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雙輸,楊冪救不了票房,文藝片救不了楊冪

最近電影《寶貝兒》被媒體評論“流量口碑雙輸”,不少網友覺得這部電影不該只是如此。電影口碑的決定因素很多,但是票房為何還會這麼不景氣讓很多人不解。要知道今年堪稱文藝片的春天,票房口碑雙贏的就有多部,楊冪本身具有不低的票房號召力,再加上十月片荒,不論怎麼看這部電影都不該這麼低的票房,原因出在哪裡?

不是所有高排片就有高票房,現實比預期骨感電影排片對電影的票房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排片率也反映了院方對電影的預判,這部電影上映之初排片並不低,可見院方原本對這部電影的預期也不低。

貓眼最初給這部電影票房預測是1.7億,這數據差不多是觀眾對這部電影上映前的期待值,雖然實際票房會有波動,一般不會很大。上映前各方面預期都不錯,電影上映首日排片率高達23%,然而上座率卻只有3.1%,首日票房剛剛過千萬而已。這一瓢冷水或許能讓片方或者院方冷靜下來想想,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寶貝兒》雙輸,楊冪救不了票房,文藝片救不了楊冪

這部電影在宣傳上很像是商業片,“楊冪扮醜”成了主要宣傳點,預告片也足夠吸引眼球,但很多人忘了這部電影本質上還是文藝片,相比於商業片票房向來比較慘淡。

院方預判失誤可能是對電影預期太高,楊冪這位頂級流量明星,加上電影入圍兩個A級電影節,流量和質量都有所保證,票房會差嗎?事實就是這麼殘酷。文藝片題材向來比較冷,票房無法與商業片相比較,即便是有流量明星助陣,也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不是所有文藝片都是藥神,票房口碑雙贏太難今年應該算是現實題材的“大年”了,一部《我不是藥神》掀起了現實題材的觀影熱潮,最終票房30.7億,豆瓣評分到目前已經9.0,票房和口碑雙贏。但是《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本來這部電影走的就是獨木橋,有多難過審,就有多珍貴,關注的又是時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買藥貴”的問題,再加上電影本身質量,才有這個成績。

《寶貝兒》雙輸,楊冪救不了票房,文藝片救不了楊冪

後來的文藝片也有佳作,比如《找到你》,這部電影有著姚晨和馬伊琍的炸裂演技支撐,有母愛這一情感爆發點,又聚焦當代女性的普遍難題,最終豆瓣評分7.4,票房2.35億,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這兩部電影的成功就意味著文藝片的春天了嗎?當然不是,一部文藝片或許能取得口碑上的好成績,但也想票房大爆很難,想形成現象級大片更是太難。總結現實題材電影想要成為爆款,首先落腳點得是大眾所關注的現實問題,其次電影質量能形成口碑效應。

《寶貝兒》雖然是現實題材,反應的主題是棄嬰這一主題,並不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而且情節平淡情感也沒有釋放出來,不具備爆款的特質,觀眾看著壓抑卻找不到淚點,有觸動卻沒能感同身受。不是所有文藝片都是鍍金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文藝片向來是偶像明星的鍍金之地,這類電影對演員演技要求較高,又常常都帶有很高的口碑,因此很多流量明星在轉型之際都會選擇文藝片。

《寶貝兒》雙輸,楊冪救不了票房,文藝片救不了楊冪

人到中年的楊冪看來也開始尋求轉型契機,只不過文藝片並非那麼好混的。媒體評論“形象一旦透支,別怪觀眾不買賬”並不是沒有道理。楊冪演技向來有爭議,但並不是沒有,比如《扶搖》中一段雨中打戲也讓她收穫了不少讚美。

但是大熒幕和電視劇不一樣,文藝片不僅對演員有很高的要求,對觀眾要求也高。尤其是江萌這個角色,表面看上去一根筋,但不是全程冷臉就能演繹的。江萌這個角色原本定義是智力發育不全,不只是控制情緒那麼簡單,還需走入“殘障人士”的內心世界。

楊冪或許做到了導演要求的“不聰明”可還是沒演出江萌骨子裡的執拗和簡單。而楊冪的粉絲多是“顏粉”,對文藝片接受度很有限,而這部電影裡楊冪的顏值又不在線,票房號召力也有限。話說回來,這部電影中的楊冪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扮醜雖然不是轉型良藥,但也是一種突破,希望她能再接再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