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的噩夢

伊隆·马斯克的噩梦

隆·馬斯克又一次從睡夢中驚醒,望著鏡中自己因驚懼過度而扭曲的臉,回憶起夢中的情景:連續三次發射火箭都失敗了,火箭像煙花一樣爆炸成碎片,公司山窮水盡,錢在火光中快燒沒了……忘了這是第幾百次做這樣的夢,同樣的場景不斷循環、不斷重播,升空時歡呼雀躍,墜毀時極度痛苦。

加痛苦的是,這一次不是夢。2015年6月28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一枚獵鷹-9v1.1(Falcon-9v1.1)運載火箭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點火升空,預備執行該公司“龍”(Dragon)飛船的第7次“商業補給服務”(CRS)合同任務(SpX-7)。爬升約2min後,火箭爆炸解體,碎片四散,悉數墜入大西洋。發射前,人們最關注的仍然是火箭第一級回收試驗,但沒想到以火箭發射失敗告終。

1 事故情況

發射前一週,SpaceX公司按慣例在發射前進行了獵鷹-9v1.1火箭第一級灰背隼-1D發動機的地面熱試車。

2015年6月28日,火箭按時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0發射臺發射。離開發射塔後,助推器執行俯仰、滾轉和偏航組合程序機動以建立正確的飛行方位。爬升80s後經過最大動壓力區域。在升空後130s,其中2臺灰背隼-1D發動機關小油門,以便在主發動機關機時刻降低加速度大小。在T+2min19s,即第一級飛行的最後一段,飛行驟生變故,沿箭體長度方向出現強烈的排氣或冷凝現象。跟蹤錄像顯示,異常來源於火箭前端,而非尾部的9臺灰背隼-1D發動機。

伊隆·馬斯克的噩夢

獵鷹-9 v1.1運載火箭發射

事故發生時刻,火箭飛行高度為45km,速度為1300m/s。T+2min22s,可見飛船與運載火箭脫離,而第一級發動機仍在運轉。T+2min27s,清晰可見更高能的壓力釋放現象,幾秒內整個火箭解體為碎片,濺落在大西洋中。

事故發生不到2h,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查爾斯·博爾登發表聲明稱,NASA為任務失敗感到沮喪,但未來仍將與SpaceX公司密切合作,瞭解原因、解決問題並早日復飛。博爾登同時表示,商業貨運計劃容許失敗,NASA將繼續以安全、有效的方式運行“國際空間站”,並將其作為未來較長期深空探索任務的試驗平臺。目前來看,各界反應均對SpaceX公司表示支持,並承認航天飛行之難。7月20日,SpaceX公司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伊隆·馬斯克宣佈,這次爆炸是由火箭上一個有問題的支架引起的。這個鋼材質支架用於固定火箭上的高壓氦瓶。由於支架失效,導致高壓氦瓶在火箭升空過程中脫落,並衝擊了火箭第二級上的液氧貯箱,氦氣洩漏產生高壓導致液氧貯箱爆炸,整個火箭被炸燬。這種支架在獵鷹-9火箭上有數百個,由外包商製造,今後SpaceX公司可能會更換供應商。馬斯克還說,針對此次爆炸事故的調查和評估並未結束,尚未發現其他故障與火箭爆炸有關。而獵鷹-9火箭發射次數減少及延期將給公司帶來數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這是近8個月以來第三起涉及“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的事故。此次,“龍”飛船共攜帶1867kg加壓貨物,其中有676kg為乘員補給,461kg為空間站硬件,529kg為科學設備。貨物中尺寸最大、可能價值最高的是國際對接適配器(IDA),質量為獵鷹-9v1.1火箭和“龍”飛船組合體構型獵鷹-9v1.1運載火箭發射526kg,本打算安裝在空間站和諧號節點艙前端的加壓接合適配器-2(PMA-2)上,作為未來商業載人航天器和其他航天器的對接口。該設備損毀對整個商業乘員計劃影響深遠,另一部國際對接適配器暫定於今年12月在“龍”飛船第9次任務中發射。地面還有零件可用於再造一部國際對接適配器,但整個計劃已耗費NAS A近1億美元,損失巨大。損毀貨物還包括行星實驗室公司(Planet Lab) 的8顆立方體衛星,這是該公司第二次在空間站貨運任務中損失衛星,其26顆“鴿群”(Flock)衛星曾毀於2014年10月“安塔瑞斯”(Anta r e s)/“天鵝座”(Cygnus)飛船事故。

NASA官員稱,儘管有很多補給品和硬件隨船箭損毀,但空間站運行在短期內不會受到影響,站上食物和飲用水儲備均可保障乘員到10月底,而在此期限之前,會發射2艘“進步”貨運飛船和日本第5個“H-2轉移飛行器”(HTV-5),為空間站提供補給。此外,軌道-ATK公司計劃於今年12月復飛“天鵝座”飛船,具體時間取決於其他任務安排。

2 真實的噩夢

此次事故是獵鷹-9火箭投入使用以來的首次發射失敗,在此之前,從2010年開始連續18次發射均取得成功。這也是SpaceX公司自第三次試射獵鷹-1失敗以來經歷的首次運載火箭事故。

那是馬斯克成立SpaceX公司的第5年,他投資1億美元建造的“灰背隼”發動機和單發動機的獵鷹-1火箭就要首次試射了。這枚小火箭直徑不足2m,事前估計的發射失敗概率為2.8%,是美國曆史上最低的。

然而,發射卻接連失敗:第一次,2006年,火箭點火升空不到1min就因燃料管破裂而發射失敗,發動機起火,火箭下墜;第二次,2007年,火箭發射過程中出現了13次異常情況,最終導致飛行失控;第三次,2008年,火箭升空僅2min後,火箭開始震顫,發出異常聲音,來自火箭的實況傳輸畫面就此中斷,最終與地面失去聯繫。

團隊所有人都感到絕望,馬斯克也面臨巨大壓力:如果第四次還是失敗,SpaceX公司將無力承擔第五次發射。在硅谷文化中,失敗是榮耀的資本。馬斯克總說:“如果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不夠創新。”但現實中,鉅額賭注的失敗,還是難以承受之重。曾有許多壯志未酬的私人航天公司隨風消逝,SpaceX公司很可能步其後塵。

2012年9月28日,獵鷹-1第四次發射。火箭升空,沒有爆炸,進入了預定軌道,而他本人正坐在控制檯旁,留下了一張經典的照片。

從那之後,SpaceX公司的火箭就再也沒有失敗過。直到2015年6月28日,馬斯克的44歲生日。

關注我們

國際太空

想掌握更多航天產業資訊?趕緊訂閱《國際太空》紙質雜誌吧^_^

伊隆·馬斯克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