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發源於河南?完善於杭州,非遺放在了鎮江

提起《白蛇傳》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又發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知名度還是非常高的,加上《新白娘子傳奇》的熱播,更加上這個傳說成為大熱門,近年來圍繞《白蛇傳》的影視作品也非常多,足見《白蛇傳》的火熱程度。


《白蛇傳》發源於河南?完善於杭州,非遺放在了鎮江



《白蛇傳》傳說的內容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白蛇傳》主要發生在杭州和鎮江兩個地方,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在西湖邊上,而許仙也是杭州人,但是金山寺在鎮江,法海是金山寺的住持,許仙曾經被髮配到蘇州,後來又發配到鎮江,這樣故事將兩地串聯起來了。

雖然《白蛇傳》知名度非常高,但是它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卻鮮有人知,不過申請地區確實江蘇省鎮江市,而不是杭州,白娘子和許仙都快成為西湖的代言人了,批覆的卻是鎮江市申請的《白蛇傳》傳說,這其實很讓人費解。

既然國家這樣批覆,那肯定有其中的緣由,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下《白蛇傳》傳說的演化吧。

《白蛇傳》有多個版本的民間傳說

跟其他神話傳說一樣,《白蛇傳》也有很多個版本的傳說,同為四大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不同版本的傳說則更多,而且這些版本都在不同的地方發源,到底哪個版本最早現在也無法證明。《白蛇傳》也是如此。

《白蛇傳》的傳說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河南鶴壁市,另外一個就是杭州、鎮江,對於河南鶴壁市的的傳說,當地的百姓也稱之為“白蛇鬧許仙”,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這個傳說也被鶴壁市淇濱區在2006年申請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獲得通過。

這個版本跟江浙一代版本黑山西南約5公里處的淇河岸邊,有一個百丈懸崖青巖絕,青巖絕上有一白蛇洞,洞中有一白蛇仙女。在黑山西側有個村叫許家溝村,其中有個姓許的老人上山砍柴的時候,從一隻黑鷹口中救了一條白蛇的性命。這個白蛇後來修煉成精,為了報答許家,就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而那個黑鷹轉世以後成為黑山上金山寺的長老法海,白蛇嫁給許仙以後,經常用草藥為村民治病,這讓金山寺上的香火冷落起來,法海大為惱火,就有了後來的扣留許仙,水漫金山寺,白蛇仙女生下許仕林以後被鎮壓在雷鋒塔下,許仕麟狀元及第後,三拜雷峰塔,雷峰塔也就轟然倒下了。


《白蛇傳》發源於河南?完善於杭州,非遺放在了鎮江



從這個故事來看,這些情節跟現代的情節非常相似,而且這個故事都是口口相傳,並沒有記載下來,但是就此否定鶴壁版本的“白蛇鬧許仙”與杭州、鎮江版本的毫無關聯也是不合適的。

事實上,鶴壁黑山上的確有座寺廟名為金山嘉佑禪寺,始建於唐代,重修於北宋嘉祐年間,寺內至今仍完好保存著被譽為豫北第一的大雄寶殿、獨具特色的臥佛殿,以及其他建築群,據說金山嘉佑禪寺正在謀劃重建雷峰塔。

杭州鎮江版本的《白蛇傳》也有自己的發展脈絡,現代學者研究,《白蛇傳》有兩個起源,一說唐傳奇《白蛇記》;一說源於《西湖三塔記》,唐傳奇的《白蛇記》寫了兩個有關於白蛇的故事。這兩個故事說的內容大同小異。就是男主角受轉化成人形的白蛇的美色所惑,跟她們回到蛇窩飲酒作樂,然後回家後就死了。這裡的白蛇還是個害人的妖精,而男主角則是李黃,這裡的《白蛇記》除了都有白蛇精之外,其他的內容基本沒有任何關聯,這個起源說還是有點牽強的,而《西湖三塔記》的聯繫要多一些,《西湖三塔記》講的是女主人白卯奴,清明在西湖迷途,得到奚宣贊的救助,其母欲吃奚宣贊的心肝,兩次都為白卯奴所救出。最後白氏母女均被鎮壓在西湖三塔下。這個西湖三塔就是一元人民幣上的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


