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爲什麼必須要用鈍刀?


用鈍刀當然是為了讓六君子受盡痛苦折磨而死。這從側面反映了慈禧老妖婆對維新派的痛恨!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慈禧及其統治階級。為什麼呢?因為維新變法的目的就是要仿效西方的政權形式和社會制度,對清朝進行改革。由於清朝皇族國戚都是特權階級,享受著特殊的國民待遇,改革自然會取消其現有的特權和特殊的生活待遇,所以他們必然會抱團反對。

其實一開始,慈禧也是支持維新變法的,為什麼呢?因為她深知清朝的落後,如果不加以改革圖新,遲早會被西方列強吞併!祖宗的江山社稷必將斷送在她的手裡。結果,維新派全部是些理想主義者,而沒有顧及當權派的既得利益,以為為國家的前程命運變革必然會得到當權派的支持。他們忘了,當權派是一群愚蠢殘暴獨裁的遊牧人,只顧眼前利益,不管明天后天。像英國、日本等國,也是從封建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的,新興資產階級就充分照顧到了統治者的生活待遇、榮譽和世襲罔替,只是從當權者手上奪去了政權和軍權,因此雙方都作了妥協。

慈禧經不住皇親國戚的鼓吹,終於不能容忍變法再進行。當維新派聽到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引兵圍宮,活捉慈禧,用暴力手段奪取政權。他們起兵圍宮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袁世凱身上,袁世凱是個精明的人,深知以他現有的兵力想要包圍紫禁城、活捉慈禧是不可能的。於是把這一消息偷偷告訴了慈禧。慈禧知道後,這要了得,這才動了殺機。康聖人、梁啟超見勢不妙,先溜了,而譚嗣同本來是有機會跑掉的,但他不想跑,準備以死喚醒國人,所以就上了菜市口。但他萬萬沒想到,他被砍頭的時候,圍觀的群眾不知有多開心!


強哥談傳統歷史文化


大將軍!對,當年慈禧斬殺戊戌六君子,用的就是這把被稱為“大將軍”的刑具(具體請見下圖)。在斬殺戊戌六君子前,這把刀已經被封存很多年了,所以,它不僅鈍,甚至還帶點鏽。但恰是這樣的刀,最符合慈禧的要求。
大將軍


古代行刑,非常講究,但拿“殺頭”一項來說,刀具就有無數種。清代最出名的,除了大將軍還有一個五件套,名字分別叫大爺二爺三爺四爺和五爺。根據名稱不同材質也不一樣,斬的對象也不一樣。比如,大爺就專門只斬官員。
圖為大爺二爺三爺四爺五爺

為什麼同樣是砍頭,刑具還不一樣呢?一來是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所以根據身份不同,行刑的時候也會有明顯差異。二來,是犯人雖都是死刑,但所犯罪孽還是不同,所以行刑時又會依據罪孽程度,選擇刀口(快刀、鈍刀)。

在中國古代行刑時,越是老百姓越用快刀斬,因為大家覺得老百姓犯罪不過就是殺人、強姦等,一刀斬了就完事了。而位置越高的大臣、越大的貪官,或者叛變的大臣,對國家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就用越鈍的刀斬,因為統治者最恨這種人。

再來看慈禧太后,在她眼裡,戊戌六君子無疑是最痛恨的存在了。而且,依據律法,他們犯的是“謀反罪”,這個罪名如果有等級,想都不用想,絕對能排到金字塔頂尖。

戊戌六君子



加上,處決戊戌六君子之餘,慈禧還想達到警告光緒還有其他革命者的目的。所以,為了達到最佳“警示”效果,慈禧直接下令祭出了這把很多年都沒用的大將軍刀,這大將軍刀天生夠“鈍”,鈍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它根本沒有刀刃,差不多就是一塊鐵,跟鋸子似的。另外,這把刀還曾“吃過”無數囚犯的人頭,加上多年未被啟用,對於死刑犯而言,它無疑是“嗜血狂魔”一般的存在。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把鈍刀砍人到底什麼效果呢?請看現場報道:

