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爲什麼會率先制裁沙特?

bashanlaike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西方世界中率先行動,宣佈暫停對沙特的武器出口,直到有新的變化。這既有德國自身外交的考慮,也有鼓動其他盟友尤其是美國效仿的意圖。

默克爾的表態非常重要。她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搞清楚事情的真相,而現在距離真相水落石出還很遙遠。因此,德國採取禁止向沙特出口武器的決定首先是想敦促沙特儘快給大家一個交代。

沙特是德國武器出口的第二大海外市場,因此這一禁令還是有一定威力的。只不過,此前已經批准的武器出口還是會如約提供給沙特。

德國是西方世界第一個對沙特做出反應的。這也顯示出在美國缺位的情況下,在某些方面德國希望能夠扮演西方世界的舵手。這不禁讓人想起奧巴馬離任前對默克爾的囑咐,面對特朗普,西方世界的火炬可就要交到默克爾手裡了。

德國還希望能夠以此帶動其他歐盟國家以及美國能夠有所行動。德國經濟部長已經向其他歐盟成員國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在弄清真相前停止向沙特出口武器,以此形成國際協調的力量共同逼迫沙特公佈事實。

在歐盟內部,英國和法國是向沙特出口武器最多的國家。英國在2017年上半年向沙特出口了價值14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但是英國目前對制裁沙特興趣不大,因為英國在脫歐的背景下還要考慮本國的經濟和就業,一旦制裁沙特,對英國也是一種打擊。

美國則更不太可能對沙特這一重要的中東盟友施加禁止武器出口的制裁。或許未來會象徵性地對某幾個沙特官員制裁,隔靴搔癢而已。


以上是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關注!


臨冬大俠客


德國一馬當先,表態制裁沙特,這事太耐人尋味了。

因為二戰的關係,德國一向“韜光養晦”,雖然已經是歐盟內的“大當家”,但在國際層面上始終存在感較低,遠沒有法國蹦躂的歡。雖然德國人也有反思並在2014年提出積極外交,但2014-2016年,德國整體還是較為低調。

德國的變化始於特朗普上任。特朗普對於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的歐洲盟友而言真是太震撼了,他上臺以來,不僅國際媒體紛紛稱“民主大旗將交到默克爾的手中”,連德國人自己也從最初的滿懷期待的觀望,希望特朗普能夠“回心轉意”,漸漸過渡到決定自力更生,“將命運掌握在歐洲人自己手中”。


此次,德國率先制裁沙特可以說是下了一步好棋。不僅用事實奠定了德國作為西方世界棋手的地位,第一時間向世界發出了德國聲音,佔據了道義高地,在沙特問題上贏得主動權與國際好評。而同時,德國本來就難以進入沙特的武器市場,美、英、法無論哪個國家對沙特的武器出口都遠超德國。德國以禁止向沙俄出口武器作為制裁手段,對德國經濟而言影響甚微,但卻能對美、英、法等出口大國施壓。雖然三國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已經明確表態不會跟隨德國制裁的步伐,但明顯面臨輿論壓力,在沙特問題上還需要與德商議。德國幾乎沒付出太大代價就揚名了,沒準還能得點利。


希爾維


因為軍售出口和能源進口是西方國家離不開的兩劑毒品!

沙特從一個帳篷部落國家起家,短短70多年就能在這個世界上“敢作敢為”,就因為它不但控制了全球原油市場,也是最大的軍火進口國家。絕大多數“代表世界”的國家都不敢得罪沙特。

卡舒吉的案子,根本不用調查,是人都知道是沙特乾的,是人都知道沙特用了極其殘酷的手段幹了這件事情。因此,是人都知道沙特天理難容,不對沙特作出懲罰同樣也是天理難容!

在這裡,不是德國率先制裁沙特的問題,而是所有西方國家步調一致地保持低調:

  • 美國總統特朗普說:後果會很嚴重,但是軍售不會停止。因為沙特的$1100億美元軍火訂單關係到美國45萬工人的飯碗(後來改成了50萬,再後來就成了60萬工人的飯碗)。

  • 加拿大政府可以為了一個婦女解放運動,不惜與沙特翻臉斷交。但是在支離破碎的卡舒吉問題上,卻不能撤銷$150億軍火訂單。加拿大總理“小土豆”說:如果加拿大不賣這批武器,那麼這單合同就等於給其它國家了;

  • 英國、法國都譴責了對卡舒吉的暴行。但是在制裁和停止軍售問題上,都三緘其口。


只有德國,率先宣佈將停止再向沙特出售武器!

