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世藏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0月23日上午,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華傳世藏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該書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國學網依託全國數十所高校、科研單位100多位古籍專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編纂而成,2018年9月出版。


《中華傳世藏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華傳世藏書》是一套囊括我國從先秦到晚清歷代重要典籍的大型叢書。全書選收具有傳世價值的中國傳統典籍690餘種,共166冊,總計17.6萬頁,約2億字,書中薈萃了中華古代文明精華,凝聚了5000年華夏智慧與文化結晶,囊括了中國曆代最有思想與藝術價值的作品,從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全方位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成就。本次出版的叢書以傳世善本或公認最好的通行本為底本,採用簡體、橫排並加標點,隨文配有數千幅版刻插圖和重繪矢量圖,旨在更好地服務當代及後世讀者。

首發式上,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鮑洪俊表示,《中華傳世藏書》繼承了中國曆代古聖先賢的優秀文化遺產,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大型典籍。它的出版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華傳世藏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王永昌,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等領導,本書主編尹小林,副主編方銘、沈文凡和北京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杜曉勤、劉石等6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首發式。許嘉璐副委員長因病告假,委派秘書前來參會。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對《中華傳世藏書》的編纂出版也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王永昌看來,叢書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當下文化具有豐碑意義和戰略意義,他說:“為書揭幕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座山,一座用書壘起來的山,更是一座積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高山,山脈雄偉,根基深厚。”

柳斌杰則認為,從古至今,浙江的文化發展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華傳世藏書》的出版既有眼光,也有魄力,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也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總顧問許嘉璐在致信中表示:“浙江,作為一個文化強省,十分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在又出了《中華傳世藏書》這樣一部精華集萃的古籍鉅著,我非常感動、非常欽佩!料想,這套藏書及其電子版必將在繼承弘揚傳統文化、使之‘活起來’,並在促進優秀典籍創造性地轉化的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

談到對該書的建議,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石表示:今天《中華傳世藏書》的面世是萬里長城的第一步,是起點,而不是終點,非常期待該書能夠出版更多續集。據悉,《中華傳世藏書》的數字化處理工作已經啟動,預計不久,它將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如數據庫、電子書、用戶端查閱等,以適應網絡化的形勢,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

《中華傳世藏書》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