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六君子被執行死刑。

行刑時的情形被欲劫法場的譚嗣同兄弟,看了個正著。那天,他帶著16位兄弟守在在法場周邊,準備伺機劫法場。結果因為戒備等原因,劫法場的他們只得眼睜睜看著兄弟譚嗣同等殘忍被砍殺。在描述當時情景時他是這樣說的--

“我站在王麻子的屋頂上,那裡黑壓壓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臉上都露出非常悽慘的顏色。頭一 刀殺康廣仁,輪到第五刀,天哪! 才輪到我們譚先生的頭上。


前清殺官員的刀和殺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鈍。那天用的刀叫【大將軍】,一刀飛去,鮮血汩汩然冒出,腦袋還裝在頸脖上哩。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十百倍的。 而對這痛入骨髓的慘痛,譚嗣同面不改色……

而根據當時現場其他目擊者的證實,給譚嗣同行刑時,由於一直砍不下來,劊子手只得把他壓在地上按著用刀狂砍,才終於使他身首分離。其死狀之慘可以想見,而當時的老百姓竟還在現場拍手稱快,儼然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在現場,譚嗣同雖然表現得英烈鐵骨,但並未在現場吟詩。那句:“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實是押赴刑場時譚嗣同喊出來的!

這次行刑,戊戌六君子中每個人都差不多被砍了一二十刀,才把腦袋給砍下來。其死狀之慘烈,真真難以形容。可以說,這把大將軍刀,完全達到了慈禧預想的效果。

今天,關於戊戌六君子的死到底值不值,一直存在廣泛爭議,但我覺得,不管怎麼樣,六君子確實是非常英勇,為了中國的進步血灑菜市口,這種行為值得我們紀念!


奇扒公式


“斬逆賊 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於市中,欽此!”

這慈禧太后的一道旨,監斬官一聲令下,這六人頭顱,在劊子手們手裡拿的一把叫“大將軍刀”的多次重複掄砍下,才費勁的滾落在了地上。

這是歷史上一次頗為“特別”的行刑,用的不是鋒利的快刀,而是號稱清朝最鈍的刀——大將軍刀。被斬這幾人,到底犯了什麼大罪?

△戊戌變法:“戊戌六君子” (畫示)


帝: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百日維新、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珍妃、囚禁瀛臺、隆裕太后

戊戌六君子,為何被斬?

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在各地開設租界,搶奪資源,使中華民族進一步覺醒,在這種背景下,掀起了一場變法救國狂潮。


1898年,在清朝光緒帝的支持下,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大臣,發動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可惜,戊戌變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的大肆封殺,變法僅持續了103天,就被扼殺在搖籃裡。所以,又叫“百日維新”。

結果,光緒帝被囚禁,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菜市口……這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菜市口,戊戌六君子,百姓雲集圍觀,九門提督的人馬負責警戒。


為什麼選擇鈍刀?

△清朝 大將軍刀(博物館展示)


後:慈禧太后、榮祿、恭親王奕欣、戊戌政變、袁世凱、垂簾聽政、洋務運動、李鴻章、北洋水師

答:折磨犯人,讓犯人飽受生不如死的滋味,死也不叫犯人死痛快。

清朝處決犯人,頗為講究,殺一般百姓用快刀,殺官員用鈍刀,官越大,罪越大,刀越鈍。而殺戊戌六君子的刀,就是慈禧太后欽定的清朝最出名也是最鈍的大將軍刀,實際上就是沒開刃的鐵片子。慈禧太后認為,戊戌六君子身為官吏,施行謀逆,罪加一等,所以施以“大將軍刀”最痛苦的死法。

據說譚嗣同被行刑時,劊子手掄起大將軍刀,前面數刀砍下去,頭顱仍斜掛在脖子上,鮮血汩汩外冒,掙扎過程極其痛苦。劊子手砍了二十多刀,手都砍累了,頭顱仍和脖子藕斷絲連。最終,只好連砍帶鉅,足足砍了28刀,才費勁的將頭顱砍下來。

為什麼選擇菜市口?

