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新基建”近期被大家討論很多,也被高層頻繁點名。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進一步明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細化工作,指出要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20天內,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4次提及“新基建”,頻率可謂史無前例。

所謂新基建,是相對傳統基建的一種說法,其重心不再是工業時代的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鐵公基)等,而是信息化經濟的基礎設施。

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再提到的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領域。

▼ 新基建的七大領域


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1. 5G基建

2. 特高壓

3.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4.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5. 大數據中心

6. 人工智能

7. 工業互聯網

從四個層次上,我們可以把握新基建的範疇:

▼ 新基建的四個層次


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1. 最內核是為數字、信息經濟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IDC數據中心等。

2. 第二層次是電子化、智能化改造現有城市的傳統基建設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項目。

3. 第三層次是在城市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應用設施,例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支持的充電樁、光伏、垃圾發電等;

4. 第四層次也是最外層,實際上並不能稱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補短板基建,如科技園區的開發、連接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高速鐵、輕軌等。

可見,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在第四層甚至第三層都有所重疊,是補充而不是互斥。

20多萬億的投資項目,新基建佔了幾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截至3月1日,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共計33.83萬億元。而我們加總該報道明確列出投資金額數據的8省市的投資之後,總額是22.23萬億元。

無論是33萬億還是22萬億,都一石激起千層浪,畢竟這一數字,比2008年的“4萬億”基建大刺激還要高出5倍多。

再考慮到政府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不禁讓市場浮想聯翩——

2020年的新基建,會成為2009年曾在風口浪尖的傳統基建嗎?

目前,在政府基建投資中尚未有關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統計,但我們可以從PPP庫細分項目中窺見一斑。

目前存量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17.6萬億元,其中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是大頭,約7.1萬億元,佔比接近41%。

規模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產、土儲相關的,包括廣場、公寓、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土地儲備等,約3.4萬億,佔比20%左右。

醫療衛生有3000億左右的項目,佔比1.7%。

而“新基建項目”佔比僅有0.5%,規模不足1000億元;類“新基建”項目,如軌道交通、園區開發、垃圾發電等,在PPP項目庫中大約2.6萬億,佔比14.7%左右。

兩者加總大概佔整個PPP庫的15%左右,與動輒上萬億的傳統基建項目相比,這樣的“新基建”和“類新基建”規模並不突出。

▼ PPP項目庫中“新基建”和類“新基建”的佔比


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注:新基建包括信息網絡建設、光電、充電樁、生物質能、智慧城市、科技等;類新基建包括軌道交通、園區開發、垃圾發電。

▼ PPP項目庫中“新基建”和類“新基建”的規模


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注:新基建包括信息網絡建設、光電、充電樁、生物質能、智慧城市、科技等;類新基建包括垃圾發電、軌道交通、園區開發。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未來8年國內5G投資總額將達1.5萬億,因此2020-2021年運營商5G投資額度總共為2,000-3,000億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這方面的進展,從而對數字、信息經濟相關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如果總規模依然保持1.5萬億的話,對於拉動中國已達百萬億體量的GDP來說實在“杯水車薪”。

因此今年政府將會以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託底復甦,以“新基建”為主要推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老基建復甦,新基建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