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隨筆:換位思考

護士隨筆:換位思考

我是一名護士,但我現在也是一名家屬。父親身體一直不好,走路跌跌撞撞,不喜歡說話,一生受了無數的苦,他高興的看到我嫁人,本以為生活就該幸福的開始了。

8月25日,父親因顱腦損傷緊急收住到我院神經科,當時段光輝主任和孫紅軍醫生剛到家,一接到電話抓緊時間趕回了醫院,急診下為我父親進行了開顱手術,手術順利,推入神經科重症監護室。我和家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但是當我作為家屬徘徊在監護室的門口時,各種心情湧上心頭,著急、渴望、看見護士和醫生出來又是緊張……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為什麼家屬總是反覆的摁門鈴,為什麼看醫生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這一切都源於對家人的愛!作為家屬,就是隻想進來看看,以求安心。


護士隨筆:換位思考


第二天,父親好多了,意識逐漸恢復,我覺得父親很頑強,他有很強烈的生存慾望……這個時候主管醫生孫醫生說,現在雖然手術很成功,但是後期感染也是很危險的……我剛剛燃起的希望又被無情的打擊下去。為了控制感染,我要努力做到減少人員的探視,親戚朋友來探望,都被我拒之門外,因為只為了父親能熬過此關……

術後第五天父親肺部感染加重,間斷高熱,血氧飽和度也在下降,意識也越來越差,為了控制肺部感染,轉入了重症醫學科,也就是我所在的科室。大家都說轉你們科挺好的,你照顧起來方便,但是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變得更重了,作為家屬,我們開始擔心——預後。

醫生每天都很關心我父親的病情,我的護士兄弟姐妹們也很精心護理,神經科孫醫生和段主任也天天查房,魏院長也經常親自來查房……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父親的肺部感染慢慢控制了,意識也逐漸恢復。作為家屬,我要對所有醫護人員說聲——謝謝,你們辛苦了。

為了更好的讓父親恢復,9月18號拔除了氣管插管,第二天開始高壓氧治療,父親的意識也在好轉,雖然說父親現在並沒有完全康復,但是作為家屬,我們不會放棄!


護士隨筆:換位思考


從我上班,我的老師就說,在工作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當時,我覺得自己做的很好了,但是現在我才發現我的身上還是欠缺很多……這一次父親生病住院,通過真正的換位,我才體會到了護理人員的微笑對病人和家屬是多麼重要,你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對在醫院這個陌生環境,處於緊張中的病患來說,真的堪比‘一劑良藥’。在臨床的親身換位,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了作為病患、家屬的焦慮與不安,理解了他們的所想、所需。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貼心服務,更多地去換位思考,盡最大努力為每一位病患解除後顧之憂,做好護理工作。

供稿:重症醫學科 王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