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中國芯之後還是不夠!還需要鋼筋鐵骨,中國做到了世界第一!

美軍飛行員說日本的飛機是紙糊的,原因就是一碰就會碎,木質機身和鋼筋鐵骨皮糙肉厚的美軍飛機一碰面,當然就像火雞一樣被獵殺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堅強的機身構造對一款戰機的意義有多大。當然飛機不是坦克所以局部堅固就夠了,堅固的部分就是飛機的大框,這個架子要想堅固,不僅需要昂貴的材料,長時間的實驗,最重要的是他決定這戰機的壽命和性能。所以需要對飛機機身都捨得花錢使用鈦合金材料。鈦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結構金屬,鈦合金強度高、耐蝕性好、耐熱性高。20世紀50~60年代,主要是發展航空發動機用的高溫鈦合金和機體用的結構鈦合金。70年代開發出一批耐蝕鈦合金,80年代以來,耐蝕鈦合金和高強鈦合金得到進一步發展。鈦合金主要用於製作飛機發動機壓氣機部件,其次為火箭、導彈和高速飛機的結構件。

有了中國芯之後還是不夠!還需要鋼筋鐵骨,中國做到了世界第一!

鈦合金的密度一般在4.51g/立方厘米左右,僅為鋼的60%,純鈦的密度才接近普通鋼的密度,一些高強度鈦合金超過了許多合金結構鋼的強度。因此鈦合金的比強度(強度/密度)遠大於其他金屬結構材料,可製出單位強度高、剛性好、質輕的零部件。飛機的發動機構件、骨架、蒙皮、緊固件及起落架等都使用鈦合金。使用溫度比鋁合金高几百度,在中等溫度下仍能保持所要求的強度,可在450~500℃的溫度下長期工作這兩類鈦合金在150℃~500℃範圍內仍有很高的比強度,而鋁合金在150℃時比強度明顯下降。鈦合金的工作溫度可達500℃,鋁合金則在200℃以下。鈦合金在低溫和超低溫下,仍能保持其力學性能。低溫性能好,間隙元素極低的鈦合金,如TA7,在-253℃下還能保持一定的塑性。因此,鈦合金也是一種重要的低溫結構材料。我們的殲20大框鈦合金的鍛造只能分步驟一段一段來,然後再組裝焊接,比起美國人的質量可是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因為每一個縫隙都可能是最要命的隱患,雖然是無奈之舉,但是想要好戰機這一領域必須要突破。

有了中國芯之後還是不夠!還需要鋼筋鐵骨,中國做到了世界第一!

中國一款當今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壓機成功在我國被研製出來,並被證明可以生產高質量的成品。這樣我國戰機的鍛造件的製造能力將不在輸給美國,中國戰機將在擁有了中國心後,擁有中國筋。大型模鍛壓機是指壓力必須是4萬噸級以上的模鍛壓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誌。迄今為止,僅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4個國家有類似設備,最大鍛造等級為俄羅斯的7.5萬噸,而中國的達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主要用於鋁合金、鈦合金、高溫合金、粉末合金等難變形材料進行熱模鍛和等溫超塑性成形。其鍛造特點是可通過大的壓力、長的保壓時間、慢的變形速度來改善變形材料的緻密度,用細化材料晶粒來提高鍛件的綜合性能,提高整個鍛件的變形均勻性,使難變形材料和複雜結構鍛件通過等溫鍛造和超塑性變形來滿足設計要求,可節約材料40%,達到機加工量少或近淨型目標。

有了中國芯之後還是不夠!還需要鋼筋鐵骨,中國做到了世界第一!

大型模鍛壓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誌。迄今為止,僅有美國、俄羅斯、法國3個國家有類似設備,最大鍛造等級為俄羅斯的7.5萬噸,而中國的達8萬噸。該機總高42米,重約2.2萬噸,單件重量在75噸以上的零件68件,壓機尺寸、整體質量和最大單件重量均為世界第一。這是中國二重歷時10年打造的世界“重裝之王”中國二重舉行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試生產暨產品推介會,向用戶、合作伙伴展示“國之重器”的建設及產品服務情況。從2003年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申請立項,中國二重開始了10年的追夢歷程,在吸收、消化、再創新的基礎上,二重突破超大、超長、超重零部件的極限製造,實現了最新技術與固有技術的結合,成功研製出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使中國成為擁有全球最高等級模鍛裝備的國家。前幾年殲20應該採取的是焊接技術,但是在那之後的戰機我想一定是整體鈦合金機身,未來列裝我國空軍的一定是由模鍛壓機制造的最成熟的鈦合金大框。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殲-20飛向藍天的重要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