德國已經不是第一次宣佈停止向沙特出售武器了。今年一月,默克爾政府就曾經宣佈,停止向參與也門血戰的國家出售武器。隨後在九月份的時候,德國照樣向沙特、約旦和阿聯酋發運了大批軍火。

這一次德國的禁售令,也不牽涉到已經簽訂的合同。已經決定了的合同就不變了,繼續賣;將來不賣了!

將來會怎樣,到時候看了再說吧。


七號臺


西方大國對於沙特籍記者哈蘇吉遇害案的譴責都只是做做樣子,糊弄一下媒體,麻痺一下公眾而已,特朗普的美國、特蕾莎·梅的英國、馬克龍的法國都是如此,就連以人*權衛士自居的加拿大白左特魯班也沒有跳出來搶戲,而是極力迴避此案。利用此案渾水摸魚的國家除了牆頭草土耳其,竟然是歐盟老大德國!

默克爾一邊譴責沙特的暴行,一邊率先對沙特實施制裁,暫停對沙特的武器出口,這跟拼了老命拒絕停止向沙特出口武器的特朗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德國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起來,狠狠地在國際上刷了一把存在感,蹭熱點非常成功——默克爾從中獲得了特朗普喪失的道義,她終於可以在特朗普面前挺直腰桿了一回。至於德國敢於全球第一個,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個因為哈蘇吉案制裁沙特的國家的原因非常簡單:德國在沙特幾乎沒有生意,惹怒沙特根本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1、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意識形態色彩非常嚴重,聖母情節極為濃厚,奧巴馬卸任後被西方譽為世界最大的自由旗手,因而,德國早已成為歐洲聖母的天堂、白左的集中營。把道義看作非常重要,這也是德國除了經濟、工業之後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是德國行走江湖的神主牌。這也就解釋了特朗普還在對涉案的沙特的態度遮遮掩掩的時候,德國就多次“仗義執言”譴責沙特。

當德國的西方盟友還在對沙特態度曖昧的時候,被西方稱頌為聖母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突然出手了:10月21日,默克爾表示,德國政府對涉案的沙特實施制裁,暫停對沙特出口新武器。

沙特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是美國,其次是法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德國因為常年以人*權問題敲打沙特,兩國的經貿合作,包括武器銷售都是少得可憐,只是近年來默克爾看著西方盟友大肆向沙特出售武器大把賺錢,忍不住各種羨慕妒忌恨,終於羞羞答答地向沙特出口了價值4.6億歐元的武器。這一點對於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不過是九牛一毛。

2、德國為什麼敢於成為全球第一個因為哈蘇吉遇害案而制裁沙特的國家?真實的答案讓你驚訝不已:德國跟沙特沒交情,沒什麼利益交集,在沙特的大國利益圈裡屬於路人甲的角色,彼此對於雙方都是可有可無的對象,因此,德國制裁沙特,惹怒沙特,也沒什麼可損失的。

今年9月25日,德國外長海科·馬斯與沙特外交大臣阿德爾·朱拜爾在紐約舉行會晤,雙方同意結束外交爭端,和好如初。2017年11月,德國時任外長加布里爾在中東地區採取“冒險主義”外交政策,干涉黎巴嫩內政。怒羞成怒的沙特立即反擊,找回沙特駐德大使,並要求德國道歉,兩國關係遭到重創,直接的後果是2018年上半年德國對沙特的出口下降了5%。

