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戰線「老堅決」

扶贫战线“老坚决”

寧陵縣喬樓鄉吳莊村村委會委員石春連(中)與該縣人民檢察院駐村第一書記馮業彪、村黨支部書記吳西會一起探討桃樹生產管理技術。 本報記者 王 冰 攝

在寧陵縣,有一位全身心奉獻給植樹造林事業的“老堅決”潘從正。老人離開我們近30個年頭了,但他鍥而不捨、綴網勞蛛、殫精竭慮、百折不撓的精神,依然為人們所傳頌。

現如今,在寧陵這方熱土上,又有一位擔任村幹部56年,身患重病仍默默奉獻於扶貧事業的“老堅決”,他的名字叫石春連。

今年78歲的石春連,是寧陵縣喬樓鄉吳莊村吳菜園村民組村民,從1962年當生產隊長,到現任村委會委員、副主任,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不忘初心、赤誠為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用無數心血和汗水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華章。尤其是去年患上食道癌後,老人一邊與疾病抗爭,一邊給予扶貧更大的工作熱情,上午去醫院化療,下午深入貧困戶家中開展工作,所幫扶的5戶貧困戶,已經有4戶脫貧。

10月19日,坐在記者面前的石春連老人雖然飽受疾病折磨,但依然精神矍鑠。談及病情,他不服氣:“我自認為不是病人,因為一忙起來我就忘記了疾病。小車不倒只管推,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我也要為黨的扶貧事業一直幹下去!”

“一忙起工作來,我就忘記了疾病”

吳莊村是該縣檢察院的幫扶村。石春連的工作精神,一直激勵著駐村幫扶幹警。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亞東到吳莊村調研時,也多次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動。

“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是吳莊村黨支部書記吳西會對石春連的評價。

去年夏季,在縣人民檢察院的牽頭幫扶下,吳莊村申請到果園基地一生產路硬化項目。這條長一公里的土路位於吳菜園自然村東頭,若修成水泥路,將使該村農戶的果樹種植、管理、銷售大大方便。

但是這條路拓寬需佔用10多家村民的土地,有的還種植有進入盛果期的桃樹、蘋果樹和馬上掛果的核桃樹,幾戶群眾對修路佔地產生牴觸情緒。駐村工作組把動員工作交給了石春連,他二話沒說,欣然應允,一家一戶去做工作。有的農戶下地幹活早,他就趁午飯或晚飯時間入戶動員;有的農戶外出務工,他就通過電話溝通……一次不成,便兩次、三次電話聯絡,直至將農戶的思想做通。

就這樣,一連三天,石春連邁著略顯遲緩的雙腿,憑著一顆熱忱的公心,靠著一股子磨勁,幾戶農民的思想工作全部被做通,路面得以順利施工。

事後,縣檢察院駐吳莊村第一書記馮業彪感慨地說:“老石的工作精神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我們打心眼裡佩服!”

誰能想到,修這條路時,正是石春連患上重病的日子。

那段時間,石春連連續多天吃不下飯,胃部疼痛難忍。一向身體健康的他,自認為患上了胃病,加上比平常忙一些,沒有在意,只是在當地衛生院按胃病拿了藥。有時候,疼得實在受不了,就去衛生院打兩瓶吊水。

就這樣,一直拖到今年3月份,在家裡險些暈倒的石春連,才讓家人把自己送到了寧陵縣一家醫院。一做檢查,才知道老人患的是食道癌。

知道自己的病情後,石春連並沒有被病魔擊倒,而是表現得更加樂觀豁達、昂揚向上,並把這種精神轉化為新的工作激情,融入到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之中。

石春連患病後,家人勸他別在村裡幹了,但他極為倔強:“一忙起工作來,我就忘記了疾病,讓我幹著比閒著強!”

“忙”對於他來說如影隨形,因為他心裡裝的全是工作,全是那些具體的扶貧事。作為村委會委員,石春連主動分包了5戶貧困戶,平時走訪、調查、幫扶、回訪,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4月,他分包的貧困戶吳西領家“六改一增”。吳西嶺腿部殘疾,行動不便,施工過程中,石春連既當聯絡員又當監督員,小到一顆鐵釘,大到沙子、水泥,石春連都認真把關。

連續幾天,石春連就像一個“大管家”,為了吳西領家的“六改一增”忙前忙後,把心操得無微不至。

吳西領指著新建的房屋、新修的廚房,告訴記者:“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多虧了老石啊!”