△慈禧太后 掌權(劇照)

國:李蓮英、翁同龢、同治帝、咸豐帝、清朝歷史、葉赫那拉家族、辛酉政變、庚子國變

答:清朝處決犯人,講究選址。處斬庶民、身份卑賤者等,一般在菜市口;處斬權貴、高官等,一般在午門。

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不同,因為被慈禧太后定性為謀逆,謀逆屬於頭等大罪,加上帶頭的康有為、梁啟超逃跑了,所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成了首犯。

之所以選擇在菜市口當眾處斬,一是殺雞儆猴,當眾震懾;二是出於慈禧太后對維新黨人的深切痛恨。(由於康有為曾企圖拉攏袁世凱,計劃“圍園殺後”,即兵圍頤和園,誅殺慈禧太后。)





據說,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雖忍受極刑,卻仰天大笑,留下了一首絕命詩,其中兩句最為出名: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並向圍觀百姓大聲喊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峰子奇觀


這個問題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虐殺是一種極端變態的心理,多見於承受極大壓力而導致的內心極度恐慌患者。

其實我們普通人也會這樣的心理體驗,譬如害怕時會尖聲大叫,壓力大的時候會想砸東西……破壞慾特別強。

和慈禧相比,普通人承受的壓力再大,也沒她老人家大。而面對壓力能發洩的方式,也同樣沒這個老太婆能形式多樣,窮兇惡極。

戊戌變法最大的敗筆,就是隻顧著改革,忽略了對原先既得利益者利益的考慮。

其實慈禧不反對變法,沒有她點頭同意,百日維新連一日都維新不起來。

通過變法讓大清變強,是光緒的心願,又何嘗不是慈禧的心願呢?

所以,斷然說慈禧反對變法,那是不科學的。

慈禧反對的不是變法,而是變法不能把她的利益變沒了,更不能把她的命給變沒了啊!

如果變法變到這種程度,換你是慈禧,你也不會同意維新派把你腦袋給砍了吧?

但譚嗣同居然就真想做這種事了,他半夜揣了把刀就去找袁世凱,逼袁世凱帶兵殺慈禧。

甚至威脅袁世凱說,你要不答應我,我就現在殺了你。

譚嗣同是條頂天立地的漢子,是六君子中最有英雄氣的一個!

但在政治這件事上,未免太幼稚了點。

袁世凱把這事和慈禧一報告,慈禧除了痛下殺手,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不僅要殺,還要殺的變態一點。

按說凌遲最變態,但慈禧不敢這麼做,因為當時的維新運動,洋大人是支持的,而凌遲這種酷刑,英國人早已經明確提出抗議了,把以慈禧不敢這麼搞。

但她又不想這些人死的那麼輕鬆,於是,出了如此歹毒的一招。

慈禧用鈍刀砍六君子,其實不是孤例。

那些年,慈禧殺人,走的都不是尋常路。

庚子事變後殺趙舒翹,先是吞金,不死;再吞鴉片,還不死;再用麻紙沾水蒙臉,再用繩子勒……前後折騰了兩個時辰。

最後監刑的岑春煊都快撐不住了,求趙舒翹說:

——你就趕緊死吧!

數年後,她殺報人沈藎,更是下令不許用刀,必然是亂棍打死。

偏偏沈藎身體結實,打了個把小時,血肉橫飛都沒死,最後苦苦哀求獄卒:

——求你們拿根繩子勒死我吧!

其實不止慈禧如此,八國聯軍入京殺拳匪時,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下令:

——不允許槍斃拳匪,必須拿刀砍頭!

這就像慈禧認為六君子的命配不上一把快刀一樣,瓦德西認為拳匪的命配不上一粒子彈。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聯軍殺拳匪照片,基本上都是拉著辮子砍頭的情景。


風談天下


1898年9月28日,維新人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處斬,史稱"戊戌六君子"。根據野史別籍記載,行刑用刀是“大將軍刀”,乍一聽,刀名威猛剛勁,實則刃鈍刀重,非刀中上品,不利格鬥,僅屬宣威洩憤,以儆效尤的行刑刀具。一般死於此刀下之鬼不多,僅限於砍斫悖逆篡朝之臣。可嘆六君子中的部份人,待刑時苦恐交加、涕泗橫流,惟譚嗣同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振聾發聵、上幹天宇、橫邁百年。

