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導」定「特普會」 美俄維持「冷和平」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國際觀察)談“中導”定“特普會” 美俄維持“冷和平”

新華社記者孫萍 劉晨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23日結束了對俄羅斯為期兩天的訪問。訪問期間,美俄雙方就軍控、敘利亞、烏克蘭等問題交換了看法,並商定於11月在巴黎舉行元首會晤。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博爾頓赴俄之前宣佈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使此訪備受輿論關注。從訪問期間雙方的互動看,《中導條約》問題還有談判餘地。在美俄關係持續惡化的背景下,雙方均展現出維持“冷和平”的意願。

雙方調門有降低

訪問期間,博爾頓與俄總統普京以及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外長拉夫羅夫、防長紹伊古舉行了會談。博爾頓向俄方詳細闡述了美方考慮退出《中導條約》的理由,稱俄方違反了條約規定。

不過在特朗普的表態引起軒然大波後,博爾頓也降低了調門。他說,美方尚未就如果退出《中導條約》將如何在歐洲部署針對莫斯科的導彈做出任何決定。

從俄媒的報道來看,帕特魯舍夫等俄羅斯高官均未對美方表示強烈譴責,而是強調維護條約的重要性。而普京在會見博爾頓時的開場白也足夠淡定。他表示,美方近期對俄羅斯多次挑釁,而俄方均未採取回應措施,雙方在這種情況下就關鍵問題交換意見是有益的。

普京提到《中導條約》時說,不久前俄方聽說美國有意退出《中導條約》,俄方也知道美國對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有疑慮,美國還準備在太空部署反導系統。不過他此後並未深入闡述《中導條約》這一話題。

德國《明鏡》週刊認為,從博爾頓和俄方官員的表態看,美俄圍繞《中導條約》的矛盾有所緩和。

討價還價有餘地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後,俄方並無激烈反應,而是強調希望聽取博爾頓對此事的詳細解釋。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俄方對此早有心理準備。

中國社科院俄歐亞所研究員李勇慧指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執政後期,美方就威脅要退出《中導條約》,並指責俄羅斯生產陸基巡航導彈,而特朗普上臺後也一直拿退出該條約威脅俄羅斯。

就在特朗普20日宣佈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的兩天前,普京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說,如果俄遭到導彈襲擊,將會使用核武器進行應對,“那些發動襲擊的人只有死路一條,甚至都沒時間後悔”。這番表態被認為暗示俄對美“退約”已有預期。

目前,美國尚未啟動退出《中導條約》的具體程序,而俄羅斯也並未跟隨美國宣佈退出《中導條約》。李勇慧認為,俄羅斯仍然想維護該條約,並試圖與美國談判。因為一旦退出該條約,不僅意味著軍費開支大漲,還意味著周邊安全更加不可控制。從博爾頓訪俄的情況來看,雙方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中導條約》被視為歐洲安全的基石,歐洲國家對美國有意退出該條約表示強烈不滿。德國外長馬斯表示,《中導條約》關係到歐洲核心利益,德國將盡最大努力維持這一條約。馬斯還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舉行會談,雙方決定將在北約會議上討論這一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中導條約》雖然是美俄雙方達成的協議,但由於涉及多方利益,該條約何去何從,還要看各方博弈的結果。

繼續維持“冷和平”

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23日表示,普京與特朗普計劃於11月在巴黎參加一戰結束百年紀念活動期間舉行會晤,普京與博爾頓會面時確認了會晤安排。此外,博爾頓此訪還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包括美俄兩國將在今年年底舉行副外長級反恐磋商,明年將舉辦商務交流活動等。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達雷爾·韋斯特認為,博爾特此行的一大目的是為特朗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會晤之後的再度聚首“鋪路”。美國一直希望在解決敘利亞問題和朝鮮半島核問題上得到俄方幫助。

不過自特朗普與普京7月中旬在赫爾辛基會晤後,美俄關係不僅沒有明顯改善,反而衝突頻現。美國繼續揮舞制裁大棒,先後以特工中毒案、網絡攻擊事件為由對俄實施新制裁,而俄羅斯也不顧美國反對向敘利亞出售S-300地對空導彈系統。北約近期宣佈即將舉行二戰後最大規模軍演,更是凸顯兩國的對抗態勢。

韋斯特指出,儘管特朗普從未對普京惡言相向,但美國國會始終對俄羅斯保持戒心。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歐漢龍說,特朗普一方面希望與普京保持良好關係,但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被民眾貼上對俄“示弱”的標籤。

李勇慧指出,特朗普和普京均認為兩國元首的直接交流對雙邊關係具有象徵意義,雙方在維持目前“冷和平”狀態上具有默契。然而受到美國國內政治等因素影響,美俄元首會晤將難以推動兩國關係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