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军队血战张古山,张灵甫指挥突击队打垮日军一个大队

1938年10月上旬,抗日战争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正在激烈进行,中国军队集中10余万部队,奋力围歼张狂冒进至万家岭地区的日军第106师团。连同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在内的一万余名日军,已经被团包围在十余平方公里的狭窄区域内。

然而日军的战斗力极为顽强,擅长刺杀,火力猛烈,加上有制空权优势,因此中国军队的攻击非常艰难,进展缓慢。双方的焦点逐渐集中到了一个叫张古山的小山头及附近地区。张古山只有30多米高,但却扼守战场南翼中枢,如果被日军占据,就有可能从中国军队薄弱处突围而出。为了断绝日军逃路,夺占制高点,进一步压缩敌人,国军第74军51师奉命向张古山攻击。

中日军队血战张古山,张灵甫指挥突击队打垮日军一个大队


这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硬仗,51师师长王耀武把手下的部队掂量来掂量去,最后决定由张灵甫任旅长的153旅上。当时153旅辖305、306两个步兵团,已经伤亡较大,王耀武又将302团调给张灵甫指挥。这样,张灵甫手握三个团共3000余兵力。而防守张古山的是日军第106师团147联队1大队,由大队长鬼冢义淳少佐指挥,约800人左右。旁边是长岭高地,也有600日军防守。按照当时中日军队的战斗力衡量,3000打1400并不占优势,又是向山上仰攻,这一战实在是前途难测。

张灵甫为黄埔四期毕业,在胡宗南的第1军中锻炼过,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是一员斗志顽强、风格硬朗的猛将。受领任务后,张灵甫召集手下几个团长进行研究,决定不和日军正面硬碰,而是避其火力锋芒,组织精干突击队发动夜袭,乱中取胜。

10月7日夜,张灵甫指挥305团打主攻,306团打助攻,向据守张古山和长岭北高地之敌发动突击。其中张古山为主要攻击方向,305团组织突击队,人人身带十几枚手榴弹,趁夜暗摸上山去,突然向敌阵地投弹,并勇猛冲锋。对此日军战史记载道:“中国军队分散成数条线,交互投掷手榴弹,毫无间断地高声大喊着打过来。手榴弹毫无间隙地陆续飞来,鬼冢大队连头都抬不起来……”

中日军队血战张古山,张灵甫指挥突击队打垮日军一个大队


夜暗之中,难以准确射击,双方士兵很快搅在一起,展开了凄厉惨烈的白刃战。但听得到处是刺刀碰撞的嘁喀声、高呼喊叫声、浓重的喘息声、身体被刺中的卟哧声、咒骂声、惨叫声,张古山上宛如地狱一般。据国军战史记载,双方均奋不顾身,反复肉搏,往返冲杀,沟中死尸成堆,武器遍地都是……

激战到当日午夜,中国军队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终于夺占了张古山和长岭北阵地。日军不甘心失败,于8日天亮后召唤飞机前来空袭,把张古山炸成了一片焦土,山上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随后,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组织兵力发起反冲击。双方反复拉锯,激战竟日。305团终因损失过大,力量衰竭,不得不奉张灵甫命令撤了下来。

闻知张古山制高点又被日军夺回,第74军军长俞济时大怒,命令王耀武再攻张古山。为了鼓舞士气,俞济时亲赴长岭山脚下督战。10月9日夜,张灵甫从全师挑出400余精锐组成突击队,自己亲自率领,在炮兵支援下再次夜袭张古山。几十米高的小山头,双方很快刺刀见红,重演了前两日的手榴弹战和血腥肉搏。在反来复去的激战中,305团团长唐生海、306团团长常孝德均身负重伤,305团代理团长于清祥英勇牺牲,军官阵亡达上百名,可见战斗之酷烈。

中日军队血战张古山,张灵甫指挥突击队打垮日军一个大队


张灵甫平素以勇猛著称,在第74军人称“张飞”。值此关键时刻,他坚持在前沿指挥,把51师的生力军全拿上来,浴血奋战,终于夺回了张古山制高点。日军鬼冢大队800人伤亡殆尽,未负伤者仅十余人,彻底被打垮了。

到了10月10日,日军106师团又集结千余兵力,在飞机、炮火支援下猛扑张古山、长岭北阵地。张灵甫指挥本部竭力死守,与敌反复争夺,后因损失过大又丢失了张古山北阵地,但退守到山南坚持阻击,仍然死死卡住这一地区的对外通道。

在整个万家岭战役中,张古山方向日军的伤亡最为惨重,后来有幸存日本老兵称张古山战场为“地狱”之战。张灵甫横刀立马张古山,一战成名,威震日酋,乃有历史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