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香港,這塊金融熱土,是很多內地人士青睞的香餑餑。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人南下,赴港讀書、工作或者直接通過結婚而獲得香港身份,只有持香港身份證的人士才能在本地工作,

在港住滿七年以上,才能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從法理上成為一個“香港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人通過銀河集團的協助而成功移居香港,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

01、特區護照

最直接的好處,也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好處,就是特區護照。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在全球有效 ,更新截2018年10月5日,已有 163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特別 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安排。作為永久居民,拿著一本163個國家免籤/落地籤的護照,全球暢行,說走就走就是這麼簡單!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而非永久性居民需要出國,只能每次外遊前須前往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領事館申請簽證。

02、房屋


要在香港定居,首先要有個家,假如沒有能力負擔高昂的房價,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以通過輪候公屋,或購買資助性房屋,例如申請居屋圓置業夢。

不過,房委會條例規定,公屋(公屋就是香港政府提供的低租金保障住房)僅限合資格的永久性居民申請。以單身人士為例,只要入息及資產上限,不超過10,100元及236,000元,即可向房委會遞交申請表參與輪候。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至於購買資助性房屋,也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請購買。

這是否代表非永久性居民只能租買商品房呢?事實上,房委會只限制非永久性居民作為申請人,若家中有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就可以其家庭成員資格,申請公屋及購買資助性房屋的。

舉個例子,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男士A北上娶妻B,B以夫妻團聚獲批持單程證赴港成為香港居民。B屬於非永久性居民,不能作為申請人,但可與A以夫妻名義申請二人公屋。

03、教育

接受教育是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不論是永久居民還是非永久性居民,均可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無論在申請幼兒園入學、小一及中一派位、以至申請入讀大學,兩者的入讀機會均屬平等,學費也相同。

非永久性居民如有經濟需要,想申領車船津貼、書簿津貼或學費減免等,只要符合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資格,皆可申請。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這就意味著,父母如果在香港留學進修、或是在香港工作,持有香港身份後,即可將自己未滿十八歲的子女帶到香港讀書,與香港本地學生享受一樣的升學制度。


04、醫療

港府一向政策是為香港居民提供獲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而有關服務由醫管局及衛生署提供。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根據醫院管理局收費指引,持有根據《人事登記條例》(第177章) 所簽發香港身份證的人士,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非永久性居民,均為符合資格使用獲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的人士,如普通科門診每次45元、急症室診症100元,及專科門診首次診症100元,其後每次60,每種藥物收費10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非永久性居民的身份簽證書過期,醫管局是會按照非本港居民的指引收費。

05、選舉與被選舉權

根據542條《區議會條例》及第547條《區議會條例》,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才可依法享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非永久性居民除了不能參選區議會及立法會,而且也不具備選民資格,不能在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選舉中投下神聖的一票。

06、公務員資格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公佈的公務員的入職要求,根據《基本法》第99條,在1997年7月1日或以後受聘的公務員,必須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 。


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究竟有何不同?


換句話說,非永久性居民如要應徵公務員職員,必須要在香港住滿7年,得到永久性居民資格才可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