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模式」讓貧困戶農產品「碼」上賣

“合龍村汪六一家的紅豆8元一斤”“永興村龐合明家的炒米7元一斤”“合龍村汪章虎家的粉絲12元一斤”……農特產品的包裝貼上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看見該農產品來自於哪位貧困戶,農產品的價格、庫存等詳細信息也一目瞭然,還可以手機直接下單購買。今年,樅陽縣創新電商扶貧模式,依託專業電商平臺,實施“定量幫扶,以銷促幫”,走出了“一村一店、一戶一卡、一品一碼”精準化幫扶新路。目前,這一電商扶貧新模式的推行在全省尚屬首次。

“枞阳模式”让贫困户农产品“码”上卖

電商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怎麼做才有成效?樅陽縣商務局副局長黃健介紹,沒有經驗,他們就組織相關人員前往外地考察學習,汲取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在此基礎上出臺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同時,將電商扶貧單獨列出,作為抓脫貧、抓產業、抓經濟的“衣領”,創新電商扶貧新模式,突出電商精準與定量幫扶,依託“和沐生活”電商平臺,對接幫扶聯繫人,整合農產品資源,實行“一村一店、一戶一卡、一品一碼”精準化幫扶。

所謂“一村一店”就是一村開通一個農產品網店;“一戶一卡”就是一戶建立一張電商扶貧幫扶聯繫卡;“一品一碼”就是一個可售農產品設置一個二維碼,確保農產品可追溯、可追蹤。

為了拓寬扶貧渠道,形成脫貧攻堅合力,該縣對全縣貧困戶家裡可售的農產品信息進行摸底統計,填寫《樅陽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可售農產品信息表》,在可售農產品摸底工作結果上報後,由電商扶貧主體企業針對這些貧困戶家庭,在全縣推出電商扶貧幫扶聯繫卡。

電商扶貧幫扶聯繫卡發放至貧困戶手中,每一張卡設置一個網店二維碼,只要掃一掃聯繫卡,就可以直接手機下單購買該貧困戶家中的產品。同時,這些特色農產品也被擺到樅陽縣電商扶貧農特產品展示中心的櫃檯上進行展銷,實現實體銷售與網絡銷售相結合。10月12日,在樅陽縣電商扶貧農特產品展示中心,記者看到,櫃檯上展銷著毛花魚、菜籽油、藕粉、鹹鴨蛋、紅豆等上百種樅陽特色農產品,除了外包裝標籤上標明瞭貧困戶信息,每個產品上還印有一個專屬二維碼。

“一村一店、一戶一卡、一品一碼”的新模式產生了一系列“漣漪效應”,開創了電商扶貧的“樅陽模式”,基本解決了當地農特產品銷售難題。

今年端午節和中秋節,周興祥和村裡的幾位貧困戶就初嚐了這一電商扶貧新模式的甜頭。這幾位原樅陽縣周潭鎮永興村的農民,兩週通過電商銷售了5000個手工粽子和9000個草灰鴨蛋,銷售額達3.2萬元。

“我們家的草灰鴨蛋就擺在展示中心展銷,我們的客戶大多來自銅陵市裡的,但此前,恐怕不會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永興村有這麼好的粽子和鴨蛋。”周興祥所言不虛,永興村的特色農產品是糯稻,村民更是愛包手工粽子。雖然手工粽子品質較好,但由於位置偏僻,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少有人主動前來收購。

受益於電商的不只周興祥一個人,還有該縣幾百戶貧困戶。這與當地政府今年推出的電商扶貧新政策分不開。今年,該縣動員每個幫扶責任人將幫助貧困戶家庭銷售農產品1000元,預計到12月底,實現全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網絡銷售農產品1000萬元。

另據悉,該縣還將通過電商扶貧主體實施“六大工程”,即精準幫扶對接工程、品牌培育工程、惠農展銷工程、農特產品物流配送工程、創業孵化工程和電商扶貧輔助崗位等,促進全縣電商扶貧工作全方位推進。

據樅陽縣電商扶貧主體企業潛山和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樅陽運營中心總經理李小多介紹,為了促進樅陽縣的農特產品上行,公司正在謀劃註冊統一的商標,積極尋求規模化、專業化生產路徑,打造屬於樅陽的特色品牌,讓電商扶貧走得更高更遠。(陳燕飛 孫毅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