可惜觀刑百姓若魂遊太虛、無動於衷,反拋些菜葉、唾沫以哂臨刑之六君子。國民這種不理國是、得過且過的心態,恰是晚清國政昏庸舊道、國破民廢的真實寫照。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變法成了旦夕急需的改良之策。說實在的,事後,由於歷史上各政冶勢力對“戊戌變法”的橫加塗飾,“戊戌變法”卻演變成了六君子和“康黨”的變法。慈禧倒成了阻礙維新變法的純粹頑固派勢力。下面分析一下,在“戊戌變法”之中慈禧的作用。


慈禧是晚清賣國輸城的首惡,這點毫無疑問。以中國皇權獨栽制的結構,被“圈禁”的光緒帝從未真正掌控過皇權,坐鎮權力蜘蛛網中心的,是慈禧老蜘蛛。以皇權之成熟設計,103天的“戊戌變法”沒被慈禧察覺,或察覺後無力打擊,那是騙人的鬼話。滿清權貴雖說無力抵抗洋槍洋炮,滅你個維新派的書生、叛臣,卻是分分鐘的事。所以,人退居、而權力沒退居二線的老妖婆,必定是“戊戌變法”背後的最初支持者和決策者。

從1895年全國上下、對甲午戰爭敗而辱訂《馬關條約》的迅猛反應來看,以康有為引領梁啟超等”康黨”為核心,數千舉人的聯名投書朝庭的“公車上書”為標誌,算是中國政冶生態中最重要的階層——士紳階層痛哭流涕、群情激憤,盼求改良政制、培植國力的最早舉措了。這個上書雖被清廷所拒絕,但康有為及”康黨”諸人並沒因此遭受斥貶。這說明上層僅為拒絕而已,彼時,並非對變法持反對或剿滅的態度。




以累積數千年的封建制度,清廷對變法的拒絕態度,只是一種長期制度的慣性表現,是舊制度在改良主張前,對變法的期盼和害怕,交積而成的猶豫和權衡;同時也說明滿清權貴,特別是慈禧一黨,並非是完全的守舊和循陋。否則,這些人當初就死了。當然後黨權貴的終極目標,並非是高大上的”解放全人類”,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統冶利益。說到後黨,李鴻章算是個核心人物了。很多的賣國輸城條約簽訂的執行者,就是這位後黨重臣。當初維新派組織的“強學會”成立伊始,卻出銀2千兩充資以示仰慕。足見後黨對維新並不反感,甚至還有點兒感興趣。

再看六君子中楊銳,本是首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張之洞的幕僚,更是兩廣總督、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的肱股,如果沒有得到張之洞,或許更高層面的首肯,楊銳會加入維新派的組織,而自毀性命?(當然,最後楊銳也死了,那是另一回事)楊銳常與康有為在維新變法上意見不合,互有攻訐,曾聲稱對新法“稍加裁抑”,同時他還是“強學會”的要員,且權力並不小。另一君子楊深秀也是張之洞的人,這些人分明代表著官方維新意願一個隱晦的信號。



那麼,變法既然是慈禧後黨、滿清權貴扭扭捏捏的意願,哪為什麼慈禧還將六君子,棄市菜市口呢?說來說去,“戊戌變法”,不過是慈禧的提振國力、維護統冶的工具而已。”康黨”和六君子,也不過是慈禧冶國棋盤中的棋子,如果僅是提振國力,卻維護不了滿清權貴統冶的話,那麼,這個提振國力維新變法,就與慈禧無關,而且還有害於統冶,自然會消滅你。

變法涉及的開放言路、裁撤冗官、君民合治、滿漢平等、制訂憲法、新開國會、改廟為學、鼓勵私企、留學習洋、增設新軍,及至到了密謀借力袁世凱的新軍“圍園弒後”,慈禧終於下了剿殺”康黨”的命令。康有為、梁啟超見勢不好避禍而去、光緒帝被裭權圈禁、六君子被急速收監彈壓,馬上“不審而誅”,最後,搞得連張之洞去營救六君子中自己人的機會也不給。