《白蛇傳》發源於河南?完善於杭州,非遺放在了鎮江



到了明朝,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中《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則基本定型,只不過這裡的男主角叫許宣,而小青則是一條青魚,這個故事最終是把白娘子和小青永鎮於雷峰塔中,並沒有水漫金山和許仕林的出現,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這才有了盜仙草、水漫金山、許仕林出生,祭塔等情節,至此《白蛇傳》的故事情節至此完善。

《白蛇傳》與鎮江的關係

從上面的演化來看,除了法海在金山寺之外,《白蛇傳》跟鎮江的關係好像不大,其實不然,鎮江也有自己的部分故事傳說,法海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是唐朝的高僧,俗名裴文德,唐朝相裴休之子,而鎮江的金山寺則修建於東晉時期,裴文德身為名相之子,卻剃度出家,或許是跟佛有緣。

據《金山寺志》記載,少年裴文德是奉父命在湖南溈山去修行,原因是當時的皇子得了惡疾,裴文德其實是替皇子祈福積德,沒想到跟佛法結下深厚的緣分,也是在這修行期,裴文德剃度出家,拜在靈佑禪師足下,靈佑禪師賜號法海,跟隨靈祐禪師修行三年,期滿以後,法海並沒有還俗,又閉關修行三年,出關以後圓滿得道,開始了遊歷生活,到了鎮江,聽說鎮江有東晉古剎,於是開始在這裡修建金山寺。


《白蛇傳》發源於河南?完善於杭州,非遺放在了鎮江



法海和白蛇的傳說就起源於此,據《金山志》記載:“蟒洞,右鋒之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意思是當時法海來到鎮江,當時的寺廟破敗,有一個白蟒在山上傷人,法海來了以後修建寺廟,把白蟒趕到江裡,白蟒不再傷人。慢慢的鎮江也有了自己的《白蛇傳》版本,並口頭流傳下來。現在,鎮江還有“金山寺”、“保和堂”、“白龍洞”、“法海洞”等景觀,也是對於這個傳說的一個佐證吧。

國家非遺將《白蛇傳》放在鎮江的緣由

僅從傳說來看,《白蛇傳》起源於唐朝,成型於宋朝,流傳於元朝,完善於明清,僅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很難界定鶴壁、杭州、鎮江哪個版本更早,但是從情節來看,大部分發生在杭州是毋庸置疑,該故事最重要的幾個情節,不管是白娘子和許仙的相遇,還是最後白娘子被鎮壓,都是發生在杭州,只有水漫金山寺是發生在鎮江,而杭州和鎮江同時申請《白蛇傳傳說》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鎮江獲批,這其中的緣由,並沒有一個官方的解釋,這裡只能做個猜測,那就是杭州西湖的名氣太大了,已經不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宣傳的資本了,而鎮江則沒有杭州那麼大的名氣,非遺的這個稱號對於鎮江還是很有幫助的,況且鎮江也是傳說的發源地,給到鎮江或許是想幫助鎮江發展旅遊產業。

而對於鶴壁來說,最後成型版本的《白蛇傳》與鶴壁並無關聯,即使鶴壁想申請國家非遺也是有心無力,只能將“白蛇鬧許仙”申請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聊以自慰。


《白蛇傳》發源於河南?完善於杭州,非遺放在了鎮江



非遺放在鎮江,絲毫不影響杭州是《白蛇傳》發生地的地位,同時對鎮江的旅遊業會有所幫助,可謂一舉兩得,其實讀者也沒有必要糾結真正的發源地,畢竟這是神話傳說,而不是記載的歷史,這些傳說能夠在我們旅遊的時候增加更多美好,這已經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