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前幾天,和老單位一個相熟的連長打電話。問他現在在幹嘛?他說自己在院校培訓。

個人很納悶,就問他說你這個英模連隊的標兵連長,單位怎麼捨得讓你去參加培訓,好像還是一個政工類的培訓,這不是有點文不對題,走錯路了嗎?

戰友笑著說,可能筆者還不知道,他早已經改成指導員了,已經由一名光榮的軍事幹部變成了一名光榮的政工幹部了。

連長變指導員?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就是一直提到的,軍政互換活動吧。就是軍事幹部和政工幹部之間的崗位互換,目的是為了培養的更多的複合型人才,讓大家軍政兼通,啥都會幹。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可是,筆者又問他,這個指導員幹得如何?這軍事幹部改成政工幹部之後,能拿得住幹得好嗎?

他回答說,還馬馬虎虎吧。以前一直以為政工好乾,真正幹起來卻發現其實也不好乾。看來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政工幹部,恐怕還得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這不,讓我來培訓了,就是知道我這個能力素質和一個合格的政工幹部之間還有一定差距。


可是筆者突然想起來了,他連長好像已經幹了兩年了,這改成指導員幹不了多長時間,是不是就該提升換個崗位了,“能在提升前,完成合格指導員的轉變嗎?”戰友回答說,有信心,但是心裡也有點虛。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於是個人想起另一位戰友,他是參謀出身,是一個好參謀。可是在調整職務的時候,單位沒有走尋常路,而是讓他到一個連隊當了指導員。領導說,這是提升他的綜合素質,讓他軍政兼通啥都會幹。可是大家的說法說,這個參謀在連隊的時候,乾得很不舒心很不開心,畢竟學的乾的事情和現在純粹不搭邊,什麼都要重新開始,光適應自己的崗位就花了好長時間。而這期間,連隊在具體工作中出了很多問題,讓他更是懷疑自己的選擇。他說,自己辛苦點累點挨點罵沒啥關係,只是怕耽誤了單位建設和官兵的教育……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於是很多戰友對這種所謂的軍政互換活動很是不感冒,說這是一種拔苗助長式的人才方式。看似縮短了人才培養的週期,看似讓大家啥都會少都能幹,其實最後的結果真正能轉換成功的不是很多,很多時候是之前的還沒搞懂,現在的又要重新學起。等到學的差不多可以真正開始工作的時候,卻發現,又要崗位調整該提升進步了。最終受害的,可能就是連隊的建設和官兵了。

一專多能,首先是一專,其次才是多能。一專是主要的,多能是次要的。


職業化的本質是專業化和標準化的執行。

軍隊是一個各方面各崗位人才的結合體。每一個螺絲,每一個人員都是有著各自特殊的崗位要求和責任。雖然有的是可以通用互換的,但是大多數的還是需要專人專事專幹的,這樣才能有利於效能的發揮和能力素質的提升。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一支軍隊的強大,不需要造就很多的全方位的人才,但是一定要有過得硬的專業人才才行。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會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戰鬥力。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報道,說是日本某廠家近百年來啥都不幹,就是做螺絲釘。最後他的螺絲釘已經做到了極致,別人無可替代。我們再看看我們身邊很多的典型,他們的履歷不是很豐富,但是卻很專一,在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好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才早就

了他們兵王、尖兵的屬性。如果他們隔幾天換一個崗位,過幾年就轉個行當,似乎人人都是全面人才,卻無法成為尖子人才、專業人才。全面人才成就了個人,卻損害了集體。

軍政互換,看似軍政兼通,但有時候反而造成了啥都不精。我們不需要培養官兵個個都是全能標兵,但是希望個個都是兵王都是崗位標兵。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極致,我們的建設就會成為極致。如果僅僅把這個崗位當做一個過渡或者跳板,自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想做一番事業而且是幹好幹到位的話,這種軍政互換式的人才培養方式還是要謹慎一些。可以提倡,但是不能強求,更不能作為硬性任務和指標。

進行軍政互換前,是否可以徵求一下基層的意見,瞭解一下大家的想法。

金字塔形的人才結構,大部分人到了副營就算到頭了。可是連主官幹了兩年之後再換崗,意義有多大?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我們在基層部隊,是區分為軍事幹部和政工幹部的,這既是工作所繫,也是我軍特有的建設優勢所在。每一個崗位,都需要一定的能力素質做支撐,都需要有一定的經歷和時間的積累才能達到崗位的要求。這個過程有的人很長有的人很短,有的人可能幾年當一個連長都沒當明白,有的人一年就有可能成為連長標兵和行家裡手。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資料,說是一個簡單的培訓。要想真正把培訓學習的內容消化完,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能力,需要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行。所以每個軍政主官從到位到成才,本身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當前幾年打好基礎,後幾年準備大幹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要換崗,一切從頭開始。這既是對人才的浪費,更是對建設的不負責任。

每個崗位的任職年限都是有個範圍的,一般三四年左右就該提升的。而中途換崗的方法,有悖於人才成長的規律。所以,希望在開展這個活動的時候,可以適當徵求一下基層和官兵的意見。如果對方可以,也願意,可以實施;如果不行,也不要硬性攤牌強制換崗,這隻會雙輸。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軍政互換,是一個方法,但是要因地制宜才行。

思考方法基層遇冷的原因,無法激發熱情和脫離基層實際是一個重要原因。那麼,這個方法是不是就真的無法落實呢?

個人認為,可以落實,但是需要轉換一下思路。跳出同級換崗的固定模式,改成提升式互換,估計效果更好,熱情更高。


簡單地說,就是不再是平級甚至是降級換崗,而是選拔一些能力素質較好有潛力的人,採取提升換崗的方式。既讓他們職務提升提高工作熱情,又成功換崗為今後發展做準備。比方說,連長提升為副教導員。指導員提升為副營長。或者副連長提升為指導員,副指導員提升為連長。這樣職務也解決了,崗位也換了,大家都高興。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而且,崗位的轉換既需要能力當基礎,更需要環境做保證。在副職期間完成崗位的轉換,可以給這些幹部很大的適應空間和容錯空間,為他們將來擔任主官打下基礎,更有利於幹部的成長。


其實,軍政互換的活動初衷大家都知道,都是為了部隊建設和幹部成長。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和官兵、基層的實際相結合。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要硬來搞攤派,走了形式沒了內容。

這樣也許更好一些。

標兵連長參加政工培訓?軍政互換每次都適合人才培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