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軍隊血戰張古山,張靈甫指揮突擊隊打垮日軍一個大隊

1938年10月上旬,抗日戰爭武漢會戰的萬家嶺戰役正在激烈進行,中國軍隊集中10餘萬部隊,奮力圍殲張狂冒進至萬家嶺地區的日軍第106師團。連同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在內的一萬餘名日軍,已經被團包圍在十餘平方公里的狹窄區域內。

然而日軍的戰鬥力極為頑強,擅長刺殺,火力猛烈,加上有制空權優勢,因此中國軍隊的攻擊非常艱難,進展緩慢。雙方的焦點逐漸集中到了一個叫張古山的小山頭及附近地區。張古山只有30多米高,但卻扼守戰場南翼中樞,如果被日軍佔據,就有可能從中國軍隊薄弱處突圍而出。為了斷絕日軍逃路,奪佔制高點,進一步壓縮敵人,國軍第74軍51師奉命向張古山攻擊。

中日軍隊血戰張古山,張靈甫指揮突擊隊打垮日軍一個大隊


這是一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硬仗,51師師長王耀武把手下的部隊掂量來掂量去,最後決定由張靈甫任旅長的153旅上。當時153旅轄305、306兩個步兵團,已經傷亡較大,王耀武又將302團調給張靈甫指揮。這樣,張靈甫手握三個團共3000餘兵力。而防守張古山的是日軍第106師團147聯隊1大隊,由大隊長鬼冢義淳少佐指揮,約800人左右。旁邊是長嶺高地,也有600日軍防守。按照當時中日軍隊的戰鬥力衡量,3000打1400並不佔優勢,又是向山上仰攻,這一戰實在是前途難測。

張靈甫為黃埔四期畢業,在胡宗南的第1軍中鍛鍊過,參加過南京保衛戰,是一員鬥志頑強、風格硬朗的猛將。受領任務後,張靈甫召集手下幾個團長進行研究,決定不和日軍正面硬碰,而是避其火力鋒芒,組織精幹突擊隊發動夜襲,亂中取勝。

10月7日夜,張靈甫指揮305團打主攻,306團打助攻,向據守張古山和長嶺北高地之敵發動突擊。其中張古山為主要攻擊方向,305團組織突擊隊,人人身帶十幾枚手榴彈,趁夜暗摸上山去,突然向敵陣地投彈,並勇猛衝鋒。對此日軍戰史記載道:“中國軍隊分散成數條線,交互投擲手榴彈,毫無間斷地高聲大喊著打過來。手榴彈毫無間隙地陸續飛來,鬼冢大隊連頭都抬不起來……”

中日軍隊血戰張古山,張靈甫指揮突擊隊打垮日軍一個大隊


夜暗之中,難以準確射擊,雙方士兵很快攪在一起,展開了淒厲慘烈的白刃戰。但聽得到處是刺刀碰撞的嘁喀聲、高呼喊叫聲、濃重的喘息聲、身體被刺中的卟哧聲、咒罵聲、慘叫聲,張古山上宛如地獄一般。據國軍戰史記載,雙方均奮不顧身,反覆肉搏,往返衝殺,溝中死屍成堆,武器遍地都是……

激戰到當日午夜,中國軍隊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終於奪佔了張古山和長嶺北陣地。日軍不甘心失敗,於8日天亮後召喚飛機前來空襲,把張古山炸成了一片焦土,山上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隨後,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組織兵力發起反衝擊。雙方反覆拉鋸,激戰竟日。305團終因損失過大,力量衰竭,不得不奉張靈甫命令撤了下來。

聞知張古山制高點又被日軍奪回,第74軍軍長俞濟時大怒,命令王耀武再攻張古山。為了鼓舞士氣,俞濟時親赴長嶺山腳下督戰。10月9日夜,張靈甫從全師挑出400餘精銳組成突擊隊,自己親自率領,在炮兵支援下再次夜襲張古山。幾十米高的小山頭,雙方很快刺刀見紅,重演了前兩日的手榴彈戰和血腥肉搏。在反來複去的激戰中,305團團長唐生海、306團團長常孝德均身負重傷,305團代理團長於清祥英勇犧牲,軍官陣亡達上百名,可見戰鬥之酷烈。

中日軍隊血戰張古山,張靈甫指揮突擊隊打垮日軍一個大隊


張靈甫平素以勇猛著稱,在第74軍人稱“張飛”。值此關鍵時刻,他堅持在前沿指揮,把51師的生力軍全拿上來,浴血奮戰,終於奪回了張古山制高點。日軍鬼冢大隊800人傷亡殆盡,未負傷者僅十餘人,徹底被打垮了。

到了10月10日,日軍106師團又集結千餘兵力,在飛機、炮火支援下猛撲張古山、長嶺北陣地。張靈甫指揮本部竭力死守,與敵反覆爭奪,後因損失過大又丟失了張古山北陣地,但退守到山南堅持阻擊,仍然死死卡住這一地區的對外通道。

在整個萬家嶺戰役中,張古山方向日軍的傷亡最為慘重,後來有幸存日本老兵稱張古山戰場為“地獄”之戰。張靈甫橫刀立馬張古山,一戰成名,威震日酋,乃有歷史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