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來源於貼吧的一個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4115624936

樓主有說過隨便轉,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貼過。相信很多人可能看過了,內容實在是好,我就再畫蛇添足轉一次~~

以下內容非原創,轉自上面網址。我只貼樓主的話,帖子裡眾多其他吧友的回帖發言也非常深刻,大家如此積極踴躍的發表看法,有分歧也是爭而不吵,求同存異,恍若解放思想大討論= = !咳咳,口誤!總之,這樣一個帖子,讓我看到了《琅琊榜》存在的更加深刻的意義,也或許只是過度解讀吧,但能喚醒和滋潤一部分人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對社會的美好期許,人們的理想主義以及對真善美的底線堅守,是個有膽量、有內涵、有價值的值得收藏的好貼好樓,有時間有興趣的可以去逛逛呦~

《琅琊榜》火了,我和我的閨蜜都是追劇人,我閨蜜從來都是個比較另類的人,總能將一些普通的八卦看出嚴肅的味道,我也真是服了她了。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這個電視劇為什麼火呢?大家都有理由,比如我,我就覺得這個劇,人模樣好,演員演得好,衣服好看,景色好看,故事又抓人,所以就火了唄,我的想法是比較大眾的吧?

我閨蜜就不一樣了,她偏偏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她說這個劇火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一種心理投射,是當下社會長期秉承現實主義價值觀後,理想主義價值觀的反彈。

我當場就抬眼望天了。。。

這也太高大上了。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不過她的話沒有完,她還說,梅長蘇的虐心,最虐的不是他和霓凰的愛情沒有結果,不是他的病弱,不是他的掩藏身份,他最虐的部分是他的自虐,是他身體裡不能割捨的林殊對梅長蘇的蔑視和不認同,由此帶來的是梅長蘇自始至終的自卑,哪怕別人覺得他很成功,他卻始終不能認同,以至於他對自己的健康、愛情乃至未來都抱著一種自棄自傷的態度。

最後她總結,這其實講得就是我們每一個在現實中掙扎的普通人,心中有一個永遠的林殊,做事的時候卻不得不成為梅長蘇,區別是我們做的林殊和梅長蘇都不如電視劇中那樣完美,於是我們跟著劇中的林殊,一邊羨慕梅長蘇,一邊同情梅長蘇,因為梅長蘇的困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困境,是現實生活中無處擺放的理想主義。

我同我閨蜜一向喜歡掐,她往東,我喜歡往西,她喜歡八卦問題嚴肅化,我喜歡嚴肅問題八卦化。

看電視劇嘛,最重要的是養眼,這麼養眼的電視劇不火怎麼行?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閨蜜卻不同意,她說,電視劇電影拍攝技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故事和人物,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電視劇的火其實開始提醒文藝界了,觀眾是分得清美醜的,以醜為美,以低俗為笑料的這種片子即使一時能夠引發話題,但是很快就會被淹沒。國家和平了快七十年,人們開始反思那些遍佈社會的厚黑學、官場學,海晏這位女性寫的小說,是對兩千年來男性主導的那些三國演義式的權謀最深的鄙視。

於是,我的閨蜜又問了一個讓我很凌亂的問題:

她問我,你覺得在中國,理想主義還有存在的土壤嗎?

這個問題她還讓我想一想,過幾天再和我聊,天,我只是看完了劇,想找個人吐吐槽,沒想動那麼大的腦子好不好?不過她就是這麼個人,過幾天她說不定真會再來問我這個問題。大家給點想法?

理想主義是什麼?說實話,我說不清楚,於是我就去找了度娘,以下是名詞解釋:理想主義,通俗點講是基於信仰的一種追求。理想主義一定是以精神層面為核心的,但它並不排斥物質。這個詞並不時尚。理想主義跟信仰緊緊聯繫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義才會形成。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們一般稱之為理想主義者。

梅長蘇有信仰嗎?

在理想主義這個問題上,我覺得談得太多,太容易流於空想,也太容易被人利用,或者說,我的疑問是為了理想,可以不擇手段嗎?梅長蘇讓人傾佩的是他願意守住自己的底線,但實際上這種堅守已經非常艱難了。

相反,靜妃說的“真相是最重要的”更得我心。

梅長蘇的理想是什麼?他的理想肯定不是律法,因為他的行為屢屢觸犯刑法,他引導犯罪,劫持囚犯,所以律法並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一個政治清明的明君,可是政治清明最大體現在何處呢?是依法依規矩辦事,不用揣測上意,這就是中國式理想主義的最大悖論。

其實,這個問題很久以前我就和我的閨蜜討論過,那個時候我們剛剛看完了《大秦帝國》。我們那次討論的結論就是,太過惡劣的外部環境根本沒有理想主義存放的地方,適者生存的現實讓我們這個民族早早明白了成王敗寇的現實,所以洗洗睡吧。

