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約43%案件屬「執行不能」,確無財產可供執行

在“基本解決執行難”最後收官階段,全國法院仍面臨不小壓力。10月24日,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報告了2016年以來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工作情況。

周強表示,全國同步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仍有不小壓力,仍需付出艱鉅努力, “約有43%屬於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執行不能’案件,並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

約43%案件面臨“執行不能”,“並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

長期以來,執行難不僅成為困擾人民法院的突出問題,因一些生效法律文書得不到執行,被人民群眾稱為執行難,執行不了的法律文書被稱為“法律白條”。

2016年3 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

此次周強所作的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國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1884萬件,執結1693.8萬件 (含終本案件),執行到位金額4.0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5%、120%和76%。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生效裁判文書的自動履行率逐年提升,2016年、2017年分別為51%、57%, 剩餘40%多未自動履行的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在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中,約有5%屬於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約有43%屬於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執行不能”案件。換算下來,民商事案件中,約18%的案件是“執行不能”案件。

周強表示,這類案件所涉債務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法人債務。被執行企業債臺高築、瀕臨破產,甚至處於無人員、無財產、無辦公場所的狀態,這些“殭屍企業”在執行中形成大量“殭屍案件”。另一類是自然人債務。一些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等案件,被執行人自始就財力有限,甚至“家徒四壁”, 確無清償能力。

截至2018年9月,全國法院通過網絡查控系統, 為5746萬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共凍結資金2992億元,查詢房屋、土地等不動產信息546萬條,車輛4931萬輛,證券1085億股,船舶119萬艘,網絡資金129億元,維護了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實踐中,許多當事人及社會公眾認為生效法律文書是以國家信用作背書,只要有生效文書就一定要執行到位,要求法院兜底、承擔化解一切風險的‘無限責任’。”周強直言,從世界各國通例來看,“執行不能”案件都屬於當事人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並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需要通過個人破產、社會救助等制度機制予以解決,不屬於申請執行的範圍,不能進入執行程序。

周強同時表示,對於“執行不能”案件,人民法院並未置之不理,而是通過嚴格審查後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納入“終本案件庫”管理,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一旦發現有財產必須及時恢復執行,盡最大努力、窮盡一切措施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同時,為解決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執行、申請執行人因債權不能實現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兩難問題,針對司法救助金額不足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批准寧波法院積極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在全國範圍內引入保險機制,今年發放司法救助金6.5億元。

限制1463萬人次購買機票,全面核查近20年未執結案

在失信被執行人懲戒上,截至2018年9月,全國法院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211萬例,共限制1463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522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322萬名失信被執行人迫於信用懲戒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

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國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罪犯14647人,累計拘留失信被執行人38萬人次,限制出境3 .2萬人次;今年以來,共判處罪犯7281人,拘留13 .4萬人次,同比分別上升90.6%和11%。

針對財產變現難題,從2017年1月1日開始,在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並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截至目前, 全面實行網拍的法院達到3260個,法院覆蓋率為92 .5%,網絡拍賣數量佔整個司法拍賣的80%以上。

報告指出,從2017年3月網拍系統上線至2018年9月,全國法院網絡拍賣74 .7萬餘次,成交22 .1萬餘件,成交額5030億元,標的物成交率73%,溢價率66%,為當事人節約佣金153億元。

報告還透露,自2014年開始,全國法院對近20年來未實際執結的執行案件進行全面清查核錄,把1600餘萬案件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徹底解決執行案件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

針對當前解決執行難面臨的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報告還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對執行工作的監督和支持,促進全社會形成更加理解支持執行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完善執行立法,加快制定強制執行法,為解決執行難提供充分法治保障。推動建立個人破產製度,完善現行破產法,暢通“執行不能”案件依法退出路徑。進一步完善相關訴訟法律制度。三是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不敢逃債、不能逃債、不願逃債的制度體系。四是推動健全執行救助制度、司法救助保險制度,使更多涉民生案件困難當事人得到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