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台前幕後

深化京通區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地共同繁榮發展。10月21日晚,京通扶貧協作專場慰問演出——視聽音樂會《敖包相會的地方》在北京市鐵路文工團二七劇場激情上演;22日晚,京通扶貧協作專場慰問演出又在北京化工大學拉開序幕。通遼市民族歌舞團(通遼市直屬烏蘭牧騎)帶著通遼人民對首都北京的深情問候和美好祝願,為首都群眾獻上兩場極具民族特色的視聽盛宴,也充分體現了京蒙兩地“團結奮鬥,守望相助”的珍貴情感。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21日晚,鐵路文工團二七劇場一樓座無虛席。視聽音樂會《敖包相會的地方》在一曲合唱《天上的風》中拉開了的序幕。整場音樂會共分為序曲、《牧歌》《壯歌》《戀歌》《讚歌》、尾聲6部分4個篇章,真情講述了科爾沁人民對草原、對英雄、對駿馬、對生活的熱愛,為觀眾帶來一場獨特的視聽盛宴。音樂會在合唱《永恆的安代》合唱中落下帷幕。臺下觀眾紛紛起立向演員們歡呼揮手致意久久不願離去,現場氣氛熱烈;許多觀眾爭相擁到臺前與臺上的演員們合影。彷彿美妙的歌舞已經把現場的觀眾帶進了美麗的草原,帶進了神奇的科爾沁。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22日晚在北京化工大學,通遼市民族歌舞團(通遼市直屬烏蘭牧騎)帶來的氣氛熱烈、風情濃郁的民族歌舞讓現場觀眾讚歎不已。男聲獨唱《天邊》、群舞《花滿草原》、馬頭琴獨奏《初生的太陽》以及歌曲《守望相助》《永遠的烏蘭牧騎》等歌曲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在謝幕時刻,全場共同演唱《敖包相會》許多觀眾站在那裡久久不願離去。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採訪中,通遼市民族歌舞團(通遼市直屬烏蘭牧騎)演員王圓表示:第三十八屆北京那達慕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科爾沁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向世人、向首都北京各界群眾再一次印證了內蒙古科爾沁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她說:“這一次我們通遼市民族歌舞團直屬烏蘭牧騎帶著通遼人民的深情厚誼來到首都北京,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慶祝我們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開展二十一週年。我們也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到首都北京,帶著我們草原人民的這份情感和真摯的祝福來到這裡。我們希望圓滿完成這次演出任務,也希望全國人民,尤其是幫助過我們的人們能夠到我們草原上看一看,來通遼做客。”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記者瞭解到:1997年,北京與內蒙古簽訂了《扶貧協作和經濟技術合作會談紀要》,宣告兩地正式展開“對口幫扶”之旅。2017年,北京市正式將通遼確定為京蒙對口幫扶合作對象,北京市順義區、懷柔區、密雲區、通州區分別與通遼市科左中旗、科左後旗、庫倫旗、奈曼旗四個國貧旗對口結對幫扶。雙方在幫扶資金項目、人才支援、產業扶貧、勞務協作、特色幫扶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立足通遼、放眼北京,完善大扶貧格局,努力構建“北京•通遼”深度合作格局。目前通遼全市累計申報落實京蒙扶貧協作項目共40個,截至目前已完成15個,正在實施7個,進入招投標程序18個;總投資27677.12萬元,其中京蒙幫扶資金19721萬元,惠及4個國家級貧困旗、59個鄉鎮、1342個嘎查村,交叉累計受益6.6萬戶、16.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北京社會各界對通遼經濟社會發展的給予了大量關心與支持,讓通遼人民倍感溫暖。

如今,京蒙對口幫扶工作不但進一步提升了幫扶層次,取得良好的效果,更進一步增強了通遼市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信心。

通遼市民族歌舞團(通遼市直屬烏蘭牧騎)演員候青河在21日晚的音樂會中,不僅為《天佑草原》作曲、參與男聲小組唱,還在民歌聯唱中進行表演。

他告訴記者:“我們《敖包相會的地方》這個視聽音樂會前後準備了兩年,我們科爾沁無論是民歌也好、創作歌曲也好,都把最經典的一部分融入到了視聽音樂會。與以往傳統民族音樂會相比,視覺上給人一種新的衝擊,無論是故事情節上,還是音樂的戲劇性上,都有一種情景的改變。如今我們把《敖包相會的地方》這個視聽音樂會送給北京人民,把我們科爾沁人民的精神面貌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把我們科爾沁最經典的文化宣傳出去,用我們的精神食糧把精神扶貧搞好,同時也表達了科爾沁人民對家鄉、祖國的熱愛,歌頌家鄉、草原的深切情懷。”

老家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烏恩琪夫婦在北京生活多年。他們告訴記者:“慰問演出讓觀眾在欣賞到節目的同時,也對於少數民族音樂有了整體的認識。觀眾不僅聽到了美妙的歌聲,看到了曼妙的舞步,還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本場慰問演出真是別開生面、別具一格,讓人回味,讓人留戀。同時也讓我對故鄉內蒙古充滿了自豪,也希望北京和內蒙古加強經濟、扶貧開發及文化傳播等深層次協作,讓家鄉內蒙古和科爾沁草原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記者採訪瞭解到,為了這次赴京扶貧協作專場慰問演出,通遼市民族歌舞團(通遼市直屬烏蘭牧騎)的演職員們,不怕勞累克服困難,認真排練,為首都人民獻上一場場極具民族特色的文藝盛宴。採訪中他們還表示:一定要傳承老一輩烏蘭牧騎的精神,克服困難、不怕辛苦,深入農村牧區,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黨中央的聲音傳遍草原各處。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科爾沁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赴京演出的臺前幕後

通遼市民族歌舞團為內蒙古通遼市地級專業表演團體。團內設聲樂隊、舞蹈隊、交響樂團、民樂隊等專業隊室。現有演職員140人,均為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生。其中,國家一級演職員13人,國家二級演職員34人。該團一直致力於蒙古族舞臺藝術的創作與演出,所創演大型舞臺劇目及歌舞節目多次榮獲全國及省級專業藝術大獎,曾多次代表國家赴歐、亞、非各國訪問演出。

內蒙古通遼市民族歌舞團(通遼市直屬烏蘭牧騎)將繼續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服務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責任心和事業心,以新的姿態順應和滿足烏蘭牧騎事業發展新需求,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通遼早點·都市報 記者 張鐵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