不過很明顯,那個丫頭是個不死心的,時隔幾年,再次舊事重提。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如果將理想主義等同信仰的話,那我對理想主義就更加懷疑了,因為看過了西方的宗教戰爭,我便覺得我們的現實主義也沒什麼不好了。好吧,我承認我總是這樣左右搖擺,我閨蜜最受不了的就是我的沒有原則。每次她這麼吐槽我,我都會說那是我不想和她吵架。

所以我覺得有信仰是好事,但有太過堅定且排他的信仰就不見得是好事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洗腦也是避免殺人的好方法。

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或者套用梅長蘇的話,雪終究是要停的。

可問題是黑夜時,人們根本不知道光明在何處。春秋戰國幾百年仗打下來,光明在何處?誰知道?不過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罷了。太子禹王相爭,誰能看到最後的勝者是誰,能夠在黑暗中保持理智不隨波逐流,看到成功的方向,這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中國社會的儒家傳統決定了社會風氣受上層影響很大,所以一旦掌握話語權的上層貴族之間的價值取向發生問題,對下層的影響會非常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有自己的家庭,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所以求同存異是個好態度。我和我閨蜜也會爭,不過不妨礙我們關係鐵。

每個王朝後期往往有極端龐大和無恥的貴族階層,為了自己既得的利益,無視底層百姓的痛苦,偏偏這些人還佔據了話語權,這才是百姓最後決定揭竿而起的原因,但這樣的反抗方法常常代價巨大。

梅長蘇曾說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句話真要實現太難了,也許永遠只是一個虛影。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我看到了,剛剛看到,天哪,我先去激動一會,順便給我閨蜜打個電話。我快暈了。。。(侯洪亮在微博推了這個帖子)

剛才我成功地用我的激動嚇了我閨蜜一大跳,然後她也激動了一下下,不過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太沒意思了。我問她現在是不是特得意?她說她覺得偶爾能有機會掌握一下話語權的感覺很不錯。小樣,就會裝。。。。

剛才我閨蜜又給我打了一個電話,這次她說了不少她的看法。

她說這個貼能在官方的微博上被引用,看來這個團隊多少也是希望引發公眾類似思考的,現在我發的這個貼這麼多人回應,說明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

不過她自己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她也還沒有想得非常明白。

她認為,理想主義不能太過高高在上,中國價值觀中的求全走到了一個極致,就成了滅絕人性的理學,反彈回來到另一個極致,就成了沒有底線的厚黑,這兩者都讓她感到害怕,前者會讓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對這樣的價值觀感到遙不可及的絕望,後者也會讓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因為缺乏起碼的安全感而感到無所適從。如果我們國家的一些聰明人能夠在這兩者間找到一個平衡的點,成為大多數普通人既能夠認同也能夠追隨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那我們中國文化的復興就真正到來了。

西方人的宗教,曾經政教合一,他們不單精神洗腦,甚至連人的日常生活、行為模式都加以規定,而在今天的中國,進行起碼的道德行為規範教育都要受到很多人“洗腦”的攻擊,她覺得很不公平,她說那就是文化話語權缺失的悲哀。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努力,更需要文化工作者努力。如果,觀眾要看的僅僅只是那些愚蠢的、無能的、殘酷的、沒有人性的故事,看《新老孃舅》就可以了,那裡面有些事比編劇們編得還要離奇和匪夷所思,但是靠這些是能夠提振一個民族的精神嗎?

所以她勸我別再讓她顯得班門弄斧了,偶爾追追劇就可以了。她就是一個業餘的喜歡胡思亂想的傻女人,文化工作術業有專攻,所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不是她的菜。她要好好休息,準備週一上班後,解決手頭上一大堆的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

我算是明白了,這個話題她準備翻篇了。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中午,我閨蜜主動打了個電話給我,她談到了她的一些擔憂。我有些不以為然,不如寫出來大家看看吧。

她說她上次在電話裡雖然說不想再理這件事,不過還是忍不住手賤地翻看了帖子和官微,她看到有不少朋友說她的看法有些過度解讀了,所以她有些心虛了,也許人家海晏根本就不是她的這種想法。如今她的隨口之言被我這個好事之徒寫了出來,最要命的還引起了製片的關注,上了官微。她一向最討厭這種過度解讀,以前語文考試她吃虧就吃虧在了這些上面,什麼“山的那邊的意思“之類的題目永遠做不對,如今她自己卻做了同樣的事情,是不是會誤導很多看書、看劇的人?

我忍不住罵她,你也太高估自己的影響力了吧?不過一個帖子,一個官微,隨著《琅琊榜》熱度減低,還有幾個人記得?

她說現在有太多人就是你這種想法,所以才說話無所顧忌,什麼後果都不考慮。

我反駁她說,照你這種說法,有了想法都憋心裡?

她說,那倒也不是,只是出口前要三思。算了,跟你這大嘴巴沒什麼好說的,說了你也不明白。你有表達慾望,以後別扯上我。

掛了電話,我不免心裡嘀咕,好好好,我不扯上你,不過你既然和我交流思想,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分得清楚嗎?這年頭找個像我這樣好的傾聽者不容易,呵呵,看你憋得住?

故事到此結束啦

關於《琅琊榜》,我聽到的最另類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