“為民服務不停歇,小車不倒只管推”

“你都恁大年紀了,村裡的事別問了,也別跑了!”石春連的老伴徐金芝今年已經76歲,她經常對丈夫發幾句牢騷。

“我工作是為了咱村群眾,又不是為自己,我就是要幹下去。”石連春也常拿這句話說服妻子。

“吃過飯,把碗一擱,就去村委會。回家就是吃飯,也不幫著我做飯,家裡的事從來不問!”說起丈夫,徐金芝很是無奈,但是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兩位老人結婚快60週年了,很少紅臉,但因為不讓丈夫工作,兩人吵了幾次。可是,每次都是丈夫勝出。“沒有辦法,他在這方面犟得很,誰也說不動他!”徐金芝說。

貧困戶石紅豔的丈夫去世,領著一雙兒女生活,家庭特別困難,石春連就動員她加入村裡的金銀花種植合作社及光伏發電項目,每年有兩份固定收入。同時,還幫助她辦理了低保,為她介紹了一份打工的活,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現在石紅豔家漸漸擺脫了困境,日子也慢慢由苦變甜。

作為一位農民,石春連擁有一顆悲憫的心。一貧困戶家因孩子上學致貧,種地時沒錢買化肥,石春連就給經銷商打欠條,幫助這戶農戶賒了化肥,並說:“她還不上,我還!”

今年8月18日,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雨襲擊寧陵,造成多區域積水受災,吳菜園自然村東頭的一座橋也未能倖免。

這座橋,是寧陵縣2017年涉農資金整合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當時剛剛修好,暴雨中,橋洞被急流衝空,面臨坍塌危險。

巡查災情的石春連發現這個隱患後,主動請纓值守在橋洞旁,防止行人、車輛通行引發安全事故。

其間,吳西會考慮到石春連患病,讓他回家休息,由村幹部輪流值班,但他卻連連擺手,笑著說:“你們工作都比我忙,再說我家離這裡最近。為民服務不停歇,小車不倒只管推!”

這一守,石春連就守了20多天,直到有關部門將橋完全修復好後,他才結束了值守任務。

“我不是黨員,但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你成天為這家扶貧,為那家扶貧,咱家就不能申請成貧困戶,我這腿還疼著哪?”

“這事你壓根就甭提,我是一名村幹部,至少上級還發著工資嘞!”

這是石春連與妻子的對話。

由於自己有病,妻子又腿疼,且雙方年事已高,石春連家的情況也是捉襟見肘,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為了貼補家用,老伴養了十多隻鵝,在村頭路上賣鵝蛋。

即使這樣,石春連仍對老伴讓自己申請貧困戶的想法不滿:“別說我是村幹部,就不是村幹部,也不會申請當貧困戶,因為比我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我不是黨員,但我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2012年,石春連率先種植桃樹10畝,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隨後,他把自己從山東學來的種植技術手把手教給群眾,毫無保留。現如今,在石春連的帶動下,在檢察院的幫扶下,吳菜園村已發展品種桃樹150畝、蘋果樹150畝、核桃樹50畝。每年春天,一望無際的果園內花香撲鼻,景色豔麗;每到秋季,粉紅的紅富士蘋果掛滿枝頭,吸引著八方遊客。

農田水利建設是保證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乾旱天氣,見村裡幾塊田地沒有機井,石春連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多方協調扶貧資金,兩年來為村裡打了7眼機井。

寧陵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亞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普通村幹部,石春連已經默默奮鬥了56年,至今工作熱情不減、志氣不變,特別是身患重症後迸發出來的更高的工作激情和活力,更是令人敬佩、讓人感動。

“作為一名78歲高齡的村幹部,石春連老人始終把為黨工作、為民服務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當作第一標準,滿懷激情為群眾做好事,滿懷熱情為群眾解難事,滿懷豪情為群眾辦實事,實屬不易、讓人仰慕,不僅是我們全院檢察干警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檢察院駐村幫扶隊員學習的榜樣!”楊亞東說。

此話不假,近兩年來,在扶貧戰線“老堅決”石春連的帶動下,在駐村檢察干警的幫扶下,吳莊村發生了巨大變化:78戶貧困戶已脫貧68戶;成立金銀花種植合作社和高科農業種植合作社,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金銀花種植面積有200餘畝;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以啟明養殖合作社為龍頭,帶動貧困戶發展規模養殖;爭取扶貧項目資金70多萬元,新修水泥路6000多米;協調項目資金20多萬元,解決了人畜安全飲水問題;幫助修繕了村室,購置了桌凳、電視,改善了辦公條件,使吳莊村文化廣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通過與縣招商企業拉多美、史丹利等廠家協調,把一部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安排進企業……

作為最基層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村幹部,石春連把工作作為生命全部,把為民服務作為人生追求,重病中仍迸發出更大的工作激情,不愧為脫貧戰線的一名“老堅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