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日本製造業一直是全球最頂尖的企業陣列之一。在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時,鄧小平曾親自訪日向松下等日本頂尖製造企業尋求中國的發展之路。這麼多年過去,日本的製造業水平依然位居前列,今年我有幸走訪了日本佳能本部,採訪這家目前世界銷售量排名第一的相機公司高層,而佳能作為日本製造業的一個典範,似乎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示。

在東京港區一家高層景觀餐廳的觥籌交錯聲中,佳能社長真榮田雅也並沒有跟著舉杯,而是在身邊中國記者的手機上寫下了Hans Rosling這個名字,“書名是FACT FULNESS,我很喜歡讀。”

這本暫且可以譯為《真確》的書出版不久,就被比爾·蓋茨在個人的讀書網站上點名推薦,雖然這本書還沒有中譯本,但這位瑞典醫學教授憑藉在TED擁有歷史最高點擊數的演講被全世界所周知——他一生都在致力用統計數據來扭轉對世界的系統性認知偏差。

如果說在Hans Rosling的世界裡,數據是認識世界真正樣子的基礎,那麼想透徹地認識佳能已經耕耘了81年的影像帝國,恐怕也要通過一連串無法篡改的數字。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東京下丸子本部外觀

從1937年,篤信佛教的吉田五郎為自己設計的日本首款精密小型相機命名為“觀音”,併成立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如今,佳能已經發展為在全世界擁有20萬員工,年銷售額達293.23億美元的世界財富500強企業(數字來源FORTUNE GLOBAL 500,2016)。觀察佳能近幾年的財報可以發現,在扛過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佳能扭轉了短暫的頹勢,此後營收數據幾乎再沒有過大起大落,平滑的增長曲線與激進的互聯網公司迥異。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東京下丸子本部內部的相機展廳,陳列著歷代佳能相機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的第一臺相機產品“KWANON觀音相機”

而從專利數據來看,直到2018年,作為美國專利提交榜單的前五名(日本公司中第一名),佳能已經將這個記錄保持了32年。若專利就是武器,那佳能可以說已經武裝到了牙齒。

這個紀錄說明,81歲的佳能依舊有極強的自我更新能力,業內人還依稀記得在1996年,佳能前任社長御手洗冨士夫上任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砍掉了已運轉40年的流水線作業模式,轉而實行更適合公司未來發展的單元式生產方式(“CELL”, 6名員工編為一個小組,在一個配備有全部工具的小工作室中合力工作)。

命令下達後,35個工廠、共20000米流水線被廢棄,7個虧損項目被終止,然後從此佳能走上了一條財務健康的路。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的專利數據展示,連續32年保持美國專利提交前五位企業,這是一個很讓其自豪的紀錄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EF 200-400mm鏡頭的拆解圖

從1996年開始,佳能制定了類似中國五年規劃的“全球優良企業集團構想計劃”,從第一階段的“整體最佳、利潤優先”目標(1996年到2000年),第二階段的“所有主營業務世界第一”(2001年到2005年),第三階段的“擴大新業務、推進新成長戰略”(2006年到2010年),第四階段的擴大事業規模(2011年到2015年),到2016年真榮田雅也帶領佳能正式迎來第五階段(2016年到2020年)。

其基本方針中“挑戰”二字,也是佳能所有爬坡過坎的進程中,最核心、最熱血的精神。

寧可不做一家“快”的公司

早在2012年,細心的國外媒體在網上挖出這麼一條消息:佳能公開了一隻新的50毫米鏡頭專利,而從鏡頭設計來看這似乎是一隻適用於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的鏡頭。所有敏感的人已經嗅出了味道——佳能的全畫幅無反相機計劃已經全面展開部署,研發部分可能已經完成。

但2013年,索尼先出手了,推出全畫幅規格CMOS的A7、A7R。雖然在前一年佳能已經推出EOS M系統APS-C畫幅的無反相機,但何時推出全畫幅無反相機,所有用戶都在議論。

而關於佳能全畫幅無反相機的信息,斷斷續續會顯出蛛絲馬跡。2015年,佳能公開了一個編號為No.2015-118208的轉接環專利,通過這項轉接環技術可以將長法蘭距的EF鏡頭用於短法蘭距的無反相機。

可佳能似乎並不著急出手,有人甚至議論佳能依舊能憑藉單反相機和非全畫幅無反相機成為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品牌,不一定會研發新的全畫幅無反相機卡口,因為這有可能搶走自身龐大的專業單反EOS用戶。