反觀地方實力派的李鴻章、張之洞等漢人重臣,既搞了“洋務運動”的維新,又搞了看似叛逆的“東南互保”。卻一點事也沒有,反屢受慈禧的嘉獎。特別是張之洞,六君子中有2個是他的人,還出資5千兩白銀,送給“強學會”,不也是照常當他的封疆大吏麼。表面上看,好象慈禧老妖婆怕漢臣、不怕書生,柿子揀軟的捏。實際上,是洋務派重臣們維新之舉,行事謹慎、眼光老道,從不突破滿清後黨維持統冶的底線。

說到底,慈禧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冶家,維新也好、維舊也好,只要維護滿清的統冶利益,提振國力的維新變法,她憑什麼不支持你?如果變法是“圍園弒後”、剝奪滿清權貴的官位,你就是提振天力,她又憑什麼不殺你呢?何況,這幫書生小吏空有報國之志、而無效國之技、政冶感覺遲鈍幼稚、行事急於求成,未經培訓,一上崗就玩起最大的票。

103天,頒詔1百+,一天一詔,施政如此,除了一腔熱血,維新派還有什麼?在看似措施涉及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洋洋大千,但架不住慈禧老妖婆猴精猴精呀,她一眼就看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變法”後面,隱蕆著“奪權”二個字,便立即將六君子逮捕、“不審而決“,反手一巴掌,把六君子全拍在牆上了。而且在行刑時,以篡逆謀朝的待遇,施以鈍刀之刑,以儆效尤。她對變法目標的清晰把握,和康有為等人模糊空乏的維新作為,一相對比、高下立判。

做為實際上的晚清最高統冶者,慈禧注重國家權力生態的平衡,善於從洋人、帝黨、後黨、義和團、太平天國等各種力量中投機取巧、縱橫捭闔。從這個角度來看,慈禧雖是個壞種,但絕不是個庸才。而是個極為專業的晚清頂級政壇風雲人物。別說是康黨及六君子之流,就是晚清的榮祿、端郡王載漪、李鴻章、張之洞這些頭牌政冶家,其政冶操盤的能力,也是難望慈禧之項背。

還有一個證明慈禧作為支持變法的幕後決策者的證據是,慈禧利用漢臣的“東南互保”,保住東南財稅之地、又假手洋人滅了,被她慫恿攻洋的義和團,返京撤簾訓政,不計前嫌,重用袁世凱、張之洞等實力派,繼續推行新政。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其所推行的新政之中,很多都是“戊戌變法”章程中,所提到的措施,不過,都改良成不威脅滿清統冶的維新了。從某種角度上說,她把”戊戌變法”和”戊戌六君子”分得很清楚,六君子借變法謀逆篡權該死,變法維新、提振國力、利於統冶當予續行。這老孃們,可是一點兒也不頑固、從善如流啊。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一個字,因為恨,慈禧太后對變法派恨得牙根癢癢,所以先是判了戊戌六君子一個凌遲處死,所謂凌遲處死就是千刀萬剮,劊子手會用小刀把人身上的肉割三千多片,目的就是為了讓犯人體會到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同時也是讓圍觀的人還有廣大民眾心存恐懼,不敢再造次。



光是判了千刀萬剮慈溪太后還覺得不過癮,還特意強調要用鈍刀,這可要了命了,本來用小刀割肉就夠疼的,再用鈍刀子割,那不成了鋸木頭,犯人受刑時的痛苦瞬間翻了幾番,估計慈溪太后想到犯人受刑的痛苦和悽慘,內心才能稍稍感到欣慰,畢竟變法派差點就挾持著光緒帝奪走自己手中的權力,軟禁了自己。



我們都知道,權力鬥爭歷來都是殘酷的,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我們可以設想,倘若當年光緒帝成功軟禁了慈溪太后,那麼慈溪太后的下場估計也是很慘的,這也就難怪慈溪太后會如此痛恨變法維新人士了,所以才會用萬剮凌遲的方式來對待戊戌六君子了,因為慈溪也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誡眾人,你們不要蠢蠢欲動,搞三搞四,誰跟老孃過不去,老孃就讓你不得好死。



