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寫詩方面有什麼講究?

北冥有魚呀


問題:古人在寫詩方面有什麼講究?

......

前言

這個問題比較大,作詩要注意問題非常多,古體有古體的講究,近體有近體的講究

一、近體詩基本規則

近體詩的對仗、平仄、黏連、押韻是標準的規則。在初盛唐會有一些半古半律的近體詩,但是以試帖詩的標準來看,科舉考場上的規則非常嚴格,拗體、失對、失黏對於考生來說都是致命的錯誤。

二、四聲八病

古人總結了很多中”詩病“,其中最有名的是”四聲八病“,四聲不是病,但是根據四聲而來的八病卻影響很大。不過八病中有些內容古人也不以為然,老街覺得鶴膝還是可以瞭解一下的。

有的書把唐人說的鶴膝與上尾混為一談,鶴膝上尾都是古人四聲八病中的內容。《老街詩詞閒話142-四聲八病 您知道哪些要避免哪些不必太在意嗎?》

例如杜甫很注意迴避鶴膝,在他的很多詩裡可以看到1、3、5、7句的白腳是分成上、去、入三聲來回避的。杜甫《春日憶李白》:敵、府、樹、酒,分別是入、上、去、上,很明顯,杜甫這首詩非常注意避開了鶴膝。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三、用字的講究

古人作詩喜歡用字有出處,例如劉禹錫非經書的字不用:《老街詩詞閒話22-誰讓劉禹錫作詩不敢用“糕”字?》

這裡的用字,包括了用典。黃庭堅評價杜甫、韓愈“無一字無來歷”,有來歷的字如同一個有故事的人。

四、典故的講究

故事短小,為了用最少的字表達更多的內容,經常要用到典故。用典的太生僻,讀者會有閱讀障礙,類似於王國維說的”隔“,吃不透、搞不懂。也要注意不要堆砌太多,如同猜謎語一般。

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太多,可以看看《老街詩詞閒話104-淺說古詩詞中的用典》、《老街詩詞閒話105-淺說詩詞創作中用典的忌諱》

結語

以上只是隨便說了幾處,寫一首詩很容易,但是寫好一首詩卻很不容易,古人作詩看似隨便其實深有玄機。大多數人只能看到皮毛,所以背詩的人多,寫詩的人少,寫打油詩的人多,寫好詩的人少。老街也是其中的小學生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王安石詩歌《泊船瓜洲》裡的名句,尤其以“綠”字為世人所稱道。據南宋洪邁 (《容齋隨筆》續筆捲八)記載,王安石先後用“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古人寫詩,除煉字之外還有哪些講究呢?
詩有四要素,分別為字數、對仗、韻、平仄。古人寫詩,這幾個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先看字數的講究。這裡又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古體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雜言,三言即一句三個字,四言即一句四個字,其他的類推。近體詩則以五字和七字為主。五律八句,七律八句,這裡的五律和七律是一句為五個字或七個字,而且整首詩要有八句組成,否則就不能稱為五律或七律,杜甫《春望》和《登高》就是五律七律的典型代表。而超過八句詩就稱為排律,並且句數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要求為偶數。五言絕句,字數為五律的一半,七言絕句,字數為七律的一半,如李白的《靜夜思》和《望廬山瀑布》。
再看對仗,對仗有兩種形態,一是對局(雙數句)與出句(單數句)相對,兩句中對應字詞的詞性要求相同或相近;二是在滿足前面條件下,相對字詞所組成的句子成分相同或相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中“感時”與“恨別”,“花”與“鳥”,“淚”與“心”詞性就是相同的。這裡的詞性常用的有名詞、專有名詞(例如地名)、方位詞(東西南北)、數詞、代詞(吾、爾等等)、一般形容詞、顏色詞、動詞、副詞以及其他虛詞等。此外,副詞還有連用詞(同義連用或反義連用)、重疊詞、聯綿詞(雙聲和疊韻)。此外,古體詩一般不講究對仗,近體詩的對仗(五律、七律、排律、絕句)則更為講究。
韻的講究,古人作詩,古體詩和近體詩在韻上有不同用法。近體詩只能用平聲韻,格律詩只能在30個平聲韻部中選擇押韻的字。一般兩句一押韻,韻腳都在偶句句尾,偶有首句押韻。一韻到底,不能換韻。不允許鄰韻通押,更不允許四聲通押,只允許首句起韻時用鄰韻,且韻字不能重複。用鄰韻的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中”字尾一東韻,“濃”“鍾”“峰”“松”都是二東韻,東韻與冬韻是鄰韻。古體詩可以用平聲韻,也可以上、去、入三聲押韻,而且上去兩聲有時通押。韻位置的位置安排上,除了有兩句一韻外,還有三四句一韻,以及一句一韻。讀詩時可以注意。用韻既有和近體詩一樣一韻到底的,也有換韻的。換韻又稱轉韻。既可從一個韻中選擇韻字,也可以從相鄰幾個韻中選擇,前者稱本韻相押,後者稱為通韻。古體詩中可以出現重複的韻腳字。
最後看看平仄的用法。古代漢語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一二聲是“平”,三四聲為“仄”,平仄安排要錯落有致。古人作詩時,一句之中,講究平仄相間,仄仄-平平-仄;一聯之中,平仄相對,平平-仄仄-平;各聯之間,平仄相粘,如果上聯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那下聯則是這樣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或者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裡可以參見陸游的《遊山西村》和杜甫的《蜀相》細細品味。
古人作詩,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究頗多。詩詞藏美,美而不言。
參考文獻
黃傑晟; 黃谷甘:《五言詩聯的矩陣聚類分析與“平平仄平仄”特拗而律》
朱煒; 尉遲治平:《韻詮》五十韻頭三考——《韻詮》研究之六
肖曉陽:《詩鐘對仗與嵌字技巧探微》

歷史研習社


古人寫詩除了在用字方面講究外,還很注重寫詩的場景和儀式。

如曲水流觴,讓酒杯在水流中流動,流到誰面前要即興作詩;

斗酒投壺,把箭羽投到酒器中,根據投的數量,輸的人則要被罰寫詩;

其他還有猜燈謎作詩或者像紅樓夢中小姐丫鬟們玩的詩詞遊戲等,情趣盎然,詩興才可大發。


風瀟雲淡易水寒


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又叫格律詩。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分至唐朝完全定型。古體詩沒有聲律與隊仗的要求,形式比較自由。用韻上既可以是平聲,也可以是仄聲。平仄上不需要遵守近體詩的平仄格式。近體詩就是唐代的格律詩,簡稱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在句數、聲律、押韻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相對古體詩更為嚴格。


誠堡



油然而生!觸景生情和觸景傷情。有感而發,隨心所欲,沒有無病呻吟的!傳承下來的大多是極品精品!民間流行的是有一定代表性和特色的《張打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