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馮文蔚書法

清光緒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馮文蔚書法

馮文蔚(一八一四—一八九六),字聯堂,號修庵,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是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的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先後擔任過河南學政、江南鄉試主考官。馮家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中碑帖字畫藏品極為豐盛,馮文蔚長期浸染其中,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尤其是楷書,具有豪邁雄渾、俊逸超拔的風格。馮文蔚不僅是晚清頗有名氣的翰林書法家之一,而且在鑑賞碑帖字畫方面也是行家。馮文蔚在翰林院供職時,家眷尚留浙江吳興老家,公事之餘,他常獨自逛琉璃廠古董鋪,這種反反覆覆的觀賞,大大開闊了他日後收藏的眼界。馮文蔚酷愛收藏碑帖字畫,可是他身為編修,官微俸薄,除了日常開支外,所剩銀錢不多,但遇見心愛的古玩,他總是解囊購買。

清光緒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馮文蔚書法

馮文蔚行書作品是典型的清代翰林書風,字形結構多少會受清代碑派的影響,用筆飽滿肥潤,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雍容的雅態。馮文蔚的書法在市面上比較少,而見到如此精妙的作品又是少之又少。

清光緒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馮文蔚書法

馮文蔚的書法作品,縱觀整體用墨,墨色的變化由濃到淡,再由淡到幹。用墨濃處筆觸較重,烏黑而發亮,淡墨處溫潤而有光澤,幹墨處澀而不燥,可以說是馮文蔚與其他同時代的翰林書法家不同之處。同時代的翰林書法家強調烏、方、光的特點,看上去比較死板呆滯,沒有生動的氣息。在馮文蔚的書法作品中,我們似乎找不到哪裡有不舒服的地方,他化去字體方正的特點,在結構上強調欹側,呈現出左低右高之勢,巧妙的迴避了呆滯的館閣體的弊端。在字體大小的排列上,也強調大小參差錯落的章法,甚至拉大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從整體上來看有一些空靈的節奏感。如果仔細品讀馮文蔚的書法作品,一字一句的去領會,在字裡行間似乎有一種書卷氣迎面撲來,這是一個書寫者內身的修養之氣,也是每個書家應具備的修養。

清光緒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馮文蔚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