最後再補充一點,其實凌遲這個刑罰說痛苦也痛苦,說不痛苦也不痛苦,主要看犯人有沒有打點了,如果事先打點了劊子手,讓他行刑的時候先給個痛快,幾刀結果了犯人的性命,那麼往後那三千多刀實際上犯人已經體會不到啥痛苦了,反之,如果犯人沒有打點,或者犯人罪大惡極,引起了民憤,那好多劊子手真能割你幾百幾千刀才讓你死,那這個痛苦可就有得受了。


心靈成長記


據說每次菜市口殺人,老百姓們都要奔走相告,去觀賞腦袋落地,血濺七尺的大戲。

要是碰見鈍刀或者更為藝術寫意的凌遲,必須搬個小凳等到曲終才人散。

慈禧這個老女人說過一句話:誰讓我難受一時,我讓他難受一世。

戊戌六君子變法,可是奔著革慈禧太后項上人頭這個終極目標去的。

可惜時極不成熟,反到成了袁世凱的投名狀。

慈禧也是讓嚇著了,按其脾性沒用人彘 、凌遲等傳統頂級工藝大招,鈍刀殺人算是有負盛名了。

老女人只是最終沒想到自己還沒變成乾屍,陰宅便被孫殿英給掘墓了!

老女人想乍屍跳跳跳也不可能了,只能說是報應到了!!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臨刑前,譚嗣同神色不變,看著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而說的話,悲壯!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個人。他還說過“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蕩氣迴腸的詩句。



除了譚嗣同,戊戌六君子另外五個分別是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深秀、楊銳。

砍頭在眾多古代刑法中來說,算是最輕鬆了,一把快刀,一刀砍下,嗚呼……另外還有一個刑法,跟砍頭類似,叫腰斬。這兩個刑法和行刑人和刀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個強壯又刀法精湛的行刑人,一把十分鋒利的大刀,一刀就能夠讓你舒舒服服、痛痛快快見閻王。所以行刑人很吃香,在行刑前,被行刑的家人會賄賂,請求照顧一下,讓他舒服離開。



如果刀是鈍刀,在下刀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大,一刀不可能致命,這讓受刑人痛苦百倍,死也死得不爽快,跟尿不盡一樣,斷斷續續……

此時的戊戌六君子砍頭的刀就是鈍刀。舉個例子,據說在砍康廣仁的頭時,一刀去,頭沒掉,血在汩汩流,單單砍了十幾刀才腦袋掉地。但是譚嗣同看到後,如無其事,十分鎮靜,高呼“快哉,快哉”。類似關公喝酒刮骨療毒。



綜上,鈍刀是一種折磨,這跟古代的刑法一樣,目的是折磨。當然,還有威懾。


非常茴香豆


先闢謠。

戊戌六君子蒙難時,劊子手並沒有用鈍刀,慈禧更沒有下旨用鈍刀。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啥必須要用鈍刀?”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就像“太陽為什麼環繞地球轉?”“人類為什麼是軟體動物?”“狗為什麼從來不吃屎?”“蘇格蘭的官方語言為啥是中文?”等等問題一樣,錯得很可笑。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時,要求用鈍刀了嗎?”

正確的回答則是:沒有。

下面有一堆熱心的答題者,煞有介事地解釋慈禧為啥用鈍刀殺人,人云亦云地胡扯什麼“殺官員用鈍刀,殺平民用快刀,官位越高,死得越慘”……

這些答題者為啥要犯這種可笑的錯誤呢?或者換句話說,上述愚蠢的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

因為很多歷史暢銷書都是這麼寫的。

比如說,《這個歷史挺靠譜》就寫過:譚嗣同等人臨刑時,慈禧下旨,一定要用鈍刀。當時最鈍的砍頭刀號稱“大將軍”,沒有開刃,就是一把厚鐵片,一點兒一點兒地剁,剁幾十下才能把腦袋剁下來,受刑的場面非常慘烈,可見慈禧對變法派有多麼仇恨云云。

袁先生博學多識,很有見識,但他關於戊戌六君子蒙難的這段描寫完全不靠譜,因為他沒有參考史料,而是得自道聽途說,得自民間傳聞,得自《大刀王五》這種武俠小說的杜撰。

關於清朝斬首的刑場細節,有一大坨外國人寫的旅華日記可供參考,《赫德日記》裡描寫過廣東盜賊被砍頭的場面,《真實的中國佬》裡描寫過清朝官吏被砍頭的場面,都是乾淨利落,使這些老外非常驚訝和佩服劊子手的手藝。