但事後證明,佳能在這一階段正在為全畫幅“專微”做最後的測試。如果只是著眼於無反化,其實佳能 EOS系統在實時顯示拍攝和短片拍攝期間,相機就沒有反光鏡動作。只要改成電子取景器,實現全畫幅無反相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是佳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佳能人深諳,是1987年EOS系統及EF卡口的成功,把佳能相機送上了相機行業領軍的位置上,並保持了30年之久。當時EOS系統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全電子卡口、配合鏡頭內置驅動馬達,用機身與鏡頭之間的信息通訊實現了數碼化,通過去除機械性聯動機構提升了可靠性,來實現高速、高精度的對焦與光圈控制,而大口徑的設計也催生了一系列大光圈、高畫質的EF鏡頭。

30年後,佳能決心再次複製這場勝利。在經過反覆近10年的測試之後,在今年9月5日,佳能正式在全球推出全新的全畫幅“專微”EOS R。真榮田雅也宣佈:“這是一臺為未來製造的相機。”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2018年9月5日,佳能在上海召開EOS R發佈會,全場高唱ROCK YOU

卡口的酣戰

從市場上看,佳能EOS R的正式亮相,讓2018年成為相機制造行業的全畫幅無反相機競爭白熱化的一年。除了最早加入戰場的索尼,2018年8月,尼康宣佈推出全畫幅無反Z6/Z7;2018年9月,佳能亮劍;緊接著在9 月 25 日德國Photokina展會現場,徠卡、松下、適馬宣佈成立“L卡口聯盟”,松下還正式發佈了搭載 L 卡口的全畫幅無反相機 S1 和 S1R。在相機市場經歷了“無反挑戰單反”、各類不同畫幅無反相機大浪淘沙的10年後,新的酣戰將發生在各家的全畫幅無反相機之間。

因此也可以說,在EOS R系統身上,佳能影像信息事業本部押上了未來。

首先是EOS R系統的立足點——官方給出的定義是以RF鏡頭群為核心,包含全畫幅專微相機和相關附件的新影像系統。“開發的切入點是重新思考EOS系統的強大之處究竟在哪,結論是EF卡口。其本質意義是為了使相機與鏡頭聯動發揮高性能,從而為影像系統注入新的活力。” 佳能影像信息事業本部、ICB光學開發中心副所長加藤學說。

因此EOS R系統的第一個特點正式擁有一個“著眼未來”的卡口。“提到相機,已經沒法將其與鏡頭分開單獨來看了。”影像信息產品事業本部、ICB光學事業部長金田直也在佳能下丸子本部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我們心目中有一隻理想的鏡頭。佳能的光學設計者們一直都以‘像差無限接近零’的鏡頭為目標進行,而將光學設計的靈活性提升至新高度,其關鍵在於卡口。”

經過反覆研究,佳能的策略是:開發54毫米的大口徑卡口配合設計短後對焦距離(後對焦距離,鏡頭最後端到成像面的距離),來實現在在成像面附近配置大口徑鏡片,來保證大光圈鏡頭減少像差而具備強大的解像能力併兼顧鏡頭的小型化。在卡口的法蘭距方面,雖然法蘭距越短,相機系統就會更加小巧,但如果在接較重的鏡頭情況下,極短的法蘭距會增大卡口所承擔的力,為了保證眾多EF鏡頭也能通過轉接環在EOS R系統上使用,因此經測試最終將數據定為20毫米(EOS系統是44毫米)。

而為了讓相機更好的與鏡頭“對話”,佳能在R卡口上搭載新通訊系統,採用了可高速傳輸數據的電路,通訊觸點相對於EF卡口的8點增加到了12點,來實現集合控制環的操作、高精度的自動對焦、光圈控制,還有手抖動補償等功能。而基於這個新卡口通訊系統,相機除了能夠實時控制鏡頭的狀態,同時還能應對操作鏡頭上的控制環所帶來的設置變更。

針對R卡口新設計,RF鏡頭的研發人員也必須設計出新的鏡頭結構。之前佳能EF鏡頭群龐大而優秀者眾多,而在大卡口、短後對焦距離卡口面前,這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光學設計都在這次被推翻了。“我們一直想將最大光圈設計到F1.2,從來沒有想過F1.4。” 佳能影像信息事業本部、ICB光學開發中心主任杉田茂宣說,最終佳能將大口徑鏡片配置在靠近成像面的位置上,開發出第一批RF鏡頭:RF50mm F1.2 L USM、RF28-70mm F2 L USM、RF24-105mm F4 L IS USM、RF35mm F1.8 MACRO IS STM。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RF28-70mm F2 L USM這隻大光圈變焦鏡頭是佳能EOS系統上一直未能實現的,而這次的R卡口,讓它的誕生成為可能。為了兼顧以往的EOS系統和EF鏡頭的用戶,佳能推出了4款卡口適配器(其中兩款是可以內置ND/CPL濾鏡),覆蓋88%的EF鏡頭與R系統的適配。

