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收藏,圖文分析牛毛紋的產生原因以及對古玉鑑定的重要意義!

牛毛紋,顧名思義,長得像牛毛。牛毛的特徵,想必大家都清楚,一條一條,幾乎平行排列,比較纖細。

牛毛紋的產生,跟玉的生長結構息息相關。玉是非均質體,深埋地下的古玉,在成百上千年的環境影響下,會發生應力的拉伸。而應力,會順著玉體分子結構的排列產生,於是出現近乎平行的極其細微的淺裂。

收藏收藏,圖文分析牛毛紋的產生原因以及對古玉鑑定的重要意義!

土壤中含量最多的金屬離子是三價鐵離子Fe3+,呈黃色。長期接觸潮溼的墓葬環境,古玉與土壤親密接觸,水溶液中的三價鐵離子便遊離到古玉表面,沿著近乎平行的應力裂痕進入玉器表面,經年日久,便形成了我們常見的“牛毛紋”。

故,牛毛紋的產生原因,分為內因與外因。內因是古玉本身的分子排列結構與應力作用 ,產生了近乎平行的裂縫,這給顯色雜質的進入提供了條件;外因是土壤中含有的鐵離子進行分子運動,遊離到了古玉表面的裂縫中。

收藏收藏,圖文分析牛毛紋的產生原因以及對古玉鑑定的重要意義!

牛毛紋的鑑定,也要根據產生原因來判斷。

首先,牛毛紋是近乎平行狀。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古玉作偽,其中有一種方法,就是火燒玉器然後迅速冷卻,產生炸裂紋,冒充牛毛紋。這樣的玉器,表面產生炸裂現象,紋路雜亂無章,並非平行排列。

收藏收藏,圖文分析牛毛紋的產生原因以及對古玉鑑定的重要意義!

其次,牛毛紋是水銀沁的前期狀態,線條多為黃色、褐色甚至黑色,鮮紅色顏色幾乎沒有,坊間偽品常用紅色染料做舊,故一眼便知。

最後,牛毛紋深入玉肌,絕非浮於表面。牛毛紋是經過長年的分子運動產生的,顏色絕不會浮在玉器表面,而是深入內部,產生擴散狀態,在高倍放大鏡下,可以觀察到一條條絲絲縷縷的牛毛紋,其實是一條條濃淡不均的色帶,這是仿品無法達到的水平。

瞭解牛毛紋的形成機理,才能更好地進行古玉鑑定,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