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科普:平行宇宙

  大家好,我是冷言。

  昨天有一个小伙伴私信我说很久之前在讲11维空间论的时候,冷言曾经说过要讲一下多元宇宙或者说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平行宇宙与多元宇宙是非常相近的有一些细微差别,如果你只把它当做聊天的资本的话不要在意。)

迟到的科普: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概念讲了就是有无限多个相似的宇宙,只是因为宇宙中的人不同的选择而产生了不同的宇宙。就比如你现在正在决定要不要做某一件事,你做了会产生一个平行宇宙,你不做又会产生另一个平行宇宙。(其实平行宇宙可以被归结为可能性的维度,也就是五维空间。)

  平行宇宙理论的提出,最早还是由量子力学的根基推导出来的。量子力学的根基之一是不确定性效应,而在不确定性效应之前量子力学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无法很直接地描述某个物体状态只用概率描述。举个例子就是:在宏观世界我们可以很直接描述一辆车的行驶方向和运动速度。就比如有一辆警车往北行驶,速度是100km每小时,而在微观世界要描述一个微观粒子的运动,我们只能说这个微观粒子向西北方向飞去速度是十米每秒的概率是1%。(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爱因斯坦本人是很不认可这个理论的,或者说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有更深一层的定律来约束这个可能性。)

迟到的科普:平行宇宙

  依照上述理论,每次测量结果都是一个概率分布的。这个概率分布被一个物理学家薛定谔做成了一个波函数,波函数这理论的提出解释了很多物理现象,因此薛定谔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冷言必须讲清楚一个问题,波函数这个理论的提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薛定谔跟他老婆吵架了,跟他小三跑去一个海岛度假,度假的过程中想出了这个波函数理论。)

  根据波函数理论可以知道任何一件事物测量的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因为测量结果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平行宇宙。

  理解到这里冷言再举一个例子,相信大家都会懂平行宇宙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假设冷言今天早上起之后有两个安排:一个是接受朋友的邀请到某个实验室去研究某个未知的物理现象,另一个则是留在家里面写文章。因为选择的不同导致的冷言要做的事情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就会产生了不同的平行宇宙。冷言去做那个科学研究可能研究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定律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可能因为冷言没有去所以就碌碌无为的过一生。

  所以平行宇宙这个概念最最基础的理论就是因为选择的不同,或者说测量结果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宇宙。这些宇宙我们统称成平行宇宙。(可以统称为平行宇宙的宇宙。一般物理性质以及这个宇宙里面的基本事物是十分相似)

迟到的科普:平行宇宙

  对于平行宇宙这个理论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冷言以前在学习天体物理的时候学到过平行宇宙,但是那时候冷言不是很感兴趣,现在再去看资料可能这次讲的不是很好,如果有什么失误欢迎各位在评论区指出。)

  我是冷言喜欢我的文章就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