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雅:虛擬現實產業步入健康發展階段

虛擬現實(VR)這個在前幾年紅的發紫的概念,經過一波資本熱潮和媒體熱炒之後,近兩年逐漸恢復平靜。沒有了資本和媒體的追捧,虛擬現實產業是被邊緣化了嗎?在虛擬現實內容製作中心主任、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劉詩雅看來, VR產業迴歸理性,才是真正步入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劉詩雅向記者表示,前幾年的產業“熱潮”對VR行業發展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很多不懂虛擬產業的人打著“VR”、“AR”概念到處“圈錢”,反而擾亂了行業的發展。“熱潮”退去,一些真正做虛擬產業的人才逐漸沉澱下來,從“玩概念”轉變為搞研發創新,行業也迴歸了理性發展。“從今年整體產業的發展與創新情況來看,我個人感覺形勢上還是非常樂觀的,國家和各地政府對於虛擬現實行業的發展也給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行業也越來越規範。”

劉詩雅所在虛擬現實製作中心就是在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的指導下成立的,當時主管部門提出我國虛擬現實技術產品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同時產業發展中存在內容稀缺、製作成本高、標準不統一等內容短板,已成為制約虛擬現實與各產業融合應用的關鍵因素,由此才成立了“虛擬現實內容製作中心”公共服務平臺。

劉詩雅表示,平臺成立後匯聚了虛擬現實內容製作領域企業、高校院所、行業機構等資源,推動了虛擬現實內容開發、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的發展。據劉詩雅介紹,虛擬現實內容製作中心成立以來,已經連續輔助青島舉辦了兩屆“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並打造了全球虛擬現實內容的國際化賽事“星鯊杯”,“星鯊杯”的舉辦為全球行業開發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和與世界交流的平臺,可以促進或者說刺激行業的良性發展,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大賽頒獎典禮還邀請了很多投資機構到現場,與內容開發者團隊直接溝通,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資本與技術的良性對接。

虛擬現實技術集合了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同時,虛擬現實也是新一代的信息通信計算平臺,具有應用空間大、產業潛力大、技術跨度大的特點,對帶動核心元器件、泛智能終端、網絡傳輸設備、雲設備、電信服務、軟件與行業領域信息服務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具有跨界融合性,需要關鍵器件及系統、終端整機、網絡傳輸、內容製作及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推進。劉詩雅認為,“由於虛擬現實技術是一個橫跨多個領域的交叉學科,其應用場景更是分佈在多個領域,所以多個技術同步發展及技術和應用的協同是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

劉詩雅表示,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實際的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更像是一種媒介和手段,為其他傳統行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為其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的活力,同時促進虛擬現實行業自身的發展,這正是我們所謂的“虛擬現實+”的概念。目前,虛擬現實內容製作中心正與教育、醫療、工業、影視、文旅、國防教育、科普教育等很多傳統行業進行結合,將推出一些列虛擬現實創新產品及案例。

“人才儲備是現階段虛擬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重點,目前行業出現了嚴重人才空缺的狀態。”為了解決人才儲備的問題,虛擬現實內容製作中心與上海市成人教育協會共同發起了國家級虛擬現實內容製作應用型人才聯合培養計劃,並與多所高校、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虛擬現實行業人才的培養。劉詩雅表示,隨著市場空間不斷地擴大,需求人才數量的增長是必然的,反之只有人才儲備充足,才能使技術更快的發展,拓展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記者 張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