家庄主要农作物有优质玉米、小麦、棉花、梨、枣、核桃等,品种多、种植面积大,是河北省粮、棉主产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绿色农业基地之一。是中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位居中国36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中国“北方粮仓”之称。


石家庄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是国家确认的首批生物产业基地,也是河北省的工业大市。“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巨资在石家庄市建设大型棉纺织厂、制药厂,奠定了石家庄工业的基础。 关注“黄小花盘点”,每天一篇盘点,扩充你的学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