德國好不容易跟沙特和好了,哪想到僅僅到一個月後,以道德國人再次搞砸了德沙關係。

3、哈蘇吉遇害案是土耳其與沙特、美國之間的遊戲,利用這個案件激烈地交鋒,兇狠地博弈,圍得就是赤裸裸的利益。

本來,跟歐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歐盟的三大國德國、英國、法國卻跑出來搶戲,橫插一槓,特別是德國、英國尤為積極。前幾天,德英法還專門對此案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譴責沙特的同時還要求做透明的調查,給出可信的結論。很多人都認為德英法三國只是出來表個態,做做樣子而已,法國的確如此,但英德兩國卻不是這樣,早先,據傳英國打算制裁沙特,還擬定了一個15人的制裁名單,後來被特朗普給摁下去了,不僅態度大變,而且對此案變得低調了起來,不再摻和了。

但德國捨不得哈蘇吉遇害案這塊“肥肉”,德國的政客接連表態,對沙特窮追不捨,其目的昭然若揭——德國試圖從哈蘇吉遇害案中獲取一張對美交往的神主牌——道義,而這正是特朗普在此案中廣為被人詬病的地方。德國火中取栗,獲得了這張貞節牌坊,提升了德國人的道德優越感,增強了默克爾面對特朗普時的自信心,能稍微扭轉德國在美國面前的卑躬屈膝與憋屈。

4、哈蘇吉確定遇害的消息確認後,德國沒有猶豫,果斷向罪魁禍首沙特出手了,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制裁作惡的沙特,暫停向沙特出售價值4.6億歐元的武器。截至目前,也是唯一的一個因為此案制裁沙特的國家。德國不僅做表率制裁沙特,但覺得自己的分量太輕了,制裁沙特卻起不到懲戒沙特的目的,於是,默克爾呼籲歐盟成員國停止向沙特提供武器裝備,重點是向法國、英國施壓,讓他們效仿德國,趕緊跟進,但被英國、法國拒絕了。


飛狼


德國此舉是脫美國化的一步妙棋!德國政府歷來把脫離美國獨立當成國家大事,默克爾政府也不例外!只要能夠給美國扯蛋的事德國都想做,但是受限於本土被美國佔領,很多時候都沒法做得很明顯主要還是害怕被美國報復,現在有現成的機會幹美國一釘耙肯定是會抓住不放的。德國首先對沙特製裁,那麼壓力就全到美國那裡去了,美國要是不參與制裁沙特那麼美國在十幾年來在國際上樹立的形象就會被一巴掌掀翻在地到時美國國內自己就會很熱鬧了;美國要是參與制裁沙特那麼美國最快也只能排到第二位上去,那麼反而襯托出德國的國際地位,對德國本土的國民凝聚力與國際自豪力的提升那也是相當明顯的。

其次,抓住美國的把柄以便在美歐貿易戰當中爭取談判的砝碼。德國是歐盟的領袖,德國做出制裁沙特只是第一步,往後肯定還會有其他相應的制裁措施繼續實施。這沙特受美歐壓力大很可能會導致沙特向俄羅斯靠攏,這對於美國來說絕對是不可接受的事,因此,美國肯定會站出來調停歐州與沙特的矛盾與問題,這時候美國自己就得讓步,而讓步的內容肯定就是貿易戰的部分內容。


優己


記者事件使美國處在風口浪尖,是否制裁沙特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特朗普“不想失去軍貿訂單”“會便宜中俄”的論調雖然無恥,也不失為大實話,在這緊要關口,德國高調登場號召歐盟禁止軍售沙特,其中蘊含的各種意味值得品鑑。


果斷乾脆,不一樣的德國

在英法美與全世界都在討論應該制裁殺人犯沙特,美國派出國務卿進行斡旋要大事化小的緊要當口,德國罕見地率先行動,不僅高票通過對沙特的制裁法案,中斷對沙特的軍火出口和輸送,而且向英國、法國等歐盟國家派出特使,遊說歐盟各國一同制裁沙特。

用“罕見”描述德國的行動絕不誇張。雖然自德國統一後回到世界政治中心,德國也一直站在國際正義的一邊,但從南聯盟、9.11、利比亞到難民問題、土再奇政變、菲律賓打擊毒品事件、俄羅斯雙面間諜案等一系列世界人道熱點問題,德國都只是作為追隨者存在,即使態度更堅訣,只有這一次,德國沒有等待美英法的決定,才真正成為第一個行動者。

