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巨亏 40 亿,烧完钱死是网约车宿命?别的行业能这么折腾吗?

2018 年上半年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巨头滴滴亏损超过 40 亿人民币,其中在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奖励上的投入达 117.8 亿元,已经达到 2017 年全年的 65%。

40亿,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亏掉40亿可能只有裁员自救或者倒闭破产两个选择可以走,但是对于已是独角兽的互联网企业,40亿的巨亏似乎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毕竟还可以继续玩融资的游戏。

跟共享单车一样,滴滴一开始也宣称自己是共享经济,而这两年共享单车烧钱补贴的风气,正是从网约车开始的。有文章曾说,资本的大量涌入也让共享单车不再考虑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来与对手竞争,甚至不用考虑盈利,要做的只有不断投放和补贴,反正总会有投资机构兜底。就像一位共享单车投资人所说:“业务运营不是为了盈利,是为了融资,为了拖死对方,这不是真的商业模式。“

半年巨亏 40 亿,烧完钱死是网约车宿命?别的行业能这么折腾吗?

这同样适用于网约车市场,在滴滴和 Uber 、快的进行打车大战时,比拼的就是谁家的补贴力度比较大,简单来说就是烧钱。最终滴滴拖死了大部分对手,吞下快的,收购 Uber 中国,市场份额一度超过 90%。

但很快滴滴又不得不回到烧钱补贴的老路上,因为从 2017 年开始,美团、首汽、摩拜、嘀嗒、蔚来等公司都陆续进入网约车市场,经历过打车大战的洗礼,各家都知道补贴是抢占市场最快的捷径。

半年巨亏 40 亿,烧完钱死是网约车宿命?别的行业能这么折腾吗?

补贴代表着烧钱,烧钱代表着不赚钱,不赚钱就代表着亏损,亏损就需要继续投钱,继续投钱就需要继续去寻找钱,所以,被割的韭菜们要明白,你们的钱很可能被收割后,层层转移,最终变成了互联网公司一轮又一轮烧钱的补充。

这就有点像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的死亡率达到了85%,但是依然源源不断的有新的部队进行数学,在残酷的士兵绞肉战后,后续增员补给跟不上的德军最终惨败。

这一幕像不像网约车市场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熬死对手就是胜利。

半年巨亏 40 亿,烧完钱死是网约车宿命?别的行业能这么折腾吗?

资本是嗜血的,所以他们既要割韭菜,也要继续让割来的钱继续增值,所以投资也是资本的一贯做法。

但是相比较网约车,共享汽车平台市场的互联网化则要淡一些,真正的用硬实力重资产去经营的模式,一般很难打动纯资本来烧钱。主机厂拥有车辆,这就是共享汽车平台最应该拥有的核心实力。

为什么共享汽车要存在?而根据公安部的统计,中国目前已有2亿人有驾照,但没有车。这个数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将会增长至7亿人,也就是说到2025年将有7亿的共享汽车市场需求。根据行业报告的显示,到2020年共享汽车的交易规模达到近118亿元,2015-2020年的五年复合增长率196%;共享汽车的渗透率很低,只有7%,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86%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共享汽车。大家对共享汽车的接受度在增加,消费观念正在变化。

同时,共享汽车的服务场景化表现在要满足日常出行的需求,通勤、购物、游玩,都能更好的替代私家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半年巨亏 40 亿,烧完钱死是网约车宿命?别的行业能这么折腾吗?

汽车共享在国外市场发展较早, 国外大多知名车企已捷足先登,分享汽 车共享的蛋糕。从国外市场来看,试水 较早的包括戴姆勒的car2go、宝马的 DriveNow、大众的Quicar等。2016年 1月,通用汽车与Lyft 专车建立战略联盟构建未来交通战略,还推出了车辆共 享服务品牌 Maven;2016年5月,丰 田汽车宣布投资汽车共享服务商 Uber; 2016年7月,大众汽车向Uber的竞争 者Gett进行战略投资进军汽车共享服务 市场;2016年8月,福特汽车领投印 度汽车租赁平台Zoomcar。

国际巨头在布局国外汽车共享市场 的同时,也看中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开始抢滩中国市场。2016年4月,戴 姆勒旗下全资子公司戴姆勒智能交通服 务集团的“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服务 品牌即行car2go于重庆正式上线并开 放会员注册,重庆市民可以首次享受到 “即租即还”的创新出行方式。该项目 运营区域的覆盖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在重庆投放了400辆smart。Car2go 作为在国外市场已发展四五年的资深汽 车共享市场参与者,其在中国市场的布 局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共享市场的发展前景。

半年巨亏 40 亿,烧完钱死是网约车宿命?别的行业能这么折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