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新大盤點(三線城市)——江門


江門市, 廣東省轄地級市,地處廣東省的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位於北緯21°27′至22°51′,東經111°59′至113°15′之間。東鄰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珠海市斗門區,西接陽江市陽東縣、陽春市,北與雲浮市新興縣、佛山市高明區、南海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 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在元末明初,這裡便形成墟集。1925年,江門定為 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51年,從新會縣析置江門市,為新會縣轄江門市。1983年,定為省轄地級市。

江門有“ 中國第一僑鄉”、 中國曲藝之鄉等美譽。著名景點有:玉臺寺、小鳥天堂、開平碉樓、梁啟超故居、陳白沙祠、上下川島等。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早在元末明初,這裡便形成墟集。

江門的商品經濟萌芽於14世紀,在蓬江區圩頂的地方有一個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鄰近四鄉的農民和漁民將生產的農副產品及魚產品拿到這裡銷售或交換。後來圩集逐漸向海灘擴展,到16世紀,已發展成為“千艘如蟻集江濱”相當熱鬧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數百萬計”。

清康熙二十三年,粵海關成立,在江門設立正稅口,俗稱“江門常關”。光緒二十三年,根據《中英緬甸通商條約》專款,江門成為了西江的第一個上下客貨停靠站,屬三水管轄的一個分支機構。

清光緒二十八年江門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後,成為了五邑乃至粵西地區的對外通商口岸,清光緒二十八年八月初四,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將江門闢為對外通商口岸並相應設置海關。

1904年3月7日,江門開放為對外貿易口岸時,將海關設在靠近河的東北入口2英里的西江右岸,在其對面有優良的錨地。因此,大噸位的船隻無需進入河內,由民船或舢板將旅客和貨物從城內運上大輪船”。

江門市2002年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台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轄區範圍俗稱“五邑”。共同的歷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其中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四縣俗稱“四邑”,加上鶴山則稱“五邑”。江門市區為蓬江區和江海區。


國學大師雷鐸對江門文化的歸納“僑、樓、泉、風”,用四個字來概括江門五邑的文化特色。 “僑”是江門最大的優勢,無論是從人數上,還是從歷史上,江門的華僑文化在廣東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 樓,顧名思義,是指江門的碉樓文化。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