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戎心歲月詩與歌:梅花中校;美編:湯圓花生餡


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一)

1919年,蔣介石32歲。

此時,他掛著粵軍陳炯明部第二支隊司令的名頭,但因實際受排擠,從當年3月開始就多次請假回上海。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於上海獲悉事件的他,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寫道:“此乃中國國民第一次之示威運動,可謂破天荒之壯舉。吾於是卜吾國民氣未餒,民心未死,中華民國當有復興之一日也。”

事實上,這一年的蔣介石雖戎裝在身,但閱讀了《新潮》、《新青年》等雜誌,看《新村記》、托爾斯泰《人生觀》、《經濟學原論》、《經濟學》、《杜威講演集》等新書。


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到了北伐,蔣介石更公開對“五四”運動給予積極評價,“五四以後,吾民受歐戰之刺激,與世界被壓迫民族崛起之指示,國民運動,已漸普及於勞工,全體人民更聯合以求中國之解放。”

他還抨擊北洋軍閥吳佩孚:“利用國人之專制傳統思想,日倡復古,反抗潮流……託偶像以樹威權,藉名教以濟奸詐。欲造成統一天下,遂標榜武力統一。使一群時代落伍之腐儒、官僚、軍人、政客,結合而成封建末期洛陽式之殘餘腐敗勢力,以為反動思想之中心。”

可後來呢?蔣介石終究成了自己最痛恨的那類人,是不是莫大的諷刺?


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二)

今天,多少和那年的蔣介石年紀相仿的青年人——

正在軍營內外感受著時代的“思想風暴”衝擊——不用避諱,互聯網上、手機移動端的各種思潮、各種輿情事件,或赤裸裸,或目的隱蔽性極強,瀰漫在我們的周遭;

正在目睹著自己的身邊種種社會轉型期中異變的矛盾不斷冒出,不少想振臂高呼的衝動已然化作了洶湧網友評論中的朵朵浪花,譬如痛斥百度、部隊醫院科室被承包、莆田系;

始終要面對將來自己走什麼樣的路、做什麼樣的人的選擇,是做中國夢的實踐者,還是做施施然的看客,甚至淪為推牆黨、帶路黨?很多影響選擇的主客觀因素,可能正不經意間“醍醐灌頂”。


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三)

1919年,那時我們國弱被人欺、國亂百姓苦,一切的根子在於執政的是腐敗無能的北洋政府。“五四運動”之所以能聲勢浩大,獲得進步人士的支持肯定,也就在於反對北洋政府、堅持民族自決的呼聲順民心。

今天,國強已不容質疑,人民期盼全面小康,一切的阻力在於資本+官僚結合的既得利益集團。詆譭改革、對抗改革、破壞改革,他們繼續著自己的為所欲為,事實上成為西方敵對勢力每每針對中國大作文章的好段子。他們中有的人陽奉陰違,用最廉價的偽忠誠不斷演出高級黑;有的人敗落為推牆的內應錘,個體能量不小,殺傷力也不小;有的牽藤扯蔓,試圖用GDP貢獻作要挾,抱團向黨中央和人民挑釁。

青年啊,請用你的一雙慧眼,看清楚真正的大是大非,冷靜地甄別出誰是奸惡,辨識出是誰在唯恐中國不亂。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此刻絕不是句簡單口號,而是現實又現實的革命需要!


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四)

青年也需要得到鼓舞。特別是反腐、從嚴治黨治軍,只有多破社會膿點,多讓看得到的陽光灑向群眾,也惠及青年自己,跟隨黨、願意把個人價值無悔交付的青年才會更多。

1949年,蔣介石依然沉醉在自己的權力巔峰,但已經不可逆轉地被人民拋棄,這一年他62歲。同樣再過30年,今天的青年裡必然有人已進入了執掌中國大船主舵的行列,希望那時再回首,你我他無論是誰身在廟堂,都能記得今天曾痛斥百度、部隊醫院科室被承包、莆田系,不要終究成了自己最痛恨的那類人。

青年蔣介石的救國志向幾人知?戰友別成了自己曾痛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