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911事件17週年紀念日當天,美國《華盛頓郵報》刊出了一篇題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的評論文章,作者是奧巴馬政府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和代理局長邁克·莫雷爾,他目睹美國被中國超越,圍堵又力不從心,雖心有不甘,卻不失理性,主張美國應讓渡部分權力,換取中國支援既有國際秩序。他在文章中也提到美國國安智囊們另一種聲音:中國上升勢不可擋,美國應效法二戰後的英國,學習如何當好世界老二。


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以史為鑑,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大國興衰史上,英國確實獨樹一幟。它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倒不是如何創建了輝煌的“日不落帝國”,而是在如日中天之時就能敏銳察覺到大勢所趨,從而未雨綢繆,順勢而為,盛極而衰之後也能夠坦然接受世界老二的地位。英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與臨機應變,最大程度減緩了大英帝國解體帶來的衝擊,確保了西方陣營盟主在英美之間的和平轉移,並透過英美特殊關係,繼續從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中獲益。儘管英國早已喪失世界老大的光環,仍不失為歐洲的優雅貴族與國際政治舞臺上不容忽視的中等強權。


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早在19世紀後期,也就是美國崛起伊始,經驗豐富的英國就覺察自身的弱點與對手的潛力。面對實力此消彼長的趨勢,英國沒有選擇打壓圍堵美國,而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果斷從西半球光榮撤退,並尋求與未來的世界老大建立戰略聯繫。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英國成了唯一站在美國一邊的歐洲大國,在隨後的布林戰爭中,美國也投桃報李支持英國。

二戰後,受到重創的英國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角度出發,都認定美國是英國的接班人。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後,向陪同的美國官員說,“貴國是世界的未來。你們擁有自然資源、氣魄、年輕和決心,將穩步地增強你們的全球影響。而英國已過了頂峰”。


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有了這樣的戰略判斷後,老大帝國便不再糾結於昔日霸主的面子,而心悅誠服將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交給美國。當英國無力反抗蘇聯力量介入其勢力範圍時,選擇主動向美國求助。後者也順水推舟,高調拋出“杜魯門主義”,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了高達40億美元的鉅額經濟和軍事援助,順利接管了英國的地盤,成為了二戰後西方陣營霸權更迭的標誌性事件。當然,權勢的和平交接不能只靠英國一廂情願式的戰略智慧,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其實也在從英國的經驗教訓中學習如何當世界老大。


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誠然,當年的英美關係和如今的美中關係不能相提並論,但後者也越來越接近19世紀末英美經濟總量排名反轉的臨界點。考慮到英美在種族、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特殊連結,以及美國實力目前只是相對衰落的客觀現實,中國想要和平接班,難度顯然大得多。

相較守成大國與崛起強權之間必有一戰的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國際權勢的“和平交接”,是一個少有人關注和研究的課題。但是隨著美中兩強實力的此消彼長,曾經叱吒風雲的美國如何優雅地退居老二,一度韜光養晦的中國怎樣學習當世界老大,恐怕遲早要提上議事日程。


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為了更順利地實現權勢轉移,以便當中國有朝一日躋身世界舞臺中心後,更好地承擔起領導的責任,中國這個世界老二應當從現在開始就未雨綢繆,做好當世界老大的準備。所謂準備,既是物質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更是制度上的。包括繼續堅持發展導向和貫徹新發展理念、逐步培育中國人的大國心態、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國際公共產品、爭取更多國家認同中國的國際戰略等。更重要的是,中國應當從美國身上吸取經驗教訓,同時致力彌合跟既有國際秩序在制度規約上的衝突,從而爭取世界老大的和平交接班和兩個秩序的平穩過渡。


美國媒體刊出《中國崛起,美國註定屈居第二?》


對美國來說,處心積慮圍堵中國絕非上策,正確的選擇應當是效法英國,在與未來世界老大的互動中擺正位置,尋求共生乃至共贏,這樣至少可以給自己留一條體面的後路。對中國而言,也不宜繼續糾結循環往復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是應當選擇向前看,做好當世界老大的準備。請關注:遠方的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