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句容已經連續兩年舉辦“十佳新型職業農民評選表彰活動

”,在這樣一個以“鼓勵廣大鄉土人才帶頭創業致富,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為背景的活動中,湧現出了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

王劍平就是其中之一,他辭職返鄉創業,養過雞、種過稻、栽過水果,在眾人的質疑聲和不可避免的天災面前,他不畏困難、不懼挑戰。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力排眾議 返鄉創業

眼下已經是獼猴桃的生長尾期了,但是王劍平的果園裡,還不斷有慕名而來的遊客,他們大多是熟客,每年的這個季節都會專程過來採購獼猴桃。

一大早,兩個常州-客人就趕來了,這次他們需要100個獼猴桃,王劍平顧不上吃早飯,匆忙下地採摘。今年獼猴桃進入了豐產期,產量比去年提高了不少,看到藤條上的累累碩果,王劍平夫妻倆是“累在身上甜在心裡”。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其實2003年,王劍平回鄉創業的時候,目標並不是種水果,而是養雞。一個在城市有穩定收入的年輕人,卻想要回農村養雞,這樣的想法遭到了所有親朋好友的反對。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王劍平回憶說:“雖然我在蘇州待了六年,但是我特別不喜歡城裡的生活,我就特別喜歡農村,想回來,當時阻力特別大,特別我父親幾乎要跟我打架。”頂著諸多的質疑和壓力,王劍平頭也不回往前走。2004年,他承包下村裡山頭的二十多畝地,養了五千只雞。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困難擋在前 腳步不退縮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王劍平亦是如此。養雞剛有點起色,就遇上了禽流感;好不容易熬過了禽流感,事業又遇上了瓶頸期。

2008年,王劍平想要擴大規模,於是就到句容農博園承包下了現在這片80畝土地。地是多了,精力也夠充沛,那再幹點什麼呢?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2011年,王劍平瞄準了獼猴桃中的貴族品種“紅心獼猴桃”,他從浙江引進了最優良的果苗,每天精心養護,2014年,終於盼到了獼猴桃掛果,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蟲害,讓王劍平瞬間跌入了谷底。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農場裡的獼猴桃藤開始莫名其妙地枯死,開始只是一顆兩顆,接著就是連排成片,最後原因還沒搞清楚,獼猴桃藤就死了有三分之二。

看著這樣的情形,王劍平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無奈之下,王劍平就帶著妻子一起到浙江產區找原因,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基地的情況更加糟糕,一萬畝獼猴桃死得一顆不剩。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這時候王劍平意識到,只能靠自己渡過難關。經過了反覆試驗摸索,王劍平終於發現,原來是土壤的問題。

句容地區主要是黃粘土,黃粘土的特性就是透氣性差,果樹根系無法呼吸,所以需要通過大量的有機肥來不斷改良,讓土壤疏鬆透氣。找到了問題所在,王劍平重拾信心,開始改良土壤。堅持了四年,如今土壤好了,獼猴桃的病蟲害少了,產量也是逐年增加。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紮根家鄉 實現創業夢

王劍平指著遠處大棚高興的說:“這兩個大棚是今年新弄的,裡面種著火龍果,長勢非常好。”東籬農場共有八十多畝土地,全部被王劍平打散,種上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農產品,有水蜜桃、草莓、火龍果、有機水稻等等。本著“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採”的宗旨,王劍平不僅銷售壓力小了,利潤也大大提高了。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王劍平在他熱愛的故土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人生價值。其實在句容,有越來越多和王劍平一樣的“特殊農民”,他們有的紮根家鄉施展抱負,有的返鄉創業實現夢想,他們都將一腔熱血澆灌在鄉村田埂。


王劍平:耕作“東籬”下 創業出“名堂”


記者: 趙明 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