清末大臣端方被砍頭,也是一刀致命,並不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官越大,刀越鈍”。

但是,劊子手的技藝確實有上下之分,有經驗的劊子手可以減少受刑者的痛苦,剛上崗的劊子手則可能因為緊張,連砍幾刀才能完成任務。

另據清人筆記《窺園閒錄》記載,有些劊子手會受刑者家屬索賄,假如家屬塞夠了紅包,他們就把活兒做得很漂亮,既一刀致命,又能讓死者腦袋跟脖子連一層皮,回去好安葬;假如家屬不給紅包,這些滅絕人性的雜種可能會故意多砍幾刀。

大概就是有鑑於此,所以法國人和英國人都分別設計了靠滑輪和慣性力來砍頭的斷頭臺,這種機械完全杜絕了劊子手索賄的可能,為那個血腥野蠻的近代社會提供了一點點可憐的公正。


開周說宋


話說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皇帝受到打壓,康有為、梁啟超聞訊後事先潛逃,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被判處極刑,於1898年9月28日清晨押赴菜市口問斬。

開斬頭一日,已有佈告發出,看熱鬧的老百姓早就熙熙攘攘湧入街邊,專等譚嗣同等人押赴刑場。待譚嗣同等人被押出時,百姓沿街叫好並唾罵,並不時將口水和汙物置於六人身上。

押赴行刑地點,由監斬官宣讀“聖旨”,聖旨出於慈禧之手還是光緒之手,無從考證,但大部分學者認為是出自光緒之手,但卻是被慈禧逼迫所頒佈。監斬官最後一句話為“斬賊逆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於市中,欽此!”聖旨宣讀完畢,百姓又是一陣叫好,譚嗣同人等面如冷冰,一言不發,但有史料記載,康廣仁嚎啕大哭,至於是因為害怕還是因失敗而感到無奈,是個謎團。

行刑開始,劊子手祭過天地之後,口含烈酒噴灑刀上。今日這口刀不一般,名曰“大將軍”。雖名字威武,但卻是一口鈍刀。清朝之時,劊子手在行刑前幾天,犯人家屬需送一定錢財和酒兩壺,雞一隻,魚一條。收到這些規例,劊子手會在行刑之時,用快刀,給犯人一個痛快。但若上司有命令或者家屬財物沒有及時送到,那麼這個犯人就需受受罪,劊子手會用短刀施刑。百姓最愛看的就是鈍刀施刑,他們認為一刀下去,頭顱斬下,毫無意識,不如慢慢折騰,在犯人哭嚎聲中找尋樂趣。

斬殺六君子之前,上司已經下令,不予快刀斬殺,縱使送禮也不予。劊子手收到命令,自然照辦。這口“大將軍”,便是一口又重又鈍的刀。第一個開刀問斬者便是楊深秀,楊深秀來時未見有異樣,此時卻大聲哭泣,口中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語言。劊子手一刀斬下,血噴灑而出,頭卻未斷,楊深秀喉中鼻中噴出血泡,口中仍可言語。圍觀百姓叫好不止,劊子手循環往復數刀之後,楊深秀頭顱才斷,但仍於脖頸皮肉相連。

其餘人等悉數如此,百姓不住叫好,並有官紳將擲錢丟向刑場,這些錢事後全歸行刑人員所有。第五人便是譚嗣同,劊子手早就得到命令,此人頑固不化,為賊逆之首,不可一刀斬殺。於是劊子手使壞,估計不用全力,而且刀刀亂砍,將譚嗣同後腦、脖頸、後背看出條條血痕,血噗噗往外冒,但人卻不能死,痛苦之情,可想而知。十餘刀砍過之後,譚嗣同已經滿臉滿身是血,但仍可喊出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的豪言壯語。

可惜百姓並無人憐憫於他,不時有人大聲唾罵他六人,並以汙物投擲。大約用了二十餘刀之後,譚嗣同氣絕身亡,令人不禁唏噓,好一個豪傑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