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架構實踐與精準測試——精準測試的效率

傳統的黑盒測試技術屬於經驗型模糊測試,質量與進度不可視,系統人員的管理成本極高,沒有實用的工業標準,軟件可靠性風險高,並且在傳統測試的黑盒測試的前70%的階段,查找Bug非常迅速,但之後缺陷的發現效率低,集成和單元階段的附加成本很高,無法雲化,僅關注覆蓋率。


精準測試技術是結合傳統的黑盒測試與白盒測試的模式,它可以在黑盒測試過程中,通過專用程序自動採集白盒級別的運行邏輯數據,根據可視化出來的不足點和漏洞點,引導開發和測試有針對性且高效的補充用例。精準測試的效率分析如圖6-3所示。

軟件測試架構實踐與精準測試——精準測試的效率

圖6-4描述的是精準測試系統在長期的軟件維護中對於維護的效率提升。精準測試下的維護完全由計算機的分析系統所主導,大型軟件之所以難以維護,是因為傳統的軟件開發過程對於軟件的維護更多的基於人對於軟件系統的瞭解。而隨著維護的進行,人的記憶以及人員的變動都會大幅度影響維護的效率。很多大型軟件因為無法維護而最終不得不重新開發,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的系統維護成本會持續的增加。而精準測試通過測試過程所記錄的數據,在持續的迭代過程中記錄海量的分析數據。隨著迭代的進行,數據記錄的量更多且更精確,它反而可以得出更加精準的分析結果。

軟件測試架構實踐與精準測試——精準測試的效率

●作者李龍,山東織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織雀教育首席講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北京人文大學雲測學院院長、高工,國內軟件測試“川模型”的提出者,全國大學生軟件測試大賽評審委員會專家,致力於軟件測試人才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