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歷史上岳飛是忠君報國的代表,他為宋朝收復了失地,並貢獻自己了一生。但岳飛終久未能實現夙願,最後遭奸臣秦檜的陷害被殺。其實,從歷史各個王朝看,有很多類似於岳飛這樣的忠臣能將,有的人比岳飛還牛,只不過史料記載很少而已。比如唐朝的張議潮,就是一個忠君愛國代表。但唐朝能人牛人太多了,張議潮在唐史中記載不多,但他比一些有記載的唐朝將領功勞都大。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1

張議潮生於唐朝中晚期,此時的唐朝經歷安史之亂後,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宦官勢力開始登上唐朝權力中心,尾大不掉的藩鎮勢力依然是令唐朝皇帝頭疼的事。張議潮出生地河西沙州,原本是唐朝屬地,但此時卻是吐蕃所管轄的領地。

說起河西沙州被吐蕃所佔,也是民族之間兼併而已。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勢衰弱,邊防力量很弱,於是吐蕃就趁機攻佔了河西諸州,而沙州是最後被攻陷的。沙州雖然兵弱勢小,但卻是最後一個抗擊吐蕃的州,最後因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而陷落。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吐蕃在唐代時是一個善於打仗的部族,但卻不善於治理。當河西諸州被吐蕃佔領後,他們還是用原始的管理方法去對待唐民。除了殘酷暴行,根本沒把這些受過唐朝先進教育的人放在眼裡。歷史沒有假設,如果吐蕃重用被河西的唐民,讓他們來管理河西,或許吐蕃就有資格與北方遊牧部落爭雄,會成為問鼎中原的一支力量。

吐蕃對於河西粗放式管理,卻擋不住河西諸州人嚮往回到唐朝。而此時的唐朝連自己都顧不過來,更何況這些邊遠地區的人。有時河西諸州的人遇到唐朝派往西域的使節,就會讓他們捎話給唐朝皇帝,表達他們對唐朝的思念。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2

張議潮就出生在這些日夜思念的唐人家中,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讀兵書,立志長大後把吐蕃勢力趕出河西,為唐朝做貢獻。

張議潮長大後,吐蕃內部出現混亂,而且吐蕃還遇到了災荒年,強大的吐蕃勢力也開始衰弱。唐朝此時出現一段“中興”。唐朝大中初年,唐軍趁吐蕃內亂之際,趁機收復了三州七關之地,極大提高了唐朝的士氣。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張議潮認為機會來了,他聯絡鄉親朋友及唐人準備起義。當時張議潮起義後,沒想到響應人太多,因為河西人在唐朝呆習慣了,即使百年過去了,他們依然認為自己是唐朝人。張議潮帶領起義軍先後收復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一年後收復沙州,並派人到唐朝進獻地圖,從此被吐蕃佔了百年的河西之地,除了涼州外,全部歸為唐朝。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3

唐宣宗對於張議潮收復河西很高興,立即對張議潮進行表彰獎勵,升張議潮為沙州防禦史,張議潮手下其他人也有封賞。此時唐朝政治腐敗,國力衰弱,即使張議朝收復河西諸州,唐朝也無力經營,此時管理河西諸州的權力,就成了張議潮一人的事。張議潮雖然成大唐官員,但沒有俸祿,為了養兵備戰,張議潮採取開墾養兵的辦法,平時軍隊耕田種地,搞好戰備,只要吐蕃及西邊小部落來時,就痛擊他們。

張議潮靠自食其力鞏固了河西的統治,吐蕃等一些部族就是打不過張議潮。此時,張議潮勢力很強,如果稱帝也夠條件。如果他以河西之地登基,沒人會反對。但張議潮始終堅定認為自己是唐人,即使唐朝皇帝再昏庸,王朝衰弱了,他都沒有謀反之心。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張議潮養兵十年後,又收復了河西最後一個州——涼州。唐朝又讓張議潮兼領涼州節度使。張議潮就大力發展河西經濟,鼓勵民眾種田,而且團結各族人民,推行漢唐文化,河西又恢復了唐初的繁華。

4

雖然張議潮對唐朝一片丹心,也無意獨立稱帝。但唐朝卻對他不放心,下令讓張議潮的哥哥張議潭到長安作人質。公元867年,張議潭病逝,69歲張議潮親自到長安做人質,這才使唐朝放心。872年,張議潮病逝於長安。

唐史中對張議潮的記載,並沒有像唐初凌煙閣那些名將那樣有著輝煌的功績,也不像郭子儀、高仙芝等人的戰績。但同樣,張議潮的歷史上地位堪比這些名將。

為華夏一統有貢獻的人,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被歷史埋沒千年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