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東漢

鄧禹,東漢開國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老大,是南陽新野的娃娃,和劉秀老婆陰麗華是同鄉。

鄧禹很是聰明,小時候學習非常好,十三歲就獲得了到首都長安最好的學府學習地機會,而當時二十多歲的劉秀正是鄧禹的同班同學。
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二十多歲的劉秀相對十三歲的鄧禹而言,可以說就是老大哥級別,因為兩人都來自偏遠農村,也還算投脾氣,說話也很投機,所以在京城的日子,窮秀才劉秀的身邊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一個小鄧禹。

兩人大學畢業後,都各自回了家鄉,恰逢此時王莽改革失敗,天下大亂,老百姓沒有了穩定祥和的生活,只好扛起鋤頭菜刀起義去了。

此時的劉秀跟從大哥劉演,拉起了山頭,搞起了武裝,想要建立一番功業,後來由於力量弱小,便加入比較大的起義勢力,成為了更始政權的得力干將。
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但大哥劉演被更始手下暗算,劉秀只得打碎門牙往肚子裡咽,隱忍北上,成為招討河北地區的使者。身邊雖有馮異、王霸這樣的貼身干將,但政治前途迷茫,莫不成永遠成為更始政權一顆搖搖欲墜的棋子?

這時鄧禹從老家“杖策北渡”,在鄴縣追上了老大哥劉秀。要知道,早先很多人舉薦鄧禹給諸強,鄧禹一直不肯入世。在一段時期內屬於空檔期。
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到了劉秀最為窘迫之時,鄧禹卻願意跟從劉秀,莫非有什麼企圖?

於是多年沒有見的人有了這樣的談話:劉秀見到鄧禹時心情還是十分高興,旁敲側擊地說:我現在勢力雖說還不太大,但是呢封官的權利還是有一些的,你在這時候時候來找大哥,莫非是想要當官?

鄧禹言道:絕非如此,我並非貪圖虛名之人。

劉秀又說了:既然是這樣,那你跑來幹啥呢?

此時鄧禹就說了了:小弟只是希望大哥你威德加於四海,願效犬馬之勞,為您建功立業。”

劉秀大笑,更加欣賞鄧禹了,於是乎當晚留宿私聊。

鄧禹同劉秀縱論當時的天下大勢:首先,分析了對手的情況;接著,分析了劉秀的情況;最後,提出建議,“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一番話,把未來謀劃得明明白白。
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劉秀和鄧禹談了一夜,經過此番交談,此時的劉秀認為鄧禹是個堪比蕭何的人才,鄧禹還是個識人才重人才的高手,當時劉秀下面任用的將領,大多都是鄧禹推薦的,雖在鄧禹的計謀之下,劉秀大勝銅馬軍,還平定了北州、河東等地。

劉秀登位後,任命鄧禹為大司徒,封酇侯,食邑萬戶,並詔揚他“極有忠孝之心,與光武帝謀劃營帳之中,決勝千里。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效尤為顯著(《後漢書·鄧禹傳》)。”

雖然說鄧禹早年雖與光武為布衣之交,但在中興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後來吳漢、賈復等人功績顯赫,其所以居中興功臣之首,蓋以運籌帷幄之功居多。
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他曾協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業之謀。鄧禹《圖天下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所籌劃的戰略方針為劉秀理清了如何在亂世和身處弱勢的情況下奪取天下的思路,為劉秀的最後勝利制定了長遠計劃和明確的努力方向。

後來以知人薦賢名世,並在一系列決策性問題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如《後漢書》著者范曄所說:“明定帝略”、“勳成智隱”,誠為中肯之言。
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劉秀稱讚他堪比蕭何,號稱東漢第一謀士

事實上二十八宿的排名其實不是劉秀排的,而是他兒子劉莊當皇帝后排的,全國完成統一後鄧禹成為光武朝僅有的幾個繼續受任用的功臣。

當時二十八宿中很多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向馮異這樣有希望座第一交椅的已經死了多年了,而鄧禹恢復了大司徒職務,還曾任太傅,也就是太子劉莊的老師,自然提高了排名。歡迎點擊和關注歷史紀聞,轉發此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