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上的「金瓜瓜」

黃土地上的“金瓜瓜”

秋風送爽,碩果累累。放眼望去,牧興莊村的南瓜收購點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時下,正值南瓜收穫上市的旺季,不少榆林、銀川等地客商紛紛前來收購,瓜農們則忙著採摘南瓜、打包裝車……

“路無三尺寬,地無三畝平;媳婦不好找,娃兒沒出路。”這是牧興莊村曾經的真實寫照。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牧興莊村在各種政策的幫扶下,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南瓜種植產業,今年2000餘畝南瓜基地產出收益高達300餘萬元,全村的貧困戶,每戶僅靠種植南瓜增收就有8000多元。

量體裁衣定產業

牧興莊村地處吳起縣周灣鎮西北部,由於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原因致使該村成為全鎮貧困人口最多的的省定貧困村。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3戶113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4戶180人,現有耕地面積5230畝,2018年計劃退出貧困村。

黃土地上的“金瓜瓜”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牧興莊在產業扶貧上,按照“一業為主、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組織駐村“四支隊伍”深入到包抓戶,與貧困群眾面對面,全面瞭解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及致富“瓶頸”, 並結合脫貧攻堅產業建設扶持辦法、金融扶貧政策等惠民舉措,利用當地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的自然優勢,量身為貧困戶制定“合身”產業,在引導村民在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的同時,大力引進南瓜種植,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讓貧困戶產業“含金量”大增,使產業發展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引擎。

特色產業助脫貧

“大城市超市裡的南瓜,模樣沒村裡的俊,口感也沒村裡的好,價格能賣到1塊2,我們村空氣好、山清水秀,種出來的原生態南瓜又胖又甜,一定要讓更多的人吃到我們的南瓜。”貧困戶劉雲華興致勃勃地說。

黃土地上的“金瓜瓜”

劉雲華因意外車禍導致腿部嚴重受傷,當時為了治病欠下了鉅額外債,家裡還有孩子上學,可謂“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是個“藥罐子”,收入沒有著落,生活沒有希望,現實的壓力曾一度籠罩在這個家庭的上方,在被確定為貧困戶之後,通過一系列惠民政策及駐村幹部的鼓勵“打氣”,劉雲華重新鼓起幹勁,在政府的幫助下,不僅改造了自家的危房,還發展起了南瓜種植產業和肉牛養殖業,去年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12281元。為此,劉雲華親切地把自家的南瓜稱為“金瓜瓜”。

南瓜營養價值高,既可當糧亦可做菜,其綜合開發利用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通過深加工還可製成南瓜粉、南瓜餅、南瓜果醬、南瓜果脯等,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據悉,2017年牧興莊村南瓜種植1500餘畝,累計採摘南瓜1950餘噸,遠銷全國多個省市,實現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輻射帶動農戶200戶854人,讓34戶133人建檔立卡戶家庭享受到了產業發展紅利。

齊心協力開富路

2017年至今,牧興莊村積極協調籌集資金對通村道路8.67公里主幹道進行“油返沙”,不僅解決了農作物由於交通不便而滯銷的問題,還引進了外地更多的特色產業,吸引客商投資。

黃土地上的“金瓜瓜”

“今年天氣好,雨水也合適,所以南瓜產量很好,畝產應該能達到2600斤。”牧興莊村第一書記齊彥友說:“目前我們村首批採摘的南瓜已發往榆林、銀川等地上市。今年南瓜的上門採購價格與去年差不多,每斤6毛左右。按此計算,2000餘畝的南瓜將為當地帶來近300萬的直接收入,南瓜可是我們村的‘寶貝’。”

“下一步,牧興莊村將始終圍繞助民增收目標,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摘帽的重要抓手,深度挖掘南瓜內在價值,著力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生態、環保、高品質南瓜品牌,努力將牧興莊村打造成特色南瓜村。同時,依託“電商扶貧”為南瓜銷售搭橋引路,進一步暢通銷售渠道,讓牧興莊南瓜品牌效應走向更遠的市場,走向城市大型超市,給村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談起牧興莊村未來發展規劃時,齊彥友信心滿滿地說到。

(供稿:周灣鎮黨委 馮佔玲)

審核丨張佔博 郭小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