“作為EOS R系統的首發,我們將EOS R相機和4款高規格RF鏡頭一併公佈。這4款鏡頭的規格可以拍出以前很難獲得的影像表現。另外,EOS R相機在追求‘快速、快適、高畫質’的同時,也實現了小型輕量化。這也意味著相機的應對領域變廣了,能夠從本質上為擴大拍攝領域做出貢獻。這是佳能希望能夠提供給用戶的價值,也是構築新系統的初衷。我們相信這次推出的相機及鏡頭產品能夠達到以上的目的。” 佳能影像信息事業本部、ICB產品事業部事業部長溝口芳之說。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宇都宮工廠,我們決定首次向媒體開放”

在發佈EOS R以後,佳能決定邀請媒體前往東京下丸子本部以及被稱為“光學心臟”的宇都宮工廠進行一次“見學”。而“見學”的背後,則是佳能希望能借此向受眾展示出自己在相機制造業上的卓越能力,以及對未來的野心。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宇都宮工廠外觀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宇都宮工廠“高級匠人”齋藤敏夫(Toshio Saito)正在保養鏡頭研磨工具

位於東京北部約100公里處的宇都宮工廠,是佳能首次向媒體公開。其作為佳能最重要的光學研發、製造中心,一直以來都是最高級保密級別。EF/RF鏡頭的鏡片研磨、鍍膜、到最後的成品測試都在這裡完成。

齋藤敏夫(Toshio Saito)是工廠裡的鏡片拋光高級技師,他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7年,而他也被授予為工廠裡的“高級匠人”稱號。這一榮譽背後是一雙千錘百煉的手,他能單純用手感覺出鏡頭研磨工具是否合乎標準,而這直接決定鏡頭研磨的精度。

在想象中,鏡片研磨依靠流水線機器,通過程序設定機器研磨,所有的鏡片都可以達到一個標準。但事實上,鏡片的研磨精度還受制於研磨工序中每一步用到的研磨工具,而這些工具不僅需要嚴格的材料控制,還需要依靠像齋藤敏夫這樣的“高級匠人”來打磨。經過粗磨、精磨製、取芯、粗拋光、精拋光、最後加工6個工序之後,要理解宇都宮工廠對於鏡頭精度的要求可以做如下比喻:如果將鏡片放大想象成北京鳥巢體育館,約等於修建鳥巢時曲面的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不同步驟的工具和研磨的鏡片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鏡片拋光工具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SWC鍍膜技術展示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鏡頭組裝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鏡筒單體部件組裝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鏡頭出廠前檢測

宇都宮工廠也首次公佈了自己的鏡片鍍膜技術,其中便有最新研發並應用於部分RF鏡頭的SWC鍍膜技術(亞波長結構鍍膜)。這項鍍膜技術能有效地抑制“鬼影”的發生,秘訣就在通過水溫的嚴格把控,形成一層完美的、類似鋸齒的結晶鍍膜表面,使入射光更平穩過渡到玻璃鏡片的表面。

在離開廠區之前,有記者發現EF 16-35mm鏡頭組裝線正在進行最終的測試環節,一位工人正在對每隻鏡頭的16毫米、24毫米、35毫米三個焦段的橫拍、手柄上位豎拍、手柄下位豎拍進行自動化測試,在得出的數據中找出成像的不良品,再進行鏡片組裝環節的微調。相比不少廠商在這一環節以抽查來完成,宇都宮工廠則是每隻鏡頭都會檢查,來保證用戶買到的鏡頭都具備近乎完美的光學成像。

在佳能下丸子本部的展廳中,呈現的則是一個立體的佳能。這裡既安靜地陳列著第一臺“觀音”相機——這是佳能的起點;也龐雜地展示著佳能幾十年來如何橫向向新興市場進軍:例如,2014年6月,佳能收購世界最大視頻管理軟件公司之一的麥視通(Milestone,丹麥);2015年斥資28億美元在監控攝像頭領域再下一城,併購瑞典網絡視頻監控廠商Axis;2016年以接近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芝旗下醫療設備部門;2017年,與 IHI AEROSPACE、清水建設、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共同成立小型火箭發射公司,註冊資本為 1 億日元(約 606 萬元),其中佳能出資 70%。

而在2020 年之前,佳能將在人工智能領域最多投入 4000 億日元(約合 33.6 億美金)的資金,用於併購安保、生命科學、機器人、材料這 4 個領域內的公司(數據源自2015年《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或許不需要過多解釋,除了鞏固傳統業務,這家日本頂級企業的未來有著更龐大的發展願景。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東京下丸子本部內部的醫療器械及監控設備展示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東京下丸子本部內部的醫療器械及監控設備展示

一個觀察日本製造業的角度——佳能

佳能東京下丸子本部內部的醫療器械及監控設備展示

(本文首刊於攝影世界11期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