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億質押盤再引關注 股市健康發展先排雷

5萬億質押盤再引關注 股市健康發展先排雷

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創造好的市場環境,鼓勵和幫助市場主體主動化解風險。對於股票質押風險的化解,金融委會議已經明確瞭解決思路,即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但同樣監管部門也要提供相應的環境與幫助。

日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上,聽取了有關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情況的彙報。

會議認為,前一階段,有關部門和地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積極穩妥應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等風險整體可控。

發現6月份的市場下行以來,已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在瀕臨風險暴露前採取了較為穩妥的控制權轉讓等措施,避免了“一平了之”等強制平倉可能帶來的次生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部分穩妥轉讓的質押盤風險處置案例,將為更多上市公司發生同類情形時提供參考,從而緩釋市場對質押盤強平風險的負面預期和隱憂。

質押盤被關注

被金融委關注的股票質押規模並不低。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國結算”)官網披露的周頻率數據計算,截至8月24日,已處於質押狀態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本達6300.86億股,佔A股總股本比例達9.86%;質押市值達4.93億元,約達A股總市值比例的10%。

雖然存量規模較大,但其中存在高質押率等潛在風險的只是“少數派”。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股票質押比例超過40%的上市公司數量為384家,約佔A股總數量的10.85%。

有業內人士指出,股票質押風險被金融委會議所關注,重要原因在於該類業務具有較強的風險傳遞性。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創造好的市場環境,鼓勵和幫助市場主體主動化解風險。對於股票質押風險的化解,金融委會議已經明確瞭解決思路,即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但同樣監管部門也要提供相應的環境與幫助。

日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上,聽取了有關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情況的彙報。

會議認為,前一階段,有關部門和地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積極穩妥應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等風險整體可控。

發現,6月份的市場下行以來,已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在瀕臨風險暴露前採取了較為穩妥的控制權轉讓等措施,避免了“一平了之”等強制平倉可能帶來的次生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部分穩妥轉讓的質押盤風險處置案例,將為更多上市公司發生同類情形時提供參考,從而緩釋市場對質押盤強平風險的負面預期和隱憂。

質押盤被關注

被金融委關注的股票質押規模並不低。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國結算”)官網披露的周頻率數據計算,截至8月24日,已處於質押狀態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本達6300.86億股,佔A股總股本比例達9.86%;質押市值達4.93億元,約達A股總市值比例的10%。

雖然存量規模較大,但其中存在高質押率等潛在風險的只是“少數派”。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股票質押比例超過40%的上市公司數量為384家,約佔A股總數量的10.85%。

有業內人士指出,股票質押風險被金融委會議所關注,重要原因在於該類業務具有較強的風險傳遞性。

“股票質押風險具有比較強的傳遞性,一方面高質押盤容易加劇市場的恐慌情緒,進而導致‘下跌-平倉-再下跌’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不少質押盤的融資方是金融機構,跌破平倉線之後的處置不及時,也將給銀行、券商帶來壞賬問題。”8月28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跌停板機制下,連續跌停對流動性的喪失容易導致市場超跌,因此這種風險也必然需要‘有形的手‘來調控。”該人士表示。

發現部分券商在股權質押業務佈局上也較為集中,數據顯示,從2018年初至8月28日以來,申萬宏源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的股票質押交易涉及參考市值排名前三,分別達764.26億元、580.44億元和456.83億元。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著A股估值整體處於低位,加之投資端槓桿率的下降,A股市場的質押盤風險已經有所緩和。

“目前A股的下行空間比較有限,再出現連續跌停的概率已經不大。”北京一傢俬募機構負責人表示,“同時資管新規的落地以及前段時間的市場狀況,已經進一步壓低了投資端的槓桿率,所以潛在的處置風險也越來越低。”

事實上,大股東質押股數佔比的下降亦是上述風險緩和化的表徵——例如在6月以來的市場下跌中,大股東質押股數佔比從5月29日的8.05%下降至8月28日的7.03%。“大股東的質押盤告急往往會對市場情緒帶來比較大的打擊,但大股東的質押比例已經出現下降了。”8月28日,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機構部人士坦言,“一些大股東擔心質押盤出問題導致控制權生變,已經尋求其他渠道融資來提前部分還款,適當降低自身的質押率。”

平穩處置路徑

事實上,對於股票質押風險的化解,金融委會議已經明確瞭解決思路,即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但同樣監管部門也要提供相應的環境與幫助。

“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創造好的市場環節,鼓勵和幫助市場主體主動化解風險。”金融委會議指出。

例如6月11日,科陸電子實控人饒陸華所持有的全部4.82億股股票處於質押狀態,並觸及平倉風險,引發市場擔憂。

不過在積極籌劃、尋求轉讓方式化解後,市場恐懼的強制平倉並未到來。兩個月後,深圳國資旗下的深圳遠致投資有限公司成為饒陸華10.78%質押股份的受讓方,涉及資金10.34億元,而這部分資金也為饒陸華償還股權質押融資提供了“彈藥”。

隨後,這一股票、資金的平穩轉讓和過渡也帶來了更多增益效應。在國資企業遠致投資進入科陸電子後,後者在部分銀行的授信額度也開始恢復。

業內人士指出,科陸電子的案例是一種融資股東、上市公司、中小股東乃至金融機構的四方共贏。

“這種方法其實是一種四贏,大股東緩解了資金危險,上市公司的經營沒有受到影響、中小股東不用懼怕股價下跌,金融機構的質押貸款也避免了損失。”前述券商機構部人士表示。

“這個案例中,大股東持有比例比較高,在不喪失控制權的情況下有減持股份的空間。”前述機構部人士進一步表示,“其次國資股東進入後,出於對國有資產的保值等原因,上市公司也能夠獲得更好的資源協調和信用,進而對危機形成緩解。”

在其看來,類似案例也給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事件形成了化解參考,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這種參考一部分是公司端的,即上市公司股東、機構可以參考這種模式化解風險。”上述機構部人士稱,“同樣也是投資者端的,市場看到質押盤破位時,對想象中‘一平了之’的恐懼會有所下降。”

另有國資人士認為,部分地方政府、國有企業也有意願參與到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事件中,尋找低成本獲得上市公司大股東席位乃至控制權的機會。

“大股東缺少資金補倉時,往往對應股價也跌到了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這時候也會形成一個地方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機會。”8月28日,一位接近成都國資人士表示,“而且目前各地國資也有一定程度的證券化率要求,在二級市場獲得一家上市公司話語權甚至控制權,也給國資整合增加了平臺的寬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