德國的行動明顯與美國、英國很不合拍。首先說英國,在俄羅斯間諜案時是何等的正義凜然雷厲風行,但純為先定立場再找證據,至今卻還是真假難辨。而這次的記者案,不僅更血醒更殘忍更不人道,還有土耳奇這個北約成員國提供的不容質疑的證據。但英國除了有民眾遊行與媒體不痛不癢的解讀,遲遲不表態。美國更曖昧,為了“不想失去軍火訂單”直接想將事態不了了之。



美國的為難其實可以理解:並不僅僅只有千億軍火訂單與4000億貿易訂單,沙特可是其在中東唯一有行動能力的堅實盟友。不僅與伊朗是宿敵,還在也門充當打擊伊朗勢力――胡塞武裝的急先鋒。真要對沙特發起制裁,其數十年建立的中東戰略體系真要徹底崩蹋了。

一箭三雕,德國所謀者大

道義高地,德國要借勢取之

證據確鑿,性質惡劣,美英曖昧,法國與歐盟遲緩,德國無疑是抓住了最好的時機,也抓對了題材。

從德國的發展態勢看,它太需要一個更高的國際地位了。雖然貴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盟內部絕對的實力大哥,但德國事實上已撞上發展牆:經濟多年未能突破,給人印象是二十年沒增長,政治外交也始終難以突破。這已給德國帶來真實的困擾,如這一界政府的組閣艱難,國內納粹的復興,其實就是國家地位不能滿足民族情結。


而多年的政治摸索也使德國政治家們有了底氣與方向,如當年反對伊拉克戰爭、難民問題的立場、對土耳奇的措施、與俄羅斯戰略諒解、不參與南部海域的渾水,都得到國內的支持。

而在國際上,英國綁定了與美國走,美國卻要綁架歐洲與俄羅斯硬懟,在伊朗問題上的敏感――硬懟俄羅斯,德國在第一線,而伊朗不僅關乎德國的能源安全,也關乎歐洲的能源安全。

借沙特之事,站到道義心最高點,不僅能讓德國擁有國際話語權,交好各大國,也能徹底暴露美英的真相,為其中東、能源、俄羅斯等一攬子政策打開局面。

劍指美國,遏制邪惡漫延

沙特對美國確實太重要,太重要了!

美國需要金主,需要軍火市場,全世界也許只有沙特是真正的土豪,千億軍火訂單、4000億貿易大單,對於債臺高築的美國今天,是救命的。


中東戰略與石油美元,對美國更要命。

美國也並沒有說錯,如果制裁沙特,肯定便宜中俄,因為最直接的是軍火市場,沒有武器生產且正在戰爭的沙特需要武器,而世界前三的武器供應大國正是美俄中三國,雖然英法德也是大國,但一旦武器禁售,沙特只有向俄中尋求供應。

長遠的,是石油美元。美沙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也是石油美元的主持者。在德國帶領歐盟與俄羅斯建立非美元結算體系時,如果美沙同盟解體,對美國無疑將有決定性意義。

如果在德國發起制裁而美國卻不了了之,那得使美國在道義上徹底丟分,雖然對美國的實質性衝擊不大,但一定會讓美國失去來自歐洲國家的支持――對於歐洲各國,敢在“人道主義主題”上丟分的國家,還真沒幾個。


而美國如真的敢只顧利益不顧道義,則在伊朗等系列問題上,失去話語權,德國也是贏家。

四兩拔千斤,創造與美博弈的價值籌碼

德國在沙特其實利益很小,甚至說可以忽略不計。

首先說德國率先通過的“禁止軍火出口與輸送”,說了也等於沒說,因為德國本就供應不多,而在美國大單鎖定下更沒機會――如果美國也制裁了,用慣西方武器的沙特也許才讓歐洲軍售大國有機會呢。

再說石油供應。靠石油養家餬口的沙特,在美國也成石油輸出大國的市場上,根本不可能放棄歐洲,何況將沙特問題國際化對伊朗賣油也有利,更何況德國的制裁並沒有關於石油的話題呢?

而且,在沙特的武器市場也好,石油市場也罷,真正與美國博弈的是俄美與歐美,當然也少不了東方大國,德國是純粹操縱政治話題。美國要避免在沙特的尷尬態勢,現在反而要與德國對話。

即使德國敗了,損失不大,但道義高地站住了;贏了,不但是道義領袖,還可取得多方面的主動權。

哲學民族,念起生意經,也是高明得很啊!


bashanlaike


德國率先制裁沙特,實在是意料之外,想想又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說出乎意料之外呢?

首先,對一國制裁,必須有說得通的理由,拿得出的證據。現在沙特自己說正在繼續調查,沒有明確的調查結果。而且王儲薩勒曼是否捲入,也沒有確鑿的證據。



那麼,德國人作為一個行事十分嚴謹理性的民族,直接在全世界第一個做出了制裁沙特的決定,並且派出特使,遊說英法等國跟進制裁,實在出人意表。

第二,德國做為二戰的罪魁禍首,一直埋頭自己的事務,做好縮頭烏龜,不當頭,不出頭,愛惜自己的羽毛,萬不得已,也是緊跟美國的步伐。


這次出來跟美國唱反調,是非常罕見的事。

但是特郎普上臺以後,各種退群,以美國利益優先,置全球利益,歐盟的利益而不顧,揮舞大棒,一頓亂輪。默克爾曾經哀嘆,歐洲人只有依靠自己了。

英國在美國的支持下脫歐以後,歐盟分裂危險加劇,面對美國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歐盟的帶頭大哥徳國,不得不奮起抗爭,開始"脫美元化"、"脫美軍化"、"脫美國化"。


要脫離多年緊跟的大哥,必須要找一個站得住腳的藉口。否則,叛徒不是那麼好當的!

哈舒吉案件,美國為了利益,在人權問題上,赤裸裸的雙重標準,讓德國找到了極好的藉口。

制裁沙特,讓德國站在了道德的高地,成了高舉正義旗幟的鬥士。那個揹負二戰罪行的形象一掃而空。

制裁沙特,默克爾瞄準的卻是特朗普。看起來是沙特受傷,實際上卻是特郎普捱了默克爾狠狠的一耳光。


制裁沙特,讓默克爾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也收穫了德國選民的心。將10月14日基民盟在巴伐利亞州選舉失敗的陰影,一掃而空。

默克爾的德國,率先制裁沙特,吹響了歐盟的集結號。

歐洲,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


寒舍29


西方國家對於沙特在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中肢解記者一事,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一直都是沒有實質的制裁舉措。特朗普政府想盡辦法試圖為沙特王室開脫責任的態度也是一目瞭然的。

不過,當地時間22日,德國終於在西方國家中邁出第一步,率先表態稱考慮停止對沙特的武器出口,直到此案水落石出。德國也由此成為第一個決定暫停對沙特武器出口的西方盟國

與此同時,德國還呼籲其他歐洲國家也跟進向沙特施壓,但是目前沙特的另外兩大進口武器歐洲主要來源國——英國與法國都仍然“無動於衷”。不過,我們可以預見,在德國政府採取行動後,歐洲的社會輿論將會轉而倒逼英國與法國政府採取措施。

法德兩國在實質上共同領導著歐盟,如果歐盟有雄心的話,法德都不應像美國那樣試圖袒護沙特,應當展現全球領導力維護國際規則。很顯然,默克爾政府的這一舉措,再一次使得德國目前成了西方陣營中守護基本政治價值觀的領袖;而這一角色通常是由美國來扮演的。但是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的形象已經越來越難以承擔這一角色了。

國際社會有一些基本遊戲規則,比如聯合國人權公約的一些基本準則,是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否則就是超越底線。沙特此次的行為已經打破了底線,如果沒有國際壓力讓沙特政府嚴肅對待此事的話,國際法的一些基本準則等於就完全變成草紙一張了。這種國際壓力是不能簡單視為“干涉內政”的,因為這是國際社會維護國際法的共同契約努力

對德國此次的率先施壓,應當予以點贊!


建章看世界


這不是第一次德國對沙特暫停軍售,德國政府的做法值得讚揚。

但是如果默克爾手裡握著上千億美元軍火訂單的話,她肯定不會作出這樣的決策。德國的這一外交行動有價值觀的因素在裡面,但主要還是國家利益的考量,而且留有餘地,是“暫停”而不是取消。


德國想做歐洲的老大,而老大必須讓人心服。2014年,我在斯坦福大學聽了歐盟主席巴羅佐的演講,他當時特別強調美國和歐洲關係之所以特殊,就是在於人權、民主等價值觀。

雖然國家之間的外交根本上是利益的交換,但此前的美國外交還有著那麼一絲虛偽的面紗。而在特朗普上臺以後,已經完全撕下了遮羞布,只講赤裸裸的而且是最直接的利益,什麼國際規則、什麼價值準則全都給拋到一邊去。這讓還有那麼一點理想主義色彩的歐洲盟國很不適應,對美歐關係產生了不可逆的分裂,而歐盟經濟一體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已經追求獨立於美國的政治一體化。那麼歐盟內部誰來做老大呢,德國和法國都是火車頭,除了經濟手段外,德國希望通過扛起了捍衛西方民主價值觀的大旗來讓人心服,所以在難民問題、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問題上佔據道義的制高點來向國際社會尤其是歐洲國家展現與美國不一樣的地方。今年1月19日,德國就宣佈對沙特等也門參戰國暫停軍售,德國外交部長加布里爾的解釋是:我們不能只是每天抱怨在也門發生的事情。人們必須要為這世界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做些什麼,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在此次沙特記者遇害事件上,法國搶先發聲,但德國第一個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法國的馬克龍雖然搶先代表歐洲國家予以譴責,但沒有實質性的舉動。而在德國表示暫停對沙特出口武器後,馬克龍被記者問到法國是否也會採取類似行動時明確表示拒絕回答這個問題,此前馬克龍就因為向出兵也門的沙特提供武器並和小薩勒曼共進晚宴而被法國網名諷刺為“金錢高於人類”,民調顯示有74%的法國民眾認為向沙特的軍售“不可接受”。沙特是德國第二大軍火買家,但德國的默克爾就知道想要做老大就要做出犧牲,不就是4億多歐元的軍售嗎,能對德國的經濟有多大影響,既能順應國內的民意,又能展示希望的領袖國家形象,為什麼不呢?這不,西班牙也開始行動,國會已經決定停止向沙特出售武器,而且有很多歐洲國家也都在考慮是否跟進。


德國的做法雖然是基於國家利益的理性決策,但值得讚揚。想做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樣子,要捨得犧牲,年輕氣盛的馬克龍在這點上比老謀深算的默克爾段位上要差的多。


雲霄飛翼78


卡舒吉事件後,德國外長海科.馬斯是德國政府高層裡第一個表態對沙特的軍火出口在此事件調查期間不存在進行的基礎。22日默克爾的表態正式暫時性停止了對沙特的軍火出口,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對於沙特的軍火出口不可進行。這更多的是德國政府在國際舞臺上的一種對沙特不滿的表達,但是離真正的制裁還差的很遠。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暫停出口,如果調查結果顯示並不涉及沙特王室(實質上肯定是),很難想象這樁印鈔機的生意德國捨得放下。

歐美對我國一直也存在技術封鎖,尤其是軍事裝備和技術方面,但是經濟合作倒是十分緊密。看看美國對產油國伊朗的措施,那才是制裁,不讓用美元結算,阻止原油出口等。歐美如果真的要制裁沙特,應該用上以上措施,那才會讓沙特真的痛地求饒甚至改變沙特王室的未來命運,但是也會讓油價起飛。

德國的表態不僅僅出於在國際上佔領輿論道德高地的動機,也是國內各黨派、甚至是執政黨內部反對對沙特出口軍火的結果。其實德國一直都知道沙特的本質:極權國家、人權狀況十分差,而且還主導了對也門的血腥戰鬥,如果一定從道德高地來講,早就沒有理由不斷批准對這樣一個國家出口武器。而且此次宣佈暫停武器出口沙特的兩位正是今年推動和沙特關係回溫,並批准了200多億歐元的對沙特武器出口的主角。因此,也不要把德國看得太正面,這樁武器換石油和貨幣的交易還會在事件過後重新恢復的。說到這點,還是人家特朗普商人比較直接,人家就表態捨不得和沙特上千億美元的軍火大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