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2001年,中國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終於加入WTO,在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基礎上,中國經濟利用自身優勢,更加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努力融入世界多邊貿易體系,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入到經濟發展的快車道,GDP從2001年的1.34萬億美元,日本的1/4,猛增到2017年的12.24萬億美元,為日本的2.5倍,增長了9倍,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

這些成績正是中國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才取得的。無論哪個國家都有自己經濟的比較優勢,正確地利用好這一優勢,對於一國的經濟來說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相對發達國家,中國在入世之初又有哪些優勢呢?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首先,“入世”之初,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統一的人口眾多的大市場為不同品質技術的產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其次是人口紅利。2001年時我國人口達到12.8億人,其中勞動力人口有近9億人,比發達國家的人口總和還多,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加之中國曆來重視教育,加入WTO後,國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出產幾百萬的高等教育人才,為製造業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產業工人,同時也提供了無數設計創新人才,為製造業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再次是中國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碼頭、網絡基礎設施投入巨大,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保障。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基於這些優勢,我國使幾乎所有的產業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都有的國家,其中有些產業更是具有別國不具備的特別優勢。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1、規模優勢:中國眾多的人口、廣闊的市場特別適合發展規模優勢產業。有很多產業在別國可能只有幾百萬用戶,但在中國就有可能幾億用戶,尤其是發展成本一定,用戶越多規模越大效益越高的產業,典型的是金融業、互聯網行業、交通運輸業。中國的銀行為什麼這麼賺錢,表面是政策壟斷等原因,但深層次原因還是在規模優勢,比如一個銀行網點,每天租金一樣,在中國每天會有 300 個人來辦理業務,在國外可能只有不到 30 人。像這樣的可以延伸到餐館、超市、車站、機場等等,每天的人流量遠遠大於國外。又比如手機銀行,每個銀行開發一套手機銀行系統的成本都是類似的,但中國的銀行手機銀行用戶可能超過一億,而國外銀行可能只有幾百萬,投入產出比完全不在一個級別,類似的可以延伸到所有互聯網行業。所以中國金融業和互聯網行業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發展出很賺錢的龍頭企業。比如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京東、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平安等等。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2、人口紅利產業:中國由於勞動力人口眾多,人力資源成本低廉,使得許多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我國沿海地區的“三來一補”產業,正是利用我國豐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承接發達國家由於人力資源成本高企的產業,並通過國際貿易積累的資金和經驗,將當地的經濟引向騰飛,為未來地區的經濟的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打下基礎。另外,我國每年出產的數量眾多的高等教育人才,也形成了一些工程師紅利產業:中國眾多的高等教育人才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優勢,中國的高等教育人才肯吃苦、工資低、創新能力也不錯,部分利用好中國工程師紅利的製造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已經初步成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比如華為、海爾、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恆瑞醫藥、科大訊飛、華大基因、歌爾股份、海康威視、大族激光、中國中車等等。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3、受益基礎設施便利、產業配套完善產業: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受益基礎設施便利,而基礎設施便利容易形成產業配套便利。最典型的是電子產業。電子產業是典型的國際分工產業,零部件和裝配和市場都面向全球,深圳和全國各大高新產業園各電子產業企業集聚以後,配套完善的海陸空基礎設施,可以最方便的面向全球採購、裝配、運輸、銷售。典型的是蘋果產業鏈公司富士康、藍思科技、立訊精密、歌爾股份、歐菲光、京東方等等。

正是因為因為這些中國特有的別國無法模仿的優勢,使得我國經過入世後10幾年的發展積累,整體意義上已經融入國際市場,並依靠龐大的人口優勢這一中國經濟發生和發展的首要優勢,靠著低成本,高消耗的產品形態,靠著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不僅左右了全球日常消費品的市場,而且將中國經濟完全打造成一個規模性的低附加值經濟。這意味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了產品的價格的低廉,正是靠著這種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中國製造商品,中國經濟得以財源滾滾,大有所謂中國崛起之勢。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然而這種低附加值的高消耗的發展模式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正像前一陣中興通訊手機被美國製裁那樣,我們生產的手機雖然已暢銷全世界,為我們賺回了無數的外匯,但其內部核心的高附加值的芯片技術卻掌握在美國手中,當制裁的大棒揮起時,我們的生產線只能是說停就得停。加之自上世紀80年代實施的的人口計劃生育政策(雖然為當時的中國經濟發展減少了不少的人口壓力),由於政策退出的時間有些晚,致使現在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已經沒有那麼突出,這些年沿海城市的用工荒,各大城市開展的“搶人大戰”,正是我國人力資源優勢正在衰退的真實寫照。基於此,我們必須在過去的比較優勢發生變化,新的比較優勢形成的過程中,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從過去高消耗高汙染粗放型的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高附加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我國現在正在積極推進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正是這種轉變的體現。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在修煉好自己的內功,將高附加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變為我們新的比較優勢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維護好現有的比較優勢,它是我國目前對外貿易的基礎,不能在沒有找到新的貿易增長點的時候,將我們原有的優勢丟棄。目前我國面臨的經濟問題是基礎建設產能過剩,高附加值的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髮展高新技術產業,如高端裝備製造、核心芯片等等。如何將這些過剩產能消化掉,將他們變為資金,投入到高新技術產業中呢?眼下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完美的解決了我國目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一帶一路”將我國有比較優勢的基礎設施建設輸出到沿線國家,為這些國家提升基礎設施,同時帶動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又可以將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將商品流通的國際渠道打開,使得我國的商品和過剩產能能夠更進一步融入到更大的國際市場的大循環中,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使得我們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當中,更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都有各自不同的比較優勢,這些比較優勢在經濟發展中也不是一塵不變,我國也不例外。當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國的競爭力提升後,我們的比較優勢就一定會從原來的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附加值更具技術含量的產業轉變,這就會動到現在這方面有比較優勢的國家的奶酪,這是現在這些國家不願意看到的,這其中就包括美國。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這一發展趨勢,專門針對我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進行制裁,並不惜逆貿易全球化而動,揮舞關稅大棒,想讓我國妥協,安心的繼續做“世界工廠”,而他則繼續利用手中掌握的高新技術和專利優勢,做食物鏈的最頂層。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中國也有追求更高幸福的權利,不能總停留在為別人打工的階段。鑑於此,我們應該利用我國的市場規模優勢,利用市場換技術,爭取其他國家幫助的同時,立足於自己,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發投入,爭取早日將比較優勢變為絕對優勢,在關鍵技術上不再受制於人。


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綜上所述,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在過去的30年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我們的比較優勢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比較優勢形成過程中,挖掘現有優勢的潛力,穩住發展節奏,爭取時間將新的比較優勢變為絕對